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1本试卷共100分,答卷时间80分钟。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N:14C:12Na:23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雨后彩虹”是与胶体、光学等知识有关的自然现象B.“百炼成钢”主要发生了物理变化C.“返青粽叶”指的是添加胆矾(CuSO4•5H2O)后的粽叶青绿新鲜,长期食用有害健康,其中胆矾是混合物D.“明矾净水”与漂白粉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原理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百炼成钢”是指钢铁的炼制过程,该过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CuSO4·5H2O是化合物而不是混合物;“明矾净水”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杂质,漂白粉主要是杀菌消毒,二者原理不同。【详解】A.“雨后彩虹”是由于光在雨滴中发生了折射,与胶体、光学等知识有关的自然现象,选项A正确;B.百炼成钢:是生铁通过反复加热与捶打而变成钢的过程,该过程中生铁中含有的碳元素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该过程主要是发生了化学变化,选项B错误;C.胆矾是硫酸铜晶体是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选项C错误;D.明矾中的铝离子在水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从而起到净水作用,但是明矾没有强氧化性不能杀菌消毒,漂白粉有强氧化性能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选项D错误;答案选A。2.已知:(1)2Fe3++2I-=2Fe2++I2(2)Br2+2Fe2+=2Br-+2Fe3+,由此可判断有关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A.Br->Fe2+>I-B.I->Fe2+>Br-C.Br->I->Fe2+D.Fe2+>I->Br-【答案】B【解析】13\n利用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还原剂是化合价升高,还原产物是氧化剂被还原得到的产物,①I-是还原剂,Fe2+是还原产物,还原性:I->Fe2+,②Fe2+是还原剂,Br-是还原产物,还原性:Fe2+>Br-,顺序是:I->Fe2+>Br-,故选项B正确。3.黑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其中作为氧化剂的是A.KNO3B.CC.KNO3和SD.KNO3和C【答案】C【解析】化合价降低的元素被还原,N从+5价还原到0价,S从0价降低到-2价,所以被还原的元素是N和S。被还原的物质作为氧化剂,故氧化剂为KNO3和S,答案选C。4.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做法中涉及到铝元素的还原性的是()A.明矾净化水B.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C.用铝制容器存放浓硫酸D.电解熔融氧化铝制单质铝【答案】C【解析】A项是:Al3++3H2OAl(OH)3(胶体)+3H+,Al(OH)3胶体吸附悬浮杂质而起到净化水的作用;B项是:Al(OH)3+3HCl=AlCl3+3H2O;D项是:电解时铝从化合物中被还原得到铝单质,表现出氧化性;而C项铝被浓硫酸氧化,表现出还原性,故选C项。5.Na2O2是一种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当Na2O2与CO2发生反应并且有氧气生成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O2一定是氧化剂B.当有1molO2生成时转移电子4molC.O2一定是氧化产物D.Na2O2不可能发生还原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13\nNa2O2与CO2发生反应并且有氧气生成时,则说明过氧化钠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据此分析。【详解】Na2O2与CO2发生反应并且有氧气生成时,则说明过氧化钠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则Na2O2既发生还原反应又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氧气既是还原产物又是氧化产物,而CO2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当有1molO2生成时转移电子为2×1=2mol,故A.CO2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选项A错误;B.当有1molO2生成时转移电子2mol,选项B错误;C.O2一定是氧化产物,选项C正确;D.Na2O2既发生还原反应又发生氧化反应,选项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注意结合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分析,题目难度中等,易错点为判断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否为氧化剂或还原剂。6.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B.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答案】D【解析】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有的有颜色,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故A错误;B、部分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有颜色,故B错误;C、观察灼烧含钾元素的物质时,需要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故C错误;D、NaCl和Na2CO3都含有钠元素,灼烧时,发出黄色火焰,故D正确。7.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 )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C.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D.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答案】B【解析】A.发生氢气与CuO的反应生成Cu和水,反应前固体为CuO,反应后固体为Cu,固体质量减小,A错误;B.发生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前固体为过氧化钠,反应后固体为碳酸钠,二者物质的量相同,固体质量增加,B正确;C13\n.铝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反应物质和生成物都是固体,质量不变,C错误;D.发生Zn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Cu,反应前固体为Zn,反应后固体为Cu,二者物质的量相同,则固体质量减小,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把握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反应前后固体的分析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元素化合物性质的考查,注意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以及原子守恒的灵活应用。视频8.