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共23分)亲爱的同学,这个学期你在语文的天地里畅游,汲取着文学的养分,丰富着自我的精神家园。今天,是学校文学部落最后一次活动,我们邀请你走进学校的文学部落,一起来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咬文嚼字部落】[来源:学科网]咬文嚼字部落的同学们要考考大家,他们设计了5道小题,希望你旗开得胜哦!1.根据括号中的拼音在横线上填写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1)夜(mù)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mù)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A.①幕②暮B.①暮②幕(2)看到这只骄傲的大鸟小心(yì)(yì)坐在树枝上,想飞却又不敢飞的模样,真叫人觉得可怜。不过,最后等它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后,它马上变得活泼而神采(yì)(yì)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A.①奕奕②翼翼B.①翼翼②奕奕2.给加点字加拼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1)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A.diānBniān.(2)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A.quánB.juǎn3.根据语境,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A.①荡漾②神秘B.①激荡②神秘C.①激荡②奥秘D.①荡漾②奥秘\n4.下面的图画是根据课文《皇帝的新装》中的有关内容绘制的。根据图画内容,用一个成语概括众人言行的特点。(2分)答:我用的成语是5.学完《济南的冬天》后,同学们想拟写两幅对联来表现文中所写的美景,还没有完成。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帮助他们补全。(2分)对联一:有山有水美如画对联二:②①白雪山尖白A.①暖风暖阳恰似春②绿萍水中绿B.①无风无寒暖似春②绿萍映水绿C.①暖风暖阳恰似春②绿萍映水绿D.①无风无寒暖似春②绿萍水中绿【吟诗诵文部落】吟诗诵文部落的同学们,开展了“分门别类辑诗词”活动,快来帮助他们完善分类卡片吧!6.小海发现诗人经常借用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请你在横线处将诗句补写完整。(6分)自然景物解析诗句落花借“落花”抒发个人身世之悲和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寞的慨叹。(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山河借大河高山的狂放之态,表达诗人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1),。谭嗣同《潼关》燕子古诗中的“燕子”,用意颇丰。可用来点名时序、渲染离愁、感伤时事等。(3)(课外古诗词允许有一个字用拼音代替)(4)反思:通过这次活动,我复习了已学内容,有了新的理解和体悟,正如《论语》中所说:“。”【经典共赏部落】经典共赏部落的同学们设计了“阅读有道”分享会,来展示你阅读《西游记》的成果吧!7.下列有关古典小说《西游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nA.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所经历的种种磨难,意在考验他们能否战胜困难和诱惑,最终修成正果。B.千里眼、顺风耳、风火轮、腾云驾雾、上天入地……《西游记》中这些神奇的想象令人赞叹。C.八戒很丑,却自我感觉良好;常说大话,却胆小怕事;爱耍滑,却常被孙悟空耍弄;一闹脾气就说回高老庄,却又难舍师父和师兄弟。这些反差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增添了其喜剧色彩。D.在“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中,白骨精分别变作村姑、老妇和老公公迷惑众人,以致唐僧与孙悟空师徒失和,这样的情节安排,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凸显白骨精的妖术高强。8.分享会上,同学们就“整本书阅读应如何选定精读内容”进行了总结,方法如下:①最脍炙人口的精彩情节应该精读②最体现人物个性特点的内容应该精读③最能引发读者深入思考的内容应该精读请你向大家推荐《西游记》中你所选定的一个精读内容,并简述理由。(3分)答:9.分享会结束时,老师鼓励同学们在经典阅读之路上,做到《诫子书》中诸葛亮所提倡的“宁静致远”。这句格言历来为有识之士所青睐,他们挥毫泼墨,创作书法作品,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对下面书法作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第四幅A.第一幅是行书,笔画洒落有致,风格秀逸多姿。B.第二幅是隶书,结构古雅端整,笔意朴实淳厚。C.第三幅是篆书,横笔蚕头燕尾,线条匀净修长。D.