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苏教版)暑假能力训练与提高30--16一、好歌慢放。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杜牧,李贺,孟浩然等唐代大诗人,他们的名句名联名篇传诵千古,某种态势上做到了家喻户晓。这些横空出世了惊世骇俗的名句佳篇的诗人们,千年来,历代男女老少吟着他们的诗篇唱着他们律声击着他们的节奏,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地一路走来,走到了我们江山脚下,走到了公元21世纪的今天。倾听由唐诗演化而来的歌曲《读唐诗》。《读唐诗》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相思的红豆,吴山的雪。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唐诗像祖先在向我诉说。二、词汇天地。同音字填空。1、xù继(续)(叙)述(旭)日次(序)(绪)论储(蓄)(畜)牧棉(絮)2、hé枣(核)(和)平集(合)(禾)苗纸(盒)3、yīn(殷)红原(因)绿草(茵)(茵)(阴)天4、tǎng流(淌)(倘)若(躺)下三、名家访谈。名家、名诗、绰号、图片对号入座。龚自珍E、3、g、10\n杜甫H、7、d、杜牧A、5、j、文天祥C、10、b、陆游J、1、i、王勃G、2、h、李商隐B、9、e、马致远I、8、a、白居易D、4、f、王安石F、6、c、诗歌内容:A、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B、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D、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E、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F、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G、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H、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I、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J、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物(绰)号:1、放翁2、文中子3、定庵4、香山居士5、樊川居士6、半山7、少陵野老8、东篱9、玉溪生10\n10、文山人物图片:a、b、c、d、10\ne、f、g、10\nh、i、j、四、静心精读。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一个“异”字起到了引人入胜的作用,是本诗的诗眼,突出了10\n突出了塞外风景与中原不同的特点。2.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感情,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上片描写风景,夕阳塞外,长烟万里,下片描写作者心境,表达了作者对长居塞外之人浓烈的思乡情感。(正确)3、下面对词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 A.“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连衡阳飞来的大雁也不愿意留下来。 B.“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的是边塞上引起人们悲愁之情的笛声<马声<号角声等。 C.“浊酒一杯家万里”的意思是端起一杯浊酒来解愁,却想到了万里之外的家乡。 D.“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将军”是作者自称。4、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词的上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半阙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了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6、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五、诗雨润物。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B)。独坐敬亭山 10\n[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A、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B、“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重复的词语不能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感情表达出来。C、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D、“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六、走遍中国。暑假宝贝带你去大汉王朝的宫殿“未央宫”看看,一览皇家宫殿的气魄。未央宫1、未央宫,中国西汉皇家宫殿,如今位于今陕西西安西北约3千米处,当年位于西汉都城长安城的西南部。因在长乐宫之西,汉时称西宫。为汉高祖七年(前200)在秦章台基础上修建,同年自栎阳迁都长安。未央宫遗址今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乡,位于汉长安城西南部的西安门里,又称西宫,刘邦称帝后七年(前200年)始建。未央宫在西汉以后是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七个朝代的理政之地,使用时间达360多年。