2022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2分)1.16—25周岁的中国公民,身份证有效期限是( )。A.10年B.15年C.8年D.122.我们班卓玛是藏族姑娘,我们大家都经常帮助她。这是履行了( )的义务。A.维护民族团结B.保守国家秘密C.遵守公共秩序3.“当兵去!”体现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是( )。A.依法纳税B.依法服兵役C.遵守公德4.维护人民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是( )。A.刑法B.行政法C.民法5.在酒店、手机营业厅、邮局这三个地方,身份证分别有什么用处?6.《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写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表明( )。A.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B.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nC.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7.王静放在楼下车棚的电动车被人偷走,她发现附近泥地上留有鞋印,于是在向派出所报案时她可以提供的证据是( )。A.合同B.录音C.证人证言D.鞋印8.刘勇去批发市场给儿子买玩具,怀疑是伪劣产品,结账时,他让商家开了一张发票。他可以收集的证据是( )。A.玩具B.发票C.结账单9.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下列选项中不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有( )。①未满18周岁的公民 ②不信仰宗教的我国公民 ③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 ④未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公民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0.下列宪法条例错误的一项是( )。A.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害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没有纳税的义务二.填空题(共10题,共58分)\n1.我国现行宪法是( )年( )月( )日颁布的,本学期我们将迎来第( )个国家宪法日,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2.宪法与普通法律就好比( )与( )的关系。3.国家( )和( )人权,人权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 )。4.居民身份证上有( )、( )、( )等信息,应注意保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后,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害( )或( )的利益。5.我国宪法保护公民享有的( ),防止国家机关( )。6.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 )意志的集中体现。7.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的5月15日为( )日,以提高国际社会对家庭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家庭的( )、( )与( )。8.国家公职人员就职时根据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公开宪法宣誓体现了国家公职人员对( )忠诚和对( )负责的态度。9.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的广泛,既包括我国( ),也包括( )等。不仅保护( ),也保护( )。10.( )是世界上侨民最多的国家,( )散布于全球各地。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 )2.我们小学生也是公民,有权利、有义务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3.2006年,中国女排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奥运会上夺得冠军。( )4.义务教育关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 )5.尊老敬老只关系道德,不是法定义务。( )6.小丽在教室安静地上课,这个行为与法律无关。( )7.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合法行为受保护,违法行为受制裁。( )8.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9.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宪法。( )10.我国的宪法日是12月5日。 ( )四.连线题(共2题,共13分)1.阅读下面的情景描述,把与情景对应的法律用线连起来。\n2.我会连线。 通信自由 维护祖国的安全享受的权利 退休人员生活保障 计划生育 住宅不受侵犯履行的义务 爱护公共财产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五.简答题(共5题,共38分)1.如何理解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2.每个公民要履行的义务有哪些?3.下面同学的说法对吗?你想对他们说什么?\n小明认为说话是他的权利,所以他经常在图书馆里大声说话。4.公民应该履行哪些义务?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除了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外,还规定了哪些方面?六.辨析题(共1题,共8分)1.小明说:“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小红说:“法律只约束那些干坏事的人,而我们都是遵纪守法的人,所以法律离我们很远。”小明和小红谁说的对?为什么?七.材料题(共1题,共8分)1.材料:一个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态度,可以反映出它的文明程度。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大家能列举一些学校和社会关爱未成年人的例子吗?八.综合题(共3题,共17分)1.判断下面的人员是否具有选举资格。有选举资格的打“√”,没有选举资格的打“×”。 ( ) ( ) ( ) ( ) \n2.“宪法”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木是组织、确定的意思。中国古代就有“民不举官不究”“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2014年国家宪法日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并回答:(1)我国将每年的( )月( )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了解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家宪法,请你为国家宪法写一句宣传标语。3.认识居民身份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应当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可以依照本法的规定自愿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有了自己的身份证,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1)关于身份证的知识你知道多少?(至少写出两点)(2)在生活中,身份证有哪些用途?(至少写出三条)参考答案一.选择题\n1.A2.A3.B4.C5.酒店时,手机用于办理住宿;手机营业厅,手机用于身份验证;邮局,手机用于身份验证。6.C7.D8.B9.C10.C二.填空题1.1982;12;4;6 2.根;叶3.尊重;保障;权利4.姓名;生日;家庭住址;自己;家人5.权利;滥用权力6.党和人民7.国际;和睦;幸福;进步8.宪法;人民9.公民;外国人;个人;群体10.中国;侨民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如下:\n2.如下:五.简答题1.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②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来制定,并只能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③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将被修改或宣布无效。④宪法与普通法律是母法与子法的关系。2.\n我们要履行的基本义务,既有对国家、社会的义务,也有对家庭的义务。公民履行义务既包括做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如纳税,服兵役,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也包括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如不偷别人的财物不伤害别人。3.他的说法不对。我想对他说,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因此,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滥用权利。4.(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2)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4)劳动的义务;(5)受教育的义务……5.(1)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2)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3)规定了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六.辨析题1.小明说的对。法律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法律一方面惩罚犯人,另一方面保护好人,所以法律和每一个人都有关系。七.材料题1.学校和社会关爱未成年人的例子有:(1)开学第一天,交通警察到学校讲解交通安全知识。(2)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火灾逃离”现场演练。(3)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公园等场所,未成年人可享受免费或优惠票价。(4)网吧门口张贴了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警示牌。八.综合题1.√;×;√;×2.(1)12;4(2)普及宪法知识,树立宪法权威3.(1)①身份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②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③第1-6位是地址码;④第7-14位是出生日期码;⑤第15-17位是顺序码;⑥最后一位是校验码等。(2)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办理登机手续;在火车站自动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在邮局邮寄物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