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与父母沟通》<br />——教学设计<br />活动背景 <br />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发现了班上一些奇怪的现象,孩子只能接受表扬听不进一<br />点批评。在沟通时往往出现抵触情绪,于是我联系了家长, 许多家长也向我哭<br />诉,孩子在家亦是如此,一批评就顶嘴,常常不欢而散。我对五年级 300多名学<br />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76%的学生与父母发生矛盾,不会选择理性的解决方式,<br />而在做“我对父母知多少”问卷时,绝大多数学生对父母的生日、健康、工作、<br />生活情况一无所知。他们安然地享受着父母给予的一切,但知恩、感恩意识却很<br />薄弱,这势必会阻碍亲子交往。因此,本节课旨在唤醒学生心灵深处对父母的感<br />恩意识,激发感恩情感,催发时间紧迫感,珍惜父母亲情而心理学家调查研究结<br />果显示:长期不与家长沟通,孩子心理压力无从发泄,轻者会形成心理障碍,影<br />响学习与生活,重者会出现离家出走或自杀现象。因此,亲子沟通方面的指导显<br />得尤为重要。 <br />教学目标: <br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心怀感恩,<br />主动与父母沟通。 <br />2、能力目标: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br />3、知识目标: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br />教学重难点:<br />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主动与父母沟通。 <br />教学过程 <br />(一)课前国学诵读《弟子规》 <br />大家都喜欢上心理健康课吗?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与父母沟通的话题,我们先来个<br />课堂约定(课件展示课堂约定:积极参与,心灵感悟,尊重他人,真诚分享)。<br />你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br />你知道古时候孩子们是怎样和父母沟通的?让我们一起诵读一段《弟子规》从中<br />寻找答案吧。(课件) <br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你读出了什么?对百善孝为先。数千年来,那时候父母说什<br /> <br />么孩子们听什么,孩子们尊从父母的意见自然就和父母很少发生冲突,但现在父<br />母说什么我们都会百分百的尊从吗?学生交流。(父母说的对我们自然就听,有<br />时候我们的方法更好,我们会和父母商量或辩论。谁说的对听谁吧。)对,公说<br />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要坚持自己的对的,父母更坚持他们认识正确的,冲<br />突难免就来了。让我们观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br />【设计意图】:都说静能生慧,诵读《弟子规》既能让孩子们心平静下来,又能<br />找到古代与现代亲子关系的差异,意识到我们的冲突就是由于我们和父母的更民<br />主的关系引起的。 <br />二、案例启发,直面冲突,认识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br />1、观看案例 <br />问题引导:“看过之后你想说点什么?”“知道小冰为什么会离家出走?仅仅一<br />次争吵?” 总结学生发言:还可能因为什么而争吵?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和父<br />母发生过冲突?小组内交流一下,组长可以作简单记录。 <br />来谁想来交流一下。除了写作业方面还有因为别的事而争执的吗? <br />看来我们在吃穿用行等方方面面的想法与父母想的不一样,或多或少地和父母发<br />生过争执,看来不能很好的与家长沟通是普遍存在的,这也引起了心理专家的关<br />注,请看他们的研究结果:指生读。 <br />看到这组数据你想说什么,你知道吗?长期不与家长沟通,孩子心理压力无从发<br />泄,轻者会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学习与生活,重者会出现离家出走或自杀现象。<br /> <br />这是为什么?让我们来听听专家的分析吧。 <br />同学们不要烦恼,这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代沟”问题,形成代沟的原<br />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你们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的心理发生<br />了变化,自尊心增强了、成人感增强了、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渴望有自己独立<br />的空间,不希望父母过多的约束自己。二是你们与父母之间的心理差异。两代人<br />在心理观念、行为方式上都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必然会导致交往中的误会、<br />摩擦甚至对立,影响你们与父母间的沟通和交流。 <br />既然代沟是我们成长中不能回避的问题,你会选择哪些态度? <br />A反抗: 父母说什么,我就反对什么。 <br /> <br />B顺从:害怕父母,不敢反抗,可心里却很不舒服。 <br />C逃避:不和父母说心里话,父母问什么,敷衍了事。 <br />D主动沟通:化解冲突 <br />【设计意图】营造温馨的心理氛围,让学生观看案例《爱的冲突》并交流观后感<br />中意识到小冰的离家出走直接原因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