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改变,不会引起产物的种类改变的是()A.Na和O2B.NaOH和CO2C.Na2O2和CO2D.NaHCO3和Ca(OH)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钠和氧气反应,氧气不足时生成氧化钠,氧气过量时生成过氧化钠,所以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改变,产物改变,故A不选;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不足时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过量时生成碳酸氢钠,所以反应物用量不同,会引起产物种类改变,故B不选;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产物种类与反应条件无关,故C选;D.碳酸氢钠少量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碳酸氢钠过量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钙和水,产物与反应条件有关,故D不选;故选C。考点:考查反应物间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与反应产物的联系。9.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H2SO4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①NaHCO3 ②Al2O3 ③Al(OH)3 ④Al⑤(NH4)2CO3A.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全部【答案】D【解析】①NaHCO3属于弱酸酸式盐,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与水,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故①符合;②Al2O3是两性氧化物,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与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故②符合;③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与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故③符合;④Al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与氢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故④符合;⑤(NH4)2CO3,13\n加热条件下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氨气和水,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二氧化碳和水,故⑤符合。答案选D。10.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有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①加入足量氯水 ②加入足量KMnO4溶液 ③加入少量KSCN溶液A.①③B.②③C.③①D.①②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用KSCN检验Fe3+,然后通入氯水氧化,溶液呈血红色;KMnO4要在酸性条件下才有氧化性,此少了“酸性”两字,并且KMnO4本身就有颜色,会造成不便观察,选A。考点:考查Fe3+、Fe2+的检验。11.某溶液中含有HCO3-、CO32-、SO32-、Na+、NO3-五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Na2O2粉末,则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A.CO32-NO3-Na+B.CO32-NO3-C.SO32-NO3-D.NO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过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同时过氧化钠还具有强氧化性。则HCO3-转化为CO32-,SO32-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的是NO3-,答案选B。考点:考查过氧化钠的性质12.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把前者逐滴滴入后者与把后者逐滴滴入前者,所产生的现象不相同的是()A.AlCl3和NH3.H2OB.NaAlO2和HClC.NaHCO3和HClD.NaCl和AgNO3【答案】B【解析】【分析】A.氯化铝和氨水反应,无论谁过量,反应现象都是生成白色沉淀;B.偏铝酸钠加入盐酸中,酸过量,不会生成沉淀,若盐酸加入偏铝酸钠溶液中,先生成沉淀,沉淀达到最大量后,再加入盐酸,沉淀会逐渐溶解;C13\n.不管是前者逐滴滴入后者,还是后者逐滴滴入前者均有气泡产生;D.NaCl和AgNO3,两者相互滴加现象都是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详解】A.氨水碱性较弱,氯化铝与氨水反应方程式为:Al3++3NH3•H2O═3NH4++Al(OH)3↓,生成了氢氧化铝白色沉淀,与反应物量无关,两者相互滴加现象相同,选项A错误;B.当盐酸滴入偏铝酸钠时发生反应为:AlO2-+H++H2O═Al(OH)3↓,当偏铝酸钠滴入盐酸时发生反应为:AlO2-+4H+═Al3++2H2O,所以反应现象不同,选项B正确;C.不管是前者逐滴滴入后者,还是后者逐滴滴入前者,均发生NaHCO3+HCl═NaCl+CO2↑+H2O,则现象相同,选项C错误;D.NaCl和AgNO3反应,不管是前者逐滴滴入后者,还是后者逐滴滴入前者,反应方程式都是:Ag++Cl-═AgCl↓,两者相互滴加现象相同,选项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利用滴加顺序不同来判断反应的现象,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能够正确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3.下列是某兴趣小组根据教材实验设计的一个能说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请观察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分析实验原理,并判断下列说法和做法,其中不科学的是( )A.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B.要证明碳酸氢钠受热能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塞上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C.加热不久就能看到A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没有发现A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C【解析】A.碳酸氢钠在小试管,碳酸钠在大使管,大试管直接加热,稳定较高,如温度较高的不分解,而加热温度较低的物质分解,可判断稳定强弱,故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故A正确;B.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到水显示蓝色,则证明碳酸氢钠受热能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塞上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如果变蓝则说明有水生成,故B正确;13\nC.碳酸钠较稳定,加热过程中不会分解,则连接A烧杯的试管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A烧杯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故C错误;D.