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br />班级中存在的问题<br />1、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课堂效<br />率低. <br />2、有些学生作业马虎,作业差错多,<br />还有学生不肯按时完成作业.迟交或不交作业.有的<br />甚至抄作业.<br />3、有些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任务观点,没有完全进<br />入学习状态,做完作业后没有复习预习.<br />4、有些学生缺少责任感.<br />5、有些学生不尊重他人,荣辱观念淡薄.<br /> <br /> <br />家长需关注的几点: <br />2.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作业完成情况<br />4.关注孩子的伙伴群<br />3.关注孩子的细微变化<br />1.关注孩子心理健康<br />5.关注孩子书包的内容<br />6.关注孩子的业余时间<br /> <br />亲爱的家长:<br /> 当一个稚嫩的生命诞生时,他(她)给作父母的您带来<br />了多少喜悦与企盼。随着孩子的长大、上学、读书,孩子的<br />成绩成了许多家庭的晴雨表,您的心也随着孩子的成功而喜<br />悦,随着孩子的不尽人意而沮丧。然而,您是否知道教育孩<br />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适<br />应社会发展的需要?<br /> <br /> 许多家长的心情颇为复杂,或忧或喜。谁都不能说家长<br />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对,但如何看待学习成绩,如何看待<br />孩子成长中的基本素质,如何评价孩子,用什么样的标准去<br />评价自己的孩子,这不只是一个评价的问题,因为您对孩子<br />的评价会影响您对孩子的态度,也会左右孩子的发展。这一<br />切应是我们作为现代家长必须重视的问题。<br /> <br /> 您的孩子成长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他们将<br />面临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当今的少年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素质,<br />又怎样去培养这些素质,这既是国家、学校教育关注的焦点,<br />也是家长应该给予充分关注的问题。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br />会报告中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我们赋予它我国教育的特色,<br />即为:用创新的精神学会认知;用亲身体验、勇于实践学会<br />做事;用爱心、合作与竞争精神学会共生活;用坚强的意志<br />直面挫折和失败学会生存。这些素质的培养,既需要学校提<br />高教学质量、教育水平来达到,更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br />同步,用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来引导。<br /> <br /> 四教育的大支柱明确表明,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是不<br />能培养出现代人的。健康、乐观、向上的人格;健全的心理素质;<br />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才是孩子成才的决定因素。<br /> 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成功的重要一环。现代社会是两<br />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我们的家长只有在了解孩子,不断<br />学习,采用新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后,才能培养出成功<br />的孩子。<br /> <br /> <br /> 首先,家长对成功要有正确的认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br />心理学博士邱炳武是这样论述的:过去人们总是把考大学、读博<br />士看作是成功,其实这只是社会认可的标准的一种,其它还有许<br />多方面,如社会成就、工作能力、待人处事等等。但是从心理学<br />的角度来说,衡量成功还应该有一个主观的标准,也就是说,人<br />在追求成功的时候,要结合自己的能力、情绪、兴趣、人格……<br />如果你对自己做的事情感到很愉快、很感兴趣,并且能尽自己的<br />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就应该算是一种成功。<br /> <br /> 现在的家长们总是给孩子定很高的目标,以为孩子达到这<br />样的目标才是成功,其实不然。这些目标不见得是孩子们所喜<br />欢的,所感兴趣的,也未必真正能够体现孩子的生命价值。大<br />千世界丰富多彩,每一个人的价值是完全不同的。而一些家长<br />的做法只是用孩子的痛苦来换取自己所期望的成功。<br />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体会到,了解孩子的需要,帮助孩子达到<br />这个需要,一定要切忌“拔苗助长”。对中学生来说,定一个<br />经过努力能达到的目标,让他(她)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br />增强自信心,是对成功概念比较科学的认识。<br /> <br /> <br /> 其次,作父母的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应采用民主、平等、引<br />导的态度。忙碌的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扮演教练官或无可奈何<br />的角色。<br /> 第一种角色:当孩子做错事时,一味批评、指责,势必造<br />成孩子的反感,有了逆反心理,错误不但不会改正,反而会强<br />化。如果换成“现在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孩子自悟,<br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br />做,孩子既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改正错误,同时也维护了孩<br />子的自尊。<br /> <br /> 第二种角色:因为家长对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