第四幅是楷书,形体方正端庄,结构严谨有度。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n(一)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第10—12题。(共8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0.“诗含画意”,请你仔细品味诗歌,结合颔联诗句,完成下面的绘画设计方案。(3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绘画设计方案主要构图要素文字描述画面预期效果名家点评画面水面和船只“以小景传大景之神”1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历来脍炙人口,朗读中也有一些字词需要重读,请任选一个,简要谈谈你的理解。(2分)12.《次北固山下》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其中“客路”和“①”都是领会诗人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而古诗中抒发的“思念之情”也各有不同,请你在横线处按要求填写诗句。(3分)思念之情诗句羁旅之思②,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闺中之思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征人之思不知何处吹芦管,③。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二)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13—15题。(共9分)【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②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④死状。大骇,逡巡⑤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⑥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①欻(xū):忽然。②瞰:窥视。③昧爽:黎明。④缢:吊死。⑤逡(qūn)巡:因有所顾虑而徘徊或后退。⑥直:同“值”。⑦罹:遭遇(祸患)。\n13.第一小组的同学对画线句的朗读停顿产生了分歧,你赞同哪个观点?请说明理由。(2分)答:我赞同理由是。14.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文言词的意思,在成语中多有留存。以下是第二小组同学整理的成果,请你将他们的汇报内容补充完整。(4分)(1)“恐前后受其敌”这句话的意思是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成语“腹背受敌”中的“敌”正是的意思。(2)在“顾野有麦场”中,“顾”的意思是“看,视”,成语“左顾右盼”中,“顾”的意思也是“看,视”,这个成语的意思是。(3)文中“眈眈相向”的意思是,由这里“眈眈”的意思,我联想到成语“虎视眈眈”。(4)在“场主积薪其中”一句中,“薪”的意思是“柴草”,我想到带有“薪”字且字义相同的成语是。15.以上两个关于狼的小故事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请你结合【甲】【乙】两段文字,从情节、形象、主旨中任选一个方面,概括两则故事的共同点,并作简要说明?(3分)三、现代文阅读(共20分)(一)振华中学初一年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16-18题。(共8分)【材料一】振华中学初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读书兴趣及占比圈点批注摘录习惯及占比联系实际评价质疑及占比有兴趣81%每读必做11%经常做8%一般19%凭兴趣做32%偶尔做30%无兴趣0%从不主动做57%从不做62%\n【材料二】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研读与探索。读者要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做到“入”的方法是坚持“精思”,通过圈点批注、摘录所得、查阅资料、再现情境等方法,更好地揣摩语言,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阅读中的“出”,是指用一种俯视的姿态,把书中的内容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分析。进而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作出分析、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人生,而这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因而你要主动地用你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去检验它。总之,做到能“入”能“出”,才称得上是得法的阅读。【活动一】少年读书之况16.阅读材料一,根据表格内容,概括振华中学初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3分)【活动二】少年读书之道17.