碳酸钠比较稳定,加热过程中不会生成二氧化碳,则烧杯A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探究,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碳酸钠、碳酸氢钠性质的差异性,根据二者的不同性质选择正确的实验方案.14.在某无色溶液中缓慢地滴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确定,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A.Mg2+、Al3+、Fe2+B.H+、Mg2+、Al3+C.H+、Ba2+、Al3+D.只有Mg2+、Al3+【答案】B【解析】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无沉淀,第二阶段沉淀量逐渐增多到最大量,第三阶段有部分沉淀能和氢氧化钠继续反应,即部分沉淀溶解,第四阶段沉淀的量不再随着氢氧化钠量的增多而增加。第一阶段无沉淀,说明水溶液中一定含有氢离子,故AD错误,第三阶段有部分沉淀能和氢氧化钠继续反应,说明部分沉淀是氢氧化铝,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铝离子,第四阶段沉淀的量不再随着氢氧化钠量的增多而增加,说明一定有一种沉淀和氢氧化钠不反应,可推知该沉淀是氢氧化镁,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镁离子,铜离子有颜色,与溶液无色不符,故B正确,C错误;故选B。1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B.浓烧碱溶液中加入铝片:Al+2OH-=AlO2—+H2↑C.用浓NaOH溶液溶解Al2O3:2OH-+Al2O3=2AlO2—+H2OD.往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CO32—+2H+=CO2↑+H2O13\n【答案】C【解析】A中应生成Al(OH)3而不是AlO2—,因为Al(OH)3不溶于氨水;B中电荷不守恒;D中MgCO3难溶,不能拆写为CO32—。16.下列各组物质,不能按(“―→”表示反应一步完成)关系转化的是( )选项abcAAl2O3NaAlO2Al(OH)3BAlCl3Al(OH)3NaAlO2CAlAl(OH)3Al2O3DMgCl2Mg(OH)2MgOA.AB.BC.CD.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铝,故A正确;B、氯化铝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生成偏铝酸钠,故B正确;C、铝不能直接生成氢氧化铝,故C错误;D、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镁,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故D正确;故选C。考点: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镁、铝的重要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某汽车安全气囊的产气药剂主要含有NaN3、Fe2O3、KClO4、NaHCO3等物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产气药剂产生大量气体使气囊迅速膨胀,从而起到保护作用。(1)NaN3是气体发生剂,受热分解产生N2和Na,N2的电子式为________。(2)Fe2O3是主氧化剂,与Na反应生成的还原产物为______(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3)KClO4是助氧化剂,反应过程中与Na作用生成KCl和Na2O。KClO4含有化学键的类型为13\n_______(4)NaHCO3是冷却剂,吸收产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而发生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5)100g上述产气药剂产生的气体通过碱石灰后得到N233.6L(标准状况)。①用碱石灰除去的物质为____________;②该产气药剂中NaN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答案】(1).(2).Fe(3).离子键共价键(4).2NaHCO3Na2CO3+CO2↑+H2O(5).CO2、H2O(6).65%【解析】【详解】(1)由8电子结构可知,N2分子中N原子之间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其电子式为;(2)Fe2O3是主氧化剂,与Na发生置换反应,Fe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则还原产物为Fe;(3)KClO4由钾离子与高氯酸根离子构成,高氯酸根离子中Cl原子与O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含有离子键、共价键;(4)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5)①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水蒸汽,用碱石灰除去的物质为CO2、H2O;②氮气的物质的量33.6L22.4L/mol=1.5mol,根据氮元素守恒n(NaN3)=1.5mol×23=1mol,则m(NaN3)=1mol×65g/mol=65g,故NaN3的质量分数为65g100g×100%=65%,故答案为:65%.18.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丙以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有些反应的生成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标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13\n(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向F的溶液中加入D溶液后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l(2).HCl(3).2Na+2H2O=2NaOH+H2↑(4).2Al+2NaOH+2H2O2NaAlO2+3H2↑(5).2FeCl2+Cl2=2FeCl3(6).先变成白色沉淀,然后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7).FeCl2+2NaOH=Fe(OH)2↓+2NaCl(8).4Fe(OH)2+O2+2H2O===4Fe(OH)3【解析】金属A焰色反应为黄色证明为Na,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甲为H2,D为NaOH;金属B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说明B为Al,气体甲和氯气反应生成丙为HCl,物质E为盐酸溶液,物质D氢氧化钠和物质G为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H为Fe(OH)3,G为FeCl3,推断物质F为FeCl2,C为Fe。(1)由上述分析可知,B的化学式为:Al、丙的化学式为:HCl;(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2+Cl2=2FeCl3;(3)向FeCl2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产生的现象是:先变成白色沉淀,然后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2+2NaOH=Fe(OH)2↓+2NaCl、4Fe(OH)2+O2+2H2O=4Fe(OH)3。19.A、B、C、X均为中学常见的纯净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副产物已略去)。试回答:(1)若X是强氧化性气体单质,则A可能是______(填序号)。a.Cb.Alc.Nad.Mg(2)若A、B、C均为含有同种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且A为氧化物,反应①中X是强碱,反应②中X为CO2,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中CO2_______(填“能”或“否”)用盐酸或稀硫酸代替.