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br /> 一、教学目标: <br />1、认知目标: <br />(1) 了解自立的表现和重要性;知道依赖的危害。 <br />(2) 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br />(3) 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爱劳动的表现,是光荣的。 <br />2、情感目标: <br />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生活、学习的自立能力,从而努力做个爱<br />劳动的好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br />3、能力目标: <br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做简单的家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br />二、教学重点:<br />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克服依赖思想。让学生从自<br />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方面入手,逐步发现并学会处理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br />并依靠自己来解决,逐渐养成自理的好习惯。 <br />三、教学难点:<br />学生的自立能力培养和养成。通过学生的实践和体验,使他们逐步自立自强,坚<br />持做生活的主人。 <br />四、学情分析:<br />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但在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br />日常起居、做到生活基本自理方面还有待于逐步锻炼。本课着重于教育学生自己<br />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克服依赖思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br />现在不少家长把教育孩子的重心都偏于知识教育和特长培养,凡需要孩子动手出<br />力的事情都舍不得让孩子去做,由家长全部代劳。长此以往,导致中国这一代的<br />小皇帝、小公主数量急剧上升。孩子的依赖心理日益严重,就连自己应该做的事、<br />会做的事,也不愿意做。 <br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社会对孩子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教育孩子们热<br />爱劳动,培养他们独立生活能力,便成为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 <br />五、教学过程: <br /> <br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课件:图片 多媒体) <br />提问:同学们,每天早上小红起床后都是奶奶帮助穿衣服。大家说说图中的小红<br />在干什么,你喜欢这样的小红吗?(出示图片) <br />师:既然你们都不喜欢这个小红,那谁来说说,早上起床后,你是怎么做的呢?<br />有多少同学是自己穿衣、叠被,而不用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呢?举一下手给老师<br />看看。我们给这些同学鼓鼓掌! <br />二、课堂探究、知事明理: <br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叫小暖男亮亮,接下来让我们<br />来听听小暖男亮亮的故事。 <br />师:每天早晨,天还没有亮,四周还静悄悄的,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小亮亮就从<br />热乎乎的被窝里爬了起来,穿好衣服,刷牙,洗脸,整理完自己的房间后,就去<br />帮妈妈烧水做饭了,吃完饭,小亮亮马上把碗筷收拾到厨房,刷了起来。过一会<br />同学就要来找他一起去上学了。因为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妈妈又体弱多病。所<br />以,每天早晨小亮亮总是和妈妈一起起床,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之外,还要帮<br />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用来减轻妈妈的家务负担 <br />师:听了小暖男亮亮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下面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有什么<br />心里话想对亮亮说吗?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心里的话。 <br />小结:是的,同学们都能感受到小亮亮是一个自强自立的好孩子,不仅自己的事<br />情自己做,还能帮妈妈分担家务,而我们有的同学还让奶奶帮穿衣服,洗脸,叠<br />被,系鞋带……多不应该啊!那么生活当中哪些事情我们应该学着自己做呢?<br /> <br />三、理解感悟,交流互动 <br />说一说:下面这些事情你都会自己做吗?(课件出示文字及图片) <br />穿衣 洗脸 刷牙 叠被 扫地 系鞋带 <br />削铅笔 整理书包 <br />1. 同桌先互相说说: <br />2. 组内交流,看看谁做到的最多。 <br />3. 情景再现:自己不会做的,该怎么办呢? <br />情景一:星期天的上午,强强和乐乐约好在公园里玩,家长也陪着他们一起来到<br /> <br />了公园,他们开心的踢着球。玩了一会,强强的鞋带开了,于是他跑到妈妈面前<br />说:“妈妈,妈妈,快、快、快,帮我把鞋带绑好,我还要接着踢球呢!” <br />思考:强强做的对吗?他应该怎么做? <br />情景二:上复习课的时候,李老师要求同学们把数学卷子拿出来,准备给大家讲<br />解数学题,小明明打开书包,才发现书包里面乱七八糟,自己都不知道书包里装<br />了些什么,他焦急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