在“少年读书之道”专题讨论会上,振华中学初一年级的同学们集思广益,从“入”和“出”两方面,总结出几种对课外阅读有所助益的方法。请你结合两则材料,为振华中学的同学们补充两条适合他们的阅读方法。(2分)【活动三】少年读书之思18.通过本次活动,振华中学初一年级的同学们对自己的课外阅读习惯和方法进行了反思。也请你回顾本学期的课外阅读,结合作品(单篇或整本书均可),谈谈你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是如何做到知“入”知“出”的?(3分)\n(二)阅读《先生们》,完成18—20题。(共12分)先生们①多年以后,我还能清晰地记得陈继会先生当时看向我的那个又深又长的眼神。那是2000年的深秋,我与先生步行于郑州大学的南北大道上。道路一边是苍苍如盖的雪松,另一边是整齐干净的草坪,我刚把硕士论文的初稿递到陈先生手里,就脱口而出:“我想考博!”陈先生盯着我看了良久,然后爽利地答道:“好啊,我支持!”有一年到深圳去看望陈先生,我忍不住问起那个有意味的眼神,他说:“那不是怀疑,是惊喜!”陈先生是乡土文学研究的专家,我最初报的选题却离“乡土”十万八千里,他反复读了读题目,笑着说:“你宏大的学术构想值得肯定,不过,这个题目够你写一本大书的,现在做有点浪费了,先放一放。”待我后来再回头看那个题目,才知道当初自己是多么幼稚多么不懂得天高地厚。生性敏感如我,假如在问师之初就遭逢狂风暴雨般的批评,或许早就退却了。是谦和儒雅的陈先生,在我学术的起步期,以委婉含蓄的方式,开导我这个初出茅庐、不明治学之道的后生,以耐心厚道的言行引领我读书、作文,把我引向学问之途。②待我到山东大学读博,导师是孔范今先生。刚上了几次课,我就被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讲授震住了。而他一再强调的“读原典”的“原典”,很多我也未曾认真读过。一时间,我心生焦虑。为了节省时间,我有时就在宿舍备些干粮,闷在屋里几天不下楼。孔先生听说后,每每在校园里碰到我同屋,都一再嘱托人家下楼时要叫上我。③博士论文选题时,我选定从晚清民初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角度来写“苏曼殊文学论”。我惴惴不安地把提纲呈给孔先生。他看完,喝一口茶,掐灭手中的烟蒂,又慢慢点上一支,然后用右手轻轻地敲击着桌角,操着一口曲阜普通话说:“你喜欢苏曼殊的诗文,关注那个风云突变的时代文人的文化求索,又有了相对扎实的理论准备,能写好。”先生顿了顿,接着说:“读书就像撒网,要撒得开,也要能收得住。现在你不要急于发文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孔先生引领弟子治学既厚爱又严苛,能够得到他的肯定,我自信了许多;而其“重积淀、厚基础”的严谨学风也培养了我们这些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以及对史料的重视。④在我心中,孔先生一直都是不言自威的,但毕业后我越来越发现他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的一面。2011年,我们在郑州大学相聚,孔先生在宾馆里给在场的三个弟子谈了一天学问,并指导我们“如今,该读哪些书”,还一再告诫我“不要长年熬夜”。至今想起来那一幕都无比温暖。2015年我去看望孔先生。老先生让茶递烟,嘘寒问暖,那样的开心。次日,孔先生请我到一家酒楼重聚。我到时,老先生已先到了,他欣然拉着我翻看菜单,说这个好吃那个好吃,我说,哪能点那么多!他说:“我说了算,都要!”然后嘿嘿一笑:“上次施战军回来就没好好吃顿饭!”那一刻\n,我看见先生的目光瞬间暗淡下来,夹着香烟的手有些颤抖——他又想念远方的弟子了……⑤我在南京大学的博士后生涯是从参加丁帆先生的一个项目开始的。我主笔的“新世纪乡土生态小说研究”部分,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丁先生一向推崇思想自由、学术独立,鼓励师生间平等对话、畅所欲言。研究推进的每一步,一个概念、一个观点或一处表达,我都与丁先生交换意见。遇到双方各持一端时,丁先生会呵呵一笑:“那,咱们再想想吧!”至今,丁先生修改的书稿还摆在我案头,那上边有红笔、黑笔还有铅笔写下的批语,既有击节叫好的褒扬,也有犀利明快的批评,条条直言不讳。丁先生为师的格局和风度,激发了我学术探索的极大热望,也作用到我的执教理念。⑥丁先生是有多重“身份”的人,但令人惊讶的是他分身有术、游刃有余。会议上,火车上,刚刚还听到他振聋发聩的发言,转眼他已打开笔记本沉入写作,其不竭的学术激情和旺盛的生命活力,许多年轻人也难以望其项背。其实,多年来丁先生患有严重的失眠和耳闷,甚至一度面瘫,但似乎疾病也奈何不了他。他将内在的悲凉与悲悯化作启蒙理性的坚守和文化批判的哲思,其勇猛精进,像是传奇。⑨这些名满士林的先生们扮演着各有风采的师长角色,叠印在我岁月的底板上,深刻地影响了我的为学为师之道。⑩特以此文向先生们致敬。(取材于黄轶同名散文)19.抓标题阅读文章,是默读的重要方法。请根据题目“先生们”,拟出两个期待解决的问题。(2分)20.默读文章,要能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理清作者思路。请从文中摘录关键语句,补全行文思路。(2分)行文思路关键语句回忆先生们①待我到山东大学读博,导师是孔范今先生。②致敬先生们特以此文向先生们致敬。21.默读文章,需要在关键处做好批注。文中描写了陈继会、孔范今和丁帆三位先生对我说话时的“笑”,请参照示例,结合上下文,在其余两处“笑”中任选一处作批注。(4分)\n示例:陈继会先生的“笑”包含着对我的包容和委婉的提示。我的选题既不是先生专长的领域,设想又过于宏大,是我当时能力所不及的,要重新考虑;22.