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平顶山地区2022年高考物理考前指导十1.根据热力学定律和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的运动是分子运动B.20℃的氢气和氧气,其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C.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D.甲分子从相距固定的乙分子很远的位置向着乙运动,直到不能再运动,分子力对甲先做正功再做负功2.如图所示,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木块,小木块的运动状态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下表所示(每次实验时,木块与桌面间的接触相同),则由下列分析可知()实验次数小木块的运动状态弹簧测力计读数/N1静止0.42静止0.63直线加速0.74匀速直线0.55直线减速0.3A.小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是0.7NB.小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是0.6NC.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三次是相同的D.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各不相同3.如图所示,细而轻的绳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A、mB的球,mA静止在光滑半球形表面P点,已知过P点的半径与水平面夹角为60°,则mA和mB的关系是A.B.C.D.4.如图所示,导线框中电流为I,导线框垂直于磁场放置,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AB与CD相距为d,则MN所受安培力大小为().A.F=BId B.F=BIdsinθC.F=BId/sinθ D.F=BIdcosθ5.如图所示,分别为一列横波在某一时刻的图像和在x=6cm处质点从该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8-\nA.沿x轴的负向传播B.波速为100cm/sC.该时刻以后,x=2.3cm处的质点比x=5m处的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D.该时刻起,x=2.5cm处的质点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的时间t=0.035s6.有一只家用电熨斗,其电路结构如图(a)所示,图中1、2、3、4是内部4个接线柱,改变内部接线方式可使电熨斗获得低、中、高三个不同的温度挡。图(b)是它的四种不同的连线方式,其中能获得低挡温度的是:( )7.如图所示,轻弹簧下端固定一个光滑斜面的底端,一个小球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小球接触弹簧把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速度减为零,则关于小球压缩弹簧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刚接触弹簧瞬间速度最大B.小球刚接触弹簧瞬间加速度最大C.压缩过程中小球所受合力先变小后变大D.压缩过程中小球速度先变大后变小8.一个带负电的粒子射入固定在O点的点电荷的电场中,粒子运动轨迹如图实线所示,图中虚线为同心圆,表示电场中的等势面,不计重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O点处电荷一定是正电荷B.粒子在a点处的加速度一定大于在b点处的加速度C.粒子在a点处的电势能一定大于在b点处的电势能D.粒子在a点的速率一定大于在b点处的速率-8-\n9.2022年9月25日我国“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9月27日下午16时45分17秒,宇航员翟志刚迈出飞船,经过二十分钟的太空漫步后,成功返回轨道舱,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成功完成。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绕地球飞行45圈后,于9月28日安全着陆。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地球的半径R。神舟七号飞船太空飞行近似为圆周运动。则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可以计算神舟七号飞船绕地球的太空飞行离地球表面的高度hB.可以计算神舟七号飞船在绕地球的太空飞行的加速度C.翟志刚在太空漫步中时由于受到飞船的万有引力而绕飞船运动D.若有两个这样的飞船在同一轨道上,相隔一段距离一前一后沿同一方向绕行,只要后一飞船向后喷出气体,则两飞船一定能实现对接10.某位同学为了研究超重和失重现象,将重为50N的物体带上电梯,并将它放在电梯中的受力传感器上,若电梯由静止开始运动,并最终停止,测得受力传感器的示数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G取10m/s2。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前9s内支持力对重物做的功为420JB.7-9s电梯在匀加速上升,加速度是0.6m/s2C.前9s内重力对重物的冲量为零D.前9s电梯一直在下降,下降的最大速度为1.2m/sB11.如图所示,一个带负电的滑环套在水平且足够长的粗糙的绝缘杆上,整个装置处于方向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中.现给滑环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瞬时冲量,使其开始运动,则滑环在杆上的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A.始终做匀速运动B.开始做减速运动,最后静止于杆上C.先做减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D.先做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12.在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置一质量为M的木块,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1射入木块,并以水平速度v2穿出,对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子弹对木块做的功等于B、子弹对木块做的功等于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C、子弹对木块做的功等于木块获得的动能与子弹跟木块摩擦产生热量之和D、子弹损失的动能等于木块的动能与子弹跟木块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之和-8-\nD第II卷(非选择题,共64分)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13.