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br />考点39 灿烂的中华文化 <br /> <br />1.(2018·河北邢台月考,24,2分)目前,我国重点保护和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性项目,如高山族的拉手舞,布朗族的弹唱、蜂桶鼓舞,怒族的达比亚舞、仙女舞,毛南族的打猴鼓舞、花竹帽编织技艺、肥套……材料从一个侧面表明 ( D ) <br />①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③中华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br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r />【解析】 ①表述的是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与题意不符;题意未涉及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②不选;题干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到今天体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民族文化各有特色,③④应选。 <br />2.(2018·广东翰林期中,28,2分)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方言迥异,有“十里不同音”之说。但借助统一的文字,“语不同音”的中国人照样可以进行交流。千百年来,“书同文”与“语不同音”一直相安无事地并存。这种现象表明 <br />( C ) <br />①语言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不是统一的 ②中国的区域文化具有多样性 <br />③区域文化包含了中华文化的共性 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br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r />【解析】 ①观点错误,不选;各地方言迥异说明了文化的多样性,②正确;“书同文”与“语不同音”一直相安无事地并存说明了区域文化的共性,③正确;④与题意无关。 <br />3.(2018·山西晋中榆社中学月考,17,2分)中医药学在理论层面强调“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体现了中华文化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提倡“三因制宜”“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华民族因时而变、立象尽意的特有思维方式;倡导“大医精诚”“仁心仁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生命至重、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由此可见 ( B ) <br />①中医药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②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④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br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r />【解析】 中医药学体现了中华文化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因此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①正确;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不选;中医药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文精神等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③应选;④题意未体现。 <br />4.(2018·陕西长安区一中,21,2分)看懂了汉字,就看懂了人生(如下图)。这主要说明 ( D ) <br /> <br />A.汉字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br />B.汉字记载思想和语言,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br />C.汉字传承着人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br />D.汉字具有表意功能,包含着中华文化的许多意蕴 <br />【解析】 汉字是文化的载体,不是文化软实力的载体,A不选;汉字不是文化发展的源泉,B观点错误;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不选;D符合题中对“途”的解释,应选。 <br />5.(2018·山东黄岛一中十月检测,2,2分)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的《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增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考核内容,完善考核目标、调整考试内容等。在高考中增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考核内容,是因为 ( A ) <br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②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③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出国门,成为普适性强的世界性文化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r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br />【解析】 ①观点正确,可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理由;对自己的民族文化要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②应选;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也有共性,但不具有普适性,③不选;④指明了中华文化的特点,但不能成为传承的理由,不选。 <br />6.(2017·山东日照第五中学月考,30,2分)中国画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简单的笔墨在方寸之间融入天地万物,蕴含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而齐白石时期的中国画,已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更丰富了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