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 )规范着我们的行为。①道德 ②纪律 ③法律 ④日常生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明明的姐姐去应聘,用人单位表示只招收男性,拒绝了姐姐,这侵犯了她的( )。A.财产权B.平等权C.物质帮助权3.区政府在房屋拆迁中毁损了李强家的屋内合法财产,予以赔偿。与此生活场景对应的宪法条款是( )。A.第十二条 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第十三条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4.下列关于公民参政议政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利于政府听取广大人民的意见B.是我们的权利,而不是责任C.能够更好地实现民主、科学决策,管理好国家事务5.在我国,没有选举资格的是( )。A.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B.少数民族C.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力的人D.退休老6.( )是规定国家机关职权的根本法律依据。\nA.刑法B.民法C.宪法7.在法律体系中,( )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A.宪法B.刑法C.民法D.行政法8.下列关于国家设立宪法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B.我们只需要在宪法日学习宪法C.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的社会氛围D.有助于形成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9.有人认为:自己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与自己无关。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B.否认了法律对每个公民的保护和规范作用C.否认了我国是法治社会D.把公民个人同法律密切地联系了起来10.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 )、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A.人身权B.人生权C.安全权\n二.填空题(共10题,共52分)1.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 )、( )、( ),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 )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2.写出两个你在日常生活中履行的义务:( )、( )。3.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 )和( )的时候,不得损害( )、( )、( )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权利和自由。4.刑法是规定( )和( )的法律。5.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论( )大小,我们都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 )和( )的权利,对他们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 )、( )或( )的权利。6.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 )、( )、( ),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 )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 )。7.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 )取得;二是以( )取得。8.我们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既有对国家、社会的义务,也有对( )的义务。9.( )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10.( )与国家密切相关,标志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只有年满18岁,才享有公民权利。 ( )2.国籍有两种取得方式:一是出生取得,二是申请加入取得。( )3.有些人可以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 ( )4.无论国籍、只要在我国长期居住,就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5.公民身份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 )6.小学生没有选举权,也就没有参政议政的资格。( )7.法律援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 )8.我们中国人去国外旅游,就不受到国外的法律的制约了。( )9.“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 )10.为了保障自己或家庭的利益,身份证最好不要借给他人使。( )四.连线题(共2题,共15分)1.连线外出旅游 服兵役高龄津贴 受教育\n法律面前 带身份证应征入伍 物质帮助权适龄儿童入学 人人平等2.把下列情境与宪法规定的相关权利连起来。五.简答题(共5题,共30分)1.我国每年的法制宣传日是哪天?为什么要设定在这个日子?2.说一说,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印有那些信息。居民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是什么?3.你居住的小区附近有人跳“广场舞”吗?对此你怎么看?有什么解办法?4.怎样取得中国国籍?你的中国国籍是如从何取得的?5.请你为今年国家宪法日设计几项宣传活动。(至少四项)六.辨析题(共1题,共5分)1.如果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如何处理。七.材料题(共1题,共9分)1.阅读以下《日记一则》,根据我国公民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日记中的“爸爸”履行了哪几项义务?(请结合日记内容加以说明,至少说明三项)\n《日记一则》我的爸爸是个退役军人,他身材高大魁梧,做事富厉风行。今天一大早,我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吵醒,原来,爸爸已经在厨房忙开了……等我起床,桌上的饭莱已经摆上了。“赶紧吃,今天提早送你去学校,爷爷身体不舒服,我得请假带他去医院检查……”爸爸一边以他军人的速度穿戴整齐,一边催促着我。看着爸爸忙碌的身影,我默默地快速地把碗里的粥喝完……八.综合题(共3题,共18分)1.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在以下几件事你要怎么做。答:(1)过马路:( )。(2)借了别人的东西:( )。2.“宪法”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木是组织、确定的意思。中国古代就有“民不举官不究”“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2014年国家宪法日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并回答:(1)我国将每年的( )月( )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n(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了解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家宪法,请你为国家宪法写一句宣传标语。3.如果爸爸就职的公司拖欠爸爸工资,你认为爸爸应该怎么办?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B3.B4.B5.C6.C7.A8.B9.B10.A二.填空题1.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宪法2.维护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3.自由;权利;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4.犯罪;刑罚5.年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6.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尊重;社会氛围7.出生的方式;申请加入的方式8.家庭9.公民身份证号码10.公民身份三.判断题1.×2.√3.×4.×5.√6.×\n7.√8.×9.√10.√四.连线题1.外出旅游——带身份证;高龄津贴——物质帮助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应征入伍——服兵役;适龄儿童入学——受教育2.小亮的爷爷今年年80岁,他领取了当地政府发族的高龄津贴----物质帮助权;家琪的爸爸工作的公司要求员工工作12小时,还没有加班费----劳动权;小明给同桌同学起外号叫“大傻”---名誉权;月月设问姐姐大学毕业,考工作时,看到要求“仅招男性”---平等权;晓红在教育局长留言板就校园环境提建议----建议权。五.简答题1.全国法制宣传日是每年的12月4日,设立“国家宪法日”是法律界由来已久的呼声。12月4日是中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2.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印有颁发机关及身份证的有效时间,背面印有个人信息及身份证号码,独一无二的信息是公民的身份号码。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印有颁发机关及身份证的有效时间,背面印有个人信息及身份证号码,独一无二的信息是公民的身份号码。3.有,跳广场舞也是阿姨和奶奶们放松娱乐的一种方式,我们不应该要求他们停止;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和跳广场舞的阿姨和奶奶们商量声音可以放小点,或者规定跳舞的时间即可。4.两种。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我的中国国籍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的。5.召开学习宪法主题队日;深入社区开展宪法就在我身边宣传活动;开展我与宪法手抄报活动;举行宪法宣讲演讲比赛。六.辨析题1.国家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这既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也促使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七.材料题1.《日记一则》中的“我的爸爸是个退役军人”可见“爸爸”履行了依法服兵役的义务;“爸爸”一大早为我做早餐,送我上学,可见“爸爸”履行了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爸爸”带爷爷去医院检查身体,可见“爸爸”履行了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爸爸”无法上班,要请假,可见“爸爸”履行了遵守劳动纪律的义务。\n八.综合题1.走人行道;要及时归还2.(1)12;4(2)普及宪法知识,树立宪法权威3.(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2)最有效的是直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不收费,不用律师),通过劳动仲裁下达的裁决书,向单位索赔,如果还不赔,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