默读文章,要能够根据上下文理解中心句的意义。作者说“先生们深刻地影响了我的为学为师之道”,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先生们在“为学”和“为师”之道上,给了我哪些启发?(4分)四、作文(共40分,其中包含书写分5分)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一:获得新知,乐在其中;克服困难,乐在其中;结交挚友,乐在其中;积极奉献,乐在其中……升入初中后,你在学习与生活中,有哪些关于“乐”的经历和感悟呢?请以“乐在其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二:童话中的形象充满奇幻,引人遐思。《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记》……漫游童话世界,你想与哪一则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共度奇妙的一天呢?请发挥想象,以“童话镇奇遇记”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方框用2B铅笔涂黑。(2)请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3)字数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北京市大兴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共23分)1.(1)答案:A(1分)(2)答案:B(1分)2.(1)答案:B(1分)\n(2)答案:A(1分)3.答案:C(2分)4.答案示例:随声附和,人云亦云,众口一词,同流合污,随波逐流,见风使舵,自欺欺人,阿谀奉承(2分,意思正确且是成语)5.答案:D(2分)6.(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2分,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2)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2分,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3)答案示例:似曾相识燕归来;微雨燕双飞;泥融飞燕子;谁家新燕啄春泥。(带有“燕”字即可)(4)温故而知新(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书写无误得2分)(共6分。共6空,每空1分)7.答案:D(2分)8.答案示例一:我选定的精读内容是“三借芭蕉扇”,这部分情节曲折,跌宕起伏。为扇灭火焰山的大火,孙悟空与铁扇公主借扇。第一次借到的是假扇子,第二次孙悟空变成牛魔王骗来了真扇子,牛魔王又变成猪八戒骗回真扇子,第三次孙悟空大战牛魔王,最终才得以借到芭蕉扇,扇灭大火。借扇子的过程一波三折,双方矛盾不断激化,充满艺术魅力。借扇子的过程也让我想到生活中克服困难的过程,都要经过不懈努力。答案示例二:我选定的精读内容是“孙悟空的三次离开”,这是作品中能引发读者深入思考的内容。通过精读我发现孙悟空的三次离开从原因、去向、言行表现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三次离开中暗含着孙悟空的成长,从三次离开中可以读到一个有情有义、顶天立地的孙悟空。(共3分,选定内容1分,理由2分。能结合选定情节,讲出情节的精彩之处或情节所彰显的人物个性特点或引发了读者何种思考即可。)9.答案:C(2分)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共8分)10.答案示例: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和风轻佛,船帆高悬,好似挂在江天之上。(共3分,江面和船只是主要景物,江面平阔,船只船帆垂悬。抓住景物和景物的特点,2分;有适当描写,1分)11.答案示例:我会重读“生”字\n,它生动展现了红日仿佛从大海里脱胎而出,残夜即将消退的景象,表现了新生生命的蓬勃之美。(共2分,选择本联诗中的字词,理解合理即可;只选择重读字词,没做解释,不得分)12.①“归雁”(1分,回答“乡书”也可以)②何当共剪西窗烛(1分,有错不得分)③一夜征人尽望乡(1分,有错不得分)(二)(共9分)13.答案示例:我赞同观点一,理由是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两只狼中的另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共2分,只写观点不写理由不得分,陈述理由能说出句子或关键词“犬”的意思,能体现是根据意群进行断句)14.①攻击②向左右两边看③凶狠注视的样子④釜底抽薪,杯水车薪,抱薪救火,薪尽火传(成语中“薪”的意思是“柴火,柴草”即可)(共4分,共4空,每空1分))15.答案示例一:情节方面,两则故事都是写屠户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甲文中描写屠户从遇狼惧狼到御狼杀狼,情节曲折起伏;乙文中描写屠户在惧怕钩肉于树上,狼吃肉时,钩刺狼腭,情节也很生动。答案示例二:形象方面,两则故事中的屠户都充满智慧。甲文中的屠户在与两狼搏斗的过程中,屠户不为“假寐”的假象迷惑,当机立断暴起杀狼;乙文中的屠户急中生智,将肉挂在书上,把空担子给狼看,得以脱身。