(3)若X是金属单质,向C的水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X13\n在A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B的化学式为________;C溶液在贮存时应加入少量X,理由是(用必要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此C溶液中金属元素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ac(2).Al(OH)3(3).AlO2`+CO2+2H2O==Al(OH)3+HCO3-(4).否(5).FeCl3(6).防止二价铁被氧化成三价铁(7).取C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先加KSCN溶液不变血红色,再加入氯水变血红色【解析】【详解】(1)若A是非金属单质,X是强氧化性单质,A可发生连续氧化,则A为S或C、Na或N2,故答案为:ac;(2)若A、B、C均为含有同种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且A为氧化物,反应①中X是强碱,反应②中X为CO2,则可推断A为Al2O3,B为NaAlO2,C为Al(OH)3;反应②是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反应②中CO2不能用盐酸或稀硫酸代替,否则过量的盐酸会将产生的氢氧化铝溶解;(3)若X是金属单质,应为Fe,A是气体单质,向C的水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证明含有氯离子,证明A气体是Cl2,①B为FeCl3;C溶液在贮存时应加入少量Fe,理由是防止二价铁被氧化成三价铁;②B为氯化铁,检验铁离子可取C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先加KSCN溶液不变血红色,再加入氯水变血红色,证明该阳离子存在。【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转化关系的推断和应用,主要考查物质连续反应的特征,为考试高频考点,实现上述变化的物质很多,依据反应条件分析判断是解题关键。20.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运用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所含铁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是_______(用字母代号填).A.FeB.FeCl3C.FeSO4D.Fe2O3(2)向沸水中逐滴滴加1mol/L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该分散系中粒子直径的范围是_________nm.(3)电子工业需要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制造印刷电路板,请写出FeCl3溶液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校同学为测定FeCl3腐蚀铜后所得溶液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首先取少量待测溶液,滴入KSCN溶液呈红色,则溶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_,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定量组成的测定:取50.0mL待测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白色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干燥、称量沉淀质量为13\n43.05g.(4)若要验证该溶液中含有Fe2+,正确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A.向试管中加入试液,滴入KSCN溶液,若显血红色,证明含有Fe2+.B.向试管中加入试液,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褪色,证明含有Fe2+.C.向试管中加入试液,滴入氯水,再滴入KSCN溶液,若显血红色,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2+(5)欲从废水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FeCl3溶液设计实验方案如下:A.请写出上述实验中加入或生成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B.请写出通入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2).1-100(3).2Fe3++Cu==2Fe2++Cu2+(4).Fe3+、Fe2+、Cu2+(5).过滤(6).洗涤(7).B(8).Fe(9).FeCl2(10).Cu\Fe(11).HCl(12).2FeCl2+Cl2==FeCl3【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既能升高,又能降低,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2)根据透明的红褐色是胶体,胶体的粒子直径1nm<d<100nm;(3)FeCl3溶液与铜反应:2Fe3++Cu═2Fe2++Cu2+;滴入KSCN溶液呈红色,存在三价铁离子;(4)检验的Fe2+方法;(5)A、根据图示进行推断,金属是铁;B、亚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离子。【详解】(1)因元素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时,既能升高,又能降低,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FeSO4中Fe元素处于中间价态;答案选C;(2)因透明的红褐色是胶体,胶体的粒子直径1nm<d<100nm;(3)FeCl3中铁元素是+3价,最高价态,有氧化性,能被还原剂还原呈+2价,铜单质是0价最低价,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成+2价,所以方程式为:2FeCl3+Cu═CuCl2+2FeCl2;由于滴入KSCN溶液呈红色,证明溶液中Fe3+有剩余,溶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Fe3+、Fe2+、Cu2+;13\n得到沉淀与溶液混合物后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等,故取50.0mL待测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质量为43.05g;(4)A、向试管中加入试液,滴入KSCN溶液,若显血红色,证明含有Fe3+,选项A错误;B、向试管中加入试液,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褪色,证明含有Fe2+;选项B正确;C、试管中加入试液,滴入氯水,再滴入KSCN溶液,若显血红色,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2+,应该是先加入硫氰化钾,不变色,再加入氯水,若显示红色,证明有亚铁离子,选项C错误;答案选B;(5)A、制取的是氯化铁溶液,金属①是铁;滤液②是氯化亚铁溶液;加入的铁过量,滤渣③是铁和铜;制取的是氯化铁,溶解铁,④加入应该是盐酸;故答案为:Fe;FeCl2;FeCu;B、⑥是将亚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离子,反应方程式是:2FeCl2+Cl2=2FeCl3。【点睛】本题考查了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涉及的内容较多,注意分析题中提供的信息,根据所学知识写成反应的方程式,本题难度中等。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