(1)(6分)利用单摆验证小球平抛运动规律,设计方案如图(a)所示,在悬点O正下方有水平放置的炽热的电热丝P,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MN为水平木板,已知悬线长为L,悬点到木板的距离OO’为h,且h>L。OO´APBCMN(a)v0s2/m2cosθO0.51.01.02.0(b)(1)将小球向左拉起后自由释放,最后小球落到木板上的C点,O’C=s,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为________。(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改变释放小球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q,小球落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s将随之改变,经多次实验,以s2为纵坐标、cosq为横坐标,得到如图(b)所示图像。则当q=60°时,s为________m;若悬线长L=1.0m,悬点到木板间的距离OO’为________m。14.(9分)实验室中准备了下列器材:待测干电池(电动势约1.5V,内阻约1.0Ω)电流表G(满偏电流1.5mA,内阻10Ω)电流表A(量程0~0.60A,内阻约0.10Ω)滑动变阻器R1(0~20Ω,2A)滑动变阻器R2(0~100Ω,1A)定值电阻R3=990Ω,开关S和导线若干(1)小明同学选用上述器材(滑动变阻器只选用了一个)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为了能较为准确地进行测量和操作方便,实验中选用的滑动变阻器,应是______。(填代号)(2)请在方框中画出他的实验电路图。(3)右下图为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I1-I2图线(I1为电流表G的示数,I2为电流表A的示数),由该图线可得:被测干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V,内阻r=______Ω。00.10.20.30.40.50.6I2/AI1/mA1.01.11.21.31.41.5-8-\n三、计算题(本题共四小题,共49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8分)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连续两段长为x的位移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求物体在此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图816.(12分)如图8所示,A为一具有光滑曲面的固定轨道,轨道底端是水平的,质量M=30kg的小车B静止于轨道右侧,其板面与轨道底端靠近且在同一水平面上,一个质量m=20kg的物体C以3.0m/s的初速度从轨道顶滑下,冲上小车B后经一段时间与小车相对静止并继续一起运动。若轨道顶端与底端水平面的高度差h为0.80m,物体与小车板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40,小车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忽略不计,(取g=10m/s2),求:(1)物体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时的速度;(2)物体冲上小车后相对于小车板面滑动的距离。17(14分)如图所示,薄木板A长l=5.0m,质量M=5.0kg,放在水平桌面上,板右端与桌面相齐,在A上距右端s=3.0m处放一小物块B,质量m=2.0kg,已知A、B间动摩擦因数μ1=0.1,A与桌面间和B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原来系统静止,现对平板A施加一个水平向右、大小恒定的拉力F,作用一段时间,将平板A从小物块B的下面抽出,且小物块B最后恰好停在桌面的右端边缘。取g=10m/s2,求:(1)B运动到桌边的时间t;(2)拉力F的大小。-8-\n18.(15分)如图甲所示,A、B两块金属板水平放置,相距为d=0.6cm,两板间加有一周期性变化的电压,当B板接地()时,A板电势,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现有一带负电的微粒在t=0时刻从B板中央小孔射入电场,若该带电徽粒受到的电场力为重力的两倍,且射入电场时初速度可忽略不计.求:(1)在0~和~T这两段时间内微粒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2))要使该微粒不与A板相碰,所加电压的周期最长为多少(g=10m/s2).高三物理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CCCADBCDACABDDD13.(6分)(1)(2分):(2)1(2分);1.5(2分)14.(9分)R3AR1GSE(1)R1(2分)(2)见右图(3分)(3)1.46,0.75(4分)15.(8分)解:设前一段时间t1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1,后一段时间t2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2。所以:v1=(2分)v2=(2分)v2=v1+a()(2分)联立(1)(2)(3)得:a=(2分)-8-\n16.(12分)解:(1)下滑过程机械能守恒:①(2分)物体相对于小车板面滑动过程动量守恒②(2分)所以v=2.0m/s③(2分)(2)设物体相对于小车板面滑动的距离为L由能量守恒有,摩擦生热:⑤(4分)代入数据解得:L=1.875m(2分)17.(14分)解:(1)对于B,在未离开A时,其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分)B从A上掉下后,B在桌面的摩擦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1分)设B从A上掉下时,其速度为v,则由题给条件应有:(1分)代入s及a1、a2的值解得:v=2m/s(1分)则自A开始运动至B从A上掉下的这一过程中,经历的时间t1、B减速运动到桌边经历时间为t2,则(2分)故B运动的时间是:t=t1+t2=3s(1分)(2)设自A开始运动至B从A上掉下的这一过程中,B的位移为s1B、A的位移为s1A则:=2ms1A=(l-s)+s1B=2m+2m=4m(2分)以aA表示这段时间内A的加速度,则有(1分)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应有F-μ1mg-μ2(M+m)g=MaA(3分)代入数据解得F=26N(1分)18.(15分)解:(1)设电场力大小为F,则F=2mg,对于t=0时刻射入的微粒,在前半个周期内,有,方向向上.(2分)后半个周期的加速度a2满足,方向向下.(2分)-8-\n(2)前半周期上升的高度.(1分)前半周期微粒的末速度为v1=.(1分)后半周期先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设减速运动时间t1,则3gt1=,.(2分)此段时间内上升的高度,(1分)则上升的总高度为。(1分)后半周期的时间内,微粒向下加速运动,下降的高度。(1分)上述计算表明,微粒在一个周期内的总位移为零,只要在上升过程中不与A板相碰即可,则,即.(2分)所加电压的周期最长为。(2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