(也可以从狼的角度分析,两只狼都很贪婪)答案示例三:主旨方面,两则故事中作者揭示了狼的贪婪和狡诈,对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都持肯定态度。甲文两文末尾的议论句中都出现了“笑”字,讽刺了狼的贪婪狡诈。(共3分,选择一个方面,说出合理的共同点1分,分别结合甲乙两文分析2分。)三、现代文阅读(一)(共10分)16.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感兴趣;圈点批注摘录习惯比较欠缺;大部分学生阅读后不会去联系实际评价质疑。(共3分,每个方面1分)17.①答案示例:在书上做圈点批注;拿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做些摘录;②答案示例:联系实际经验更好地理解书中内容;有疑问的地方要积极提出,讨论求证。(共2分,共2空,每空1分。“入”的方面针对“圈点批注摘录”习惯的养成提建议,“出”的方面针对“联系实际评价质疑”的习惯提建议,表述合理即可)18.答案示例:我在阅读《朝花夕拾》时,对书中鲁迅重点回忆的人物进行了勾画和批注,发现有的人物\n在书中好几篇文章中都出现过,比如“长妈妈”。通过圈点勾画作批注,我对长妈妈的真诚、善良、质朴以及愚昧无知、不拘小节有了更好的理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我发现鲁迅写到的童年回忆,有快乐,有迷惘,对照自己的生活体验,我好像也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拉近了与作品的距离。(共3分,能结合单篇文章或名著,写出读书中所用到的“入”或“出”的方法即可。只提到一个方面,得2分,两个方面都写得3分)(二)(共12分)19.答案示例:作者以“先生们”为题,总共写了几位先生?先生们都是谁?“先生们和作者是什么关系?作者写几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作者写到的几位先生对他有什么影响?(共2分,共提出两个问题,每个1分,能抓住标题“先生们”提问)20.①那是2000年的深秋,我与陈先生步行于郑州大学的南北大道上。②我在南京大学的博士后生涯是从参加丁凡先生的一个项目开始的。21.答案示例一:孔范金先生的“嘿嘿一笑”包含着老师对弟子的爱与关心:与弟子相聚时感到格外喜悦,想起前次与弟子相聚时留下遗憾要尽力补偿,表达对弟子的思念。答案示例二:丁帆先生的“呵呵一笑”包含着对我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的肯定,也有对不同意见的包容,以及让我继续思考的鼓励。(共4分,“笑”的含义2分,结合文字进行说明2分)22.为学: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重视基础和积淀,严谨治学;思想自由,学术独立;学术研究要专注并持之以恒。为师:以和缓的态度,耐心厚道的言行引导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真诚地肯定学生的长处,给学生树立信心;与学生平等对话,畅所欲言。(共4分,共2个方面,每个方面2分,结合文意,言之有理即可)附:作文评分参考标准项目等级内容、表达(36分)说明书写(4分)一类卷[来源:学|科|网](40-34)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有2处以下语病。赋分范围:36-30分以3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4分[来源:学.科.网]书写工整,标点正确,错别字2个以下,格式规范。二类卷以273分\n(33-29)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具体,中心比较明确;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较合理;语言比较通顺,有3-4处语病。赋分范围:29-25分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书写工整,标点大体正确,错别字3-4个,格式规范。三类卷(28-24)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尚具体,中心基本明确;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5-6处语病。赋分范围:24-20分以22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2分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错别字5-7个,格式大体规范。四类卷(23-0)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7处以上语病。赋分范围:19-0分以1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1-0分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标点错误很多,错别字8个以上,格式不规范。说明:1.没有将题目填写在答题纸上,从总得分中扣2分。2.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3.作文中如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从总得分中扣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