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溶液二、填空、简答题1、在部分地区发生“抢盐”风波后,我国政府及时发布公告称:核事故对我国海域污染可能性极小,且我国85%以上的食盐是湖盐(来自内陆盐湖)而不是海盐。已知:盐湖原盐主要成分是NaCl,还含有泥沙和芒硝等。右图为芒硝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将t℃饱和硫酸钠溶液降温至40℃时,溶液中__________(填“有”、“没有”)晶体析出。(2)为除去原盐中的泥沙,可先将原盐溶解,再通过__________操作除去。(3)可用“夏季采盐,冬季捞硝”的方法来分离湖水中的芒硝和食盐。这种方法的化学原理:。2、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我能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⑴________℃时,物质A和C的溶解度相等;⑵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t2℃降温到t1℃,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⑶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g。小丽向100gt2℃的水中加入50gA物质,意外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A物质的晶体析出,我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_。3、甲、乙两物质的溶解曲线如右图所示。(1)当为________℃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欲将t2℃时甲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3)t1℃时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mg,升温到t2℃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_____(填“>”、“<”或“=”)mg。4、请根据右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⑴P点的含义是:。⑵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⑶将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⑷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浓溶液,适用于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的是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5.(5分)请根据图7中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l)在____℃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2)t2℃时,100g水中溶解___g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___g。(3)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它条件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_。6、甲乙0t1t2温度/℃溶解度/g80右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4\n(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27物质。(3)t2℃时,把10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4)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___的方法(任写一种)使它变为饱和溶液。7、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右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液度曲线:(1)当温度为___℃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图中____(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纯碱的相似。15.(3分)(1)40(2)加热蒸发(3)A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浓硫酸。(1)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2)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3)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后,甲、乙两试管中固体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除了加浓硫酸外,还可以加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9、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7g,其含义是在20℃时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用氨碱法制纯碱时,向饱和氨盐水中不断通入CO2,同时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但却只有碳酸氢钠结晶析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无锡30)右图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1)________℃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20℃时,A物质的溶懈度________B物质的溶解度(填“>”、“<”或“=”)。(3)40℃时,将A、B各15g分别加到均盛有50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________物质有剩余(填“A”或“B”)。(4)现有5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能实现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人A物质11、.请根据下列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已知水的密度约为1g/cm3)实验操作实验结果4\n取100ml水,加入25g硝酸钾,搅拌,恢复至20℃全部溶解,得溶液①再加wg硝酸钾,搅拌,恢复到20℃恰好饱和,得溶液②再加25g硝酸钾,搅拌,恢复到20℃得溶液③加热全部溶解,得溶液④冷却至20℃析出晶体,得溶液⑤(1)③中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_________。(2)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A.25gB.(w+25)gC.(w+50)g12、(5分)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1)t1℃时,A、B、C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用“>”、“<”或“=”表示,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2)t2℃时,将A、B、C各25g分别放入100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物质是________,将其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两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13.23.(5分)右图为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氯化钠溶液中的溶剂是________(2)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g。(3)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__碳酸钠的溶解度(填写“>”、“<”或“=”);(4)10℃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两种物质,至不再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5)如右图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A.氢氧化钠B.生石灰C.硝酸铵D.浓硫酸14.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右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液度曲线:(1)当温度为________℃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_____。(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图中________(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纯碱的相似。15.右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b物质的溶解度(填“>”、“<”或“=”)。(2)将t2℃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4\n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物质。(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图中A、B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状态最不稳定的是________1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的是();⑵t1℃时,B、C的()相等;⑶从B的饱和溶液中提取B晶体应采用的方法是()⑷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