10\n2、未央宫位于今陕西西安西北约3千米处,建于长安城西南角,为长安城地势最高之处。因在长乐宫之西,汉时称西宫。为汉高祖七年(前200)在秦章台基础上修建,惠帝即位后,开始成为主要宫殿,成为西汉诸帝的日常起居和办公场所。其周回二十八里。前殿五十丈,深十五丈,高三十五丈。宫内有宣室、麒麟、金华、承明、武台、钩弋殿等,另外还有寿成、万岁、广明、椒房、清凉、永延、玉堂、寿安、平就、宣德、东明、岁羽、凤凰、通光、曲台、白虎、猗兰、无缘等殿阁32。其殿台基础是用龙首山的土作成,殿基甚至高于长安城。由于其处西南,命名很可能是位于未(西南方)的中央宫殿之意。3、未央一词出自诗经:"夜如何其?夜未央"。未央:未尽、未深之意。《长恨歌》:归来池苑还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唐亦有宫名未央宫,然此未央划入长安城中,乃宫苑中之宫苑。4、未央宫,宫内的主要建筑物有前殿、宣室殿、温室殿、清凉殿、麒麟殿、金华殿、承明殿、高门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椒房殿、昭阳殿、柏梁台、天禄阁、石渠阁等。其中前殿居全宫的正中,基坛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200米,北端最高处约15米,据说是利用龙首山的丘陵造成的。据历史书籍的记载,未央宫的四面各有一个司马门,东面和北面门外有阙,称东阙和北阙。当时的诸侯来朝入东阙,士民上书则入北阙。 5、汉长安宫殿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宫殿:在汉高祖刘邦之后,王莽政权、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都以此作为中央政府的行政枢纽,直至隋末被毁.。而西汉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曾经发生在这里:张骞从这里出发开辟丝绸之路;美女王昭君在这里自愿行出塞,和亲匈奴;赵飞燕曾居住于此。6、麒麟阁遗址麒麟阁,汉未央宫阁名。《庙记》云:“麒麟阁,萧何造。”10\n《资治通鉴》卷二十七胡三省注:“麒麟阁,在未央宫中。张晏曰:‘武帝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像于阁,遂以为名。’”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汉宣帝“思股肱之美”,图画霍光、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十一人像于麒麟阁,“法其容貌,署其官爵姓名”,“是以表而扬之”。中国古代图写功臣的画像制度即自此开始。麒麟阁遗址在今未央宫乡小刘寨西北。石渠阁遗址石渠阁,未央宫藏书阁名。西汉丞相萧何主持营建,位于未央宫的西北部,距天禄阁约520米。因阁下有石为渠导水,故名石渠阁。石渠阁是西汉时期国家最大的藏书阁。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曾“诏诸儒讲五经同异”。《后汉书·翟酺传》载:“孝宣论六经于石渠,学者滋盛,弟子万数。”此阁为一座高台殿阁建筑,现仍有一南北65米、东西67米、高约8米的夯土台基可见。石渠阁遗址在未央宫乡小刘寨村西南、周家河湾村东。 柏梁台遗址柏梁台,汉未央宫台名。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春建。《三辅黄图》卷五载,柏梁台“在长安城中北阙内”。柏梁台铸铜为柱,是一座高达二十丈(合今约47米)的高台建筑,因此台建筑以香柏木为梁架,“香闻数十里”,故名柏梁台。又因台顶之上置有铜凤凰,故亦称为凤阙。柏梁台遗址在未央宫乡卢家口村,今村东仍有一高约7米的夯土堆遗址可见。7、天禄阁遗址天禄阁,汉未央宫藏书阁名。西汉初由丞相萧何主持营建,位于未央宫北部,南距前殿730米。《三辅故事》载:“天禄、石渠并阁名,在未央宫北,以阁秘书”;汉武帝刘彻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天禄阁主要存放国家文史档案和重要图书典籍,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皇家图书、档案馆。汉成帝时,曾命著名学者刘向、扬雄等人在此阁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图书典籍的整理和校勘工作。“每一书成,向辄撰为一录,论其指归,辩其讹谬,叙而奏之”,并著有《别录》,故刘向被后人誉为我国目录学之鼻祖。刘向死后,其子刘歆秉承父业,总括群篇,撰成《七略》,为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为纪念刘向的功绩,后人在此阁原址上修建了刘向祠。天禄阁遗址在未央宫乡天禄阁小学内,今尚有高约10米、边长约20米、底部呈正方形的夯土台基可见。并立有文物保护石碑一座。8、前殿遗址前殿是未央宫的主体建筑,居全宫中轴线南端夯土台基北部,至今残高达15米,南北长350米,东西宽约200米,有前、中、后三大殿,是利用南北向的龙首山丘陵修建的高台建筑。台基由南向北分为三层台面,中间台面是大朝正殿,凡皇帝登基,朝国群臣,皇家婚、丧大典大礼等均在此殿举行。前殿两侧有东厢、西厢;北部还有宣室殿和皇帝下朝后所居的非常室,以及清凉殿、温室殿等等。官署遗址距前殿西北880米,有一管理全国工官的官署遗址,西距未央宫西宫墙105米10\n,发掘总面积9600平方米。围有夯土墙,围墙内有外壁柱,对称分布。除东墙外,其余三墙均有廊。墙外均置斜坡散水。院内中部有一南北的排水渠将其分为东西并列的两座院子。东院东西宽57米、南北长65.5米,有北、西两门,院内有两排共6座房屋。以南排西房面积最大,达215.04平方米。西院东西72.7米、南北65.5米,有两排共7座房屋。东、西院内均有天井、地漏、回廊等遗迹。前殿西北400米处,又发掘一处官署遗址,高出地面1米多,发现有成排的柱础,内有封泥,是西汉皇室的少府或其所属的官府遗址,是执掌皇室钱财物品收入开支的管理机构。椒房殿遗址位于未央宫乡大刘寨村西180米处,是皇后居住的宫室。1981~1983年发掘探明,面积12392平方米,发掘回填仍作村民果园。遗址南部是大殿,北部是院落和小房子。发掘资料表明,有正殿、配殿、厢房及宫内暗道等建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