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赵明的身份证号码是:331001200806208161李同的身份证号码:33100119980312303X从这两个身份证号码中,你可以判断赵明和李同( )。A.出生日期相同B.户口所在地相同C.性别相同2.全社会应当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这条法律出自( )法律。A.《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3.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这是因为( )。A.法律有国家制定或认可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C.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工具4.古希腊的公民是( )。A.妇女B.奴隶C.本城邦并拥有财产的成年男性5.下列行为属于履行公民基本义务的是( )。A.小辉举报涉黑犯罪行为\nB.小佳的爸爸每月按时缴纳税款C.小丽将自己的零花钱捐给了灾区6.刑法是规定( )的法律。A.权利和义务B.犯罪和刑罚C.签订和履行合同7.国家宪法日是( )。A.12月12日B.9月17日C.12月4日8.我国现行宪法是( )颁布的。A.1954年9月20日B.1982年12月4日C.1982年12月12日9.( )是世界人权日。A.12月10日B.12月4日C.12月31日10.为了证明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的身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国家为每个公民确定了( )—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A.公民身份证B.公民身份号码C.户口本二.填空题(共10题,共48分)\n1.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 )、( )、( )利益和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权利。2.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3.行政法约束行政机关的( ),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4.全国统一的纳税服务热线是( ),纳税人可以通过拨打热线电话,查询有关税收的法律和政策。5.大到( )的政治生活,小到( )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6.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 )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 )和( )。7.目前,我国已经参加了( )项国际人权条约,认真履行已参加的国际人权条约义务,开展( )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8.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 ),有( )和( )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子女在成年后,还有( )的义务。9.( )是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号码。10.中华民族是( )、( )、( )的民族,中国社会主义成就举世瞩目。为国家( )、民族( )作出自己的贡献,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使命。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我国刑法规定了四百多种犯罪,包括盗窃罪、抢劫罪、绑架罪、贪污罪、肇事逃逸罪。( )2.小吴因为学习成绩差被学校退学,他便失去了公民身份。( )3.乘坐出租车要注意安全,不坐无公司名称无监督电话,无计价器的“三无”出租车。( )4.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6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5.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6.世界各国都规定了18周岁以上的公民才为成年人。( )7.我们是未成年人,我们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义务可以等我们长大了再履行。( )8.我国嫦娥5号成功带回月壤,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9.宪法除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没有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 )10.保守国家秘密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四.连线题(共2题,共10分)1.公民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连一连各号码代表的含义:第1---6位 第7---14位 第15—17位 第18位\n顺序码 地址码 验证码 出生日期码2.我会连。刑法 经营者间的权利与义务民法 环境问题、环保问题行政法 婚姻、家庭问题婚姻法 平等主体间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经济法 调整国家行政关系环保法 犯罪刑罚问题五.简答题(共5题,共34分)1.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2.列举出两个人权保护事例。3.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我国的行政机关下设的各部门职能分工不同,共同服务于人民。为了更好地便民利民,建立了“一站式”服务,你是怎么理解“一站式”服务的?4.我国制定了许多法律来落实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请列举几个你知道的权利。(答出4个即可)5.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能否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如何监督?六.辨析题(共1题,共8分)1.小刚说:“如果有人欺负我弟弟,我就找人去教训他。”你认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七.材料题(共1题,共8分)1.2018年7月初,被告人张某从某公司获知,刘某借该公司一笔大款未还,就伙同被告人夏某、于某(另案处理)从该公司取得欠条,替公司向刘某追讨欠款。2018年7月3日凌晨,被告人张某伙同夏某、于某在一宾馆内找到刘某,强行将其带至开发区一出租屋内,限制其人身自由,并催要逾期未还的欠款。后强迫刘某向家人索要6000元交给被告人张某,一直到7月5日,被告人张某才将受害人刘某放走,非法限制其人身自由长达30多小时。经刘某报案后,警方将被告人张某抓获。2019年8月9日,经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检察院提起公诉后,法院判决被告人张某犯非法拘禁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n(1)刘某拖欠某公司的欠款,这属于侵犯该公司的什么权利?公民享有这一权利吗?这项权利为什么这么重要?(2)法院判处张某有期徒刑八个月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八.综合题(共3题,共32分)1.德润心灵,法护成长。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美好的公共生活离不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公序良俗,离不开个人自觉,也离不开法制保障。请把下列法律名称与相应家庭生活、公共生活一一对应起来。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序号。A.《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D.《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E《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 )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支持残疾人事业——( )2.看图回答问题。\n ① ②1.身份证反面是第( )幅图,身份证正面是第( )幅图。2.居民身份证上有( )、( )、( )等信息,独一无二的信息是( )。3.公民身份号码由( )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4.身份证有哪些用处,请列举三项。3.某市进行旧城区改造,许多房屋面临拆迁。张某有私房一处,也在拆迁的范围内。因为就拆迁补偿的有关事宜同开发商没有达成协议,张某不同意拆迁。后来,开发商见事情拖得太久,耽误施工进度,就派来铲车要强行拆除张某的房子。张某手拿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站在自家房前,挡住铲车,大声呼喊:“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你们这样做是违反宪法的!”工作人员气愤地说:“快让开!宪法算老几?我们是根据市里的拆迁条例来办事的。”张某说:“宪法刚刚修改过,你那个市里制定的拆迁条例和宪法不符,不能算数。”工作人员说:“市里搞拆迁,本市的拆迁条例不算数还有什么算数?”双方一直纠缠不清。1.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合理?为什么?2.这件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B3.B4.C5.B\n6.B7.C8.B9.A10.B二.填空题1.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2.基本权利;基本义务3.权力4.123665.国家;个人 6.利益;自由;权利7.20;国际人权8.法定监护人;管教;保护;赡养扶助父母9.公民身份号码10.智慧;勤劳;勇敢;富强;复兴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如图:2.如下:\n五.简答题1.首先有生存的权利,有要求父母切实履行抚养义务的权利,其次有学习的权利,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再次有要求父母,老师尊重自己,平等对待自己的人格的公民权。2.(1)农村村镇建设中,乡村公路一直通到每家每户门口;(2)很多小区进行改造,通过环境整治,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条件好多了;(3)小明的爸爸妈妈遭遇车祸身亡,村里为他申请了低保补助,学校为他申请了一系列的资助,保障了他日常的生活和教育。3.【答案】“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就像一个“政务超市”,不同区域代表不同的行政机关,承担着办理不同业务的职能。它具有便民利民、廉洁高效、规范政务公开、简化审批流程、创新工作模式、促进深化改革等。4.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文化教育权利等。5.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可以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如果发现了哪些违法的或者说以权谋私的,可以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举报。这就是作为一名学生的权利。六.辨析题1.我不认同小刚的观点。因为暴力是对公民人身安全的侵害,可以先报告家长或老师,协商不行的,可以采取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申请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无偿的法律援助,还可以直接到派出所报案处理,不要私自解决,因为以暴制暴是不对的,会有很严重的后果。七.材料题1.(1)财产权;享有;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2)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n八.综合题1.B;C;A;E;D2.②;①;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公民身份号码;18;选民登记;户口登记;兵役登记3.(1)张某的观点更合理。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是其他法律法规的立法基础和依据,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它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本题中,市里制定的拆迁条例中有关条款同宪法相抵触,应当视为无效。拆迁工作人员无视宪法的最高地位、尊严和权威是错误的。(2)宪法与我们密切相关(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树立宪法意识);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有人缺乏宪法意识,不能依宪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