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运动和力 <br />第三课时 <br />一、基础练习 <br />1、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br />2.我们把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br />3.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时的合力为零,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也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r />二、教学内容 <br />1、惯性: <br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br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br />2、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br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r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br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br /> 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br /> 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br />3、二力平衡: <br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br />(2)二力平衡条件: <br />⑴二力平衡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br />⑵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br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br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 ②方向相反 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br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br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br /> <br />(5)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br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 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br />三、教学过程 <br />例1 乘客在公交车上常听到“车辆启动,请您抓好扶手”的语音提示。请用物理知识解释这样提醒的道理。 <br />例2 (临沂市)猴子能够轻松地倒挂在树枝上,当其倒挂在树枝土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r /> A.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r /> B.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r /> C.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是—对平衡力 <br /> D.猴子很轻,其重力不需要平衡就钧静止在空中 <br />例3歼击机在进入战斗状态时要丢掉副油箱,这样做是为了 <br />A.减小质量,使运动状态易于改变 B.减小质量,使运动状态不易改变 <br />C.增大惯性,使运动状态易于改变 D.增大惯性,使运动状态不易改变 <br />例4 广州市以下各图下方关于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br /> <br />A.鱼线的拉 B.瓶对海绵 C.球拍对球 D.脚踢球使球飞出 <br />力使钓鱼杆 的压力使海 的作用力改变 去,说明力是维 <br />发生形变 绵发生形变 球的运动方向 持运动的原因 <br />例5 2006广州市 发生以下哪一事件会使汽车上的乘客突然往后倾 <br /> A.汽车突然刹车 B.汽车突然减速 C.汽车突然起动 D.汽车突然拐弯 <br />四、堂上练习 <br />五、教学反思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