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哈三中高三学年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1.C.(“淡化”曲解文意。)2.A.(“多方面的比较和反思”无中生有。)3.A.(表明宗教对山水画至关重要的作用错误)4.D(A项,无法推出“比30多年前首次发掘的价值更大”;B项,三星堆之前出土的铜神树、金面具等文物带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未明显体现三星堆与中原文明和其他区域性文明的交流与互动;C项,此次发掘能证明二者也许曾经共存过。)5.C(三星堆未出土古丝绸,材料一未述及古丝绸的文化意义。)6.①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长江文化的生动体现,有别于中原文明,是中华文明“多元”之一;(3分)②三星堆出土的部分文物能够在中原地区找到祖型,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有频繁交流,逐渐走向“一体”。(3分)(要点一致,意思相近即可)7.C。读书目的始终功利不妥。8.①可以滋养慰藉心灵。②可以补充自己需要的人生经验,丰富人生经历,让自己有更多选择。③有助于解决很多社会文明问题。如破解碎片化信息的影响。(一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9.①首先,通过梳理自古以来书与人的关系,指出当下正处在新一轮的读书热潮。②其次分析“读书至上”大潮席卷而至的原因,以及对“假读书”现象的反思。③最后,通过分析“碎片化阅读”的根源,进而明确书的价值,以及书的命运与人、国家之间的关系。10.D正确文意应为“那些做人君的,并不是想在宫廷里面滋养祸患,把忠臣贤士疏远在外面,这是逐渐积累造成的形势使他这样的”。11.C错。硕士不是官职。12.B错在“即便宦者圣明智慧也不能与之谋政”,“有圣智”指的是上文中的“疏远之臣”。正确的文意应理解为“想要跟平常疏远的臣子谋划除去常在身边的宦官,过于迟缓,就会使祸患更加严重;过于急切,他们就会挟持人君作为人质。这时即使有大圣大智的人,也无法给人君出谋划策。”13.(1)(他们)能够用小善去迎合人君的心意,用小信去加强人君对自己的感情,使得人君一定信任并亲近他们。(采分点:以,用;中,符合、迎合;固,巩固、加强)(2)使奸雄能借助它,把它作为借口起事作乱,直到挖出宦官的同党,把他们全部杀掉来使天下人心大快这样才算罢休。(采分点:资,借口、凭借;种类,同党;快,使动用法;已,停止、罢休)参考译文:自古以来,宦官扰乱国家,它的本源比女色造成的祸患还要深远。女人,不过使人君沉溺于美色罢了;宦官的危害,不仅仅在一个方面。因为他们在人君身边办事,又亲近又熟悉;他们的心思,又专一又隐忍;能够用小善去迎合人君的心意,用小信去加强人君对自己的感情,使得人君一定信任并且亲近他们。等到人君已经信任他们了,然后用祸福进行威吓来控制人君。即使朝廷里有忠臣、贤士,可是人君却认为他们离自己疏远,不如侍奉起居饮食、跟随在前后1
左右的宦官可靠。所以,身边的宦官一天天更加亲近,忠臣、贤士就一天天更加疏远,于是人君的地位也一天天更加孤立。人君势力孤单了,害怕祸患的心思就一天天更加急切,于是控制人君的宦官的地位,一天天更加稳固。国家的安危由他们的喜怒来决定,祸患就隐藏在宫廷之中。那么先前认为可靠的人,现在却成了祸患的根源。祸患已经很深了才觉察,想要跟平常疏远的臣子谋划除去常在身边的宦官,过于迟缓,就会使祸患更加严重;过于急切,他们就会挟持人君作为人质。这时即使有大圣大智的人,也无法给人君出谋划策。即使谋划了也不能去做,做了也不能成功。到了事态十分严重的时候,就会两败俱伤。所以祸患大的,就要亡国,次一点的就要亡身,而且能使奸雄找到借口起事作乱,直到挖出宦官的同党,把他们全部杀掉来使天下人心大快这样才算罢休。以前史书上记载的宦官祸患,常常是这样的,不是一代了。那些做人君的,并不是想在宫廷里面滋养祸患,把忠臣贤士疏远在外面,这是逐渐积累造成形势上使他这样的。对于女色的迷惑,不幸而又不能醒悟,那么祸患就会临头;如果人君一旦醒悟,揪着头发丢弃她就行了。对于宦官的祸患,虽然想悔悟,已成的形势却有不能够除掉。唐昭宗的事情就是这样的。所以说这比女色造成的祸患还要严重,就是这个情况,怎么能够不警惕呢!14.B(解析:诗歌采用了想象的手法,属于虚拟的写法,因此属于浪漫主义的写法。)15.(1)以景结情。诗歌结尾写连山的云雾,在烟雾迷蒙的景色中,寄寓着诗人与友人别后的怅惘之情。(2)使用叠词。“望”字重叠,既写远望又写盼望,显示出诗人伫望之久和依恋之深。16.(1)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犹且从师而问焉(3)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17.答案:A。望门投止:投止:投宿。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况急迫,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审时度势:审:仔细研究;时:时局;度:估计;势:发展趋势。指仔细研究并估计时势的特点和变化。际遇:①遭遇,适逢其遇。动词②机遇;时运。名词。文段是第二个意思。遭遇,指碰上,遇到的。此处应选际遇。夙愿得偿:一向怀有的愿望终于得到满足。立竿见影:词意指喻行事能马上看到效果或付出能马上得到收获。多用于描述某种具体措施能立刻见效。此处应是夙愿得偿。以致: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事情。甚至,表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此处应是甚至。18.答案:B。由于前文“在他们看来,出世与入世是统一的”所以“隐居”在前,“行义”在后。后文“最典型的,如殷周时的吕尚,三国时的诸葛亮,元末明初的刘基等”都属于“虽然身在山林,却并不完全脱离朝政,甚至往往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人物。并没有具体体现“隐居山林的过程也是充实、完善自己的过程,”,所以选B。19.答案:C。划线句子有两处错误:第一处缺少介词“对”,第二处“制造了”与宾语“万千气象”不搭配。A项“制造了”与“万千气象”不搭配。B项缺乏介词“对”。D项,既缺乏介词“对”,也有不搭配,“表现了”与宾语不搭,制造了与“气象万千”不搭。20.答案:新红学派是诞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以胡适、顾颉刚、俞平伯为代表人物,以《红楼梦考证》和《红楼梦辩》为代表作,批驳牵强附会的研究方式,既继承乾嘉学派学风,又接受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影响的红学研究学派。(细则:“诞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1分;“以胡适、顾颉刚、俞平伯为代表人物”1分;“以《红楼梦考证》和《红楼梦辩》为代表作”1分;“批驳牵强附会的研究方式,既继承乾嘉学派学风,又接受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影响”1分。句式1分。)21、答案:一、物质生活上穷奢极欲,惊人的浪费。二、这个家族在社会上作恶多端,为所欲为。三、家庭内部矛盾重重,成员之间彼此勾心斗角。(一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