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压强和浮力 <br />一、单元复习目的 <br />1、知识与技能目标: <br />(1)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定义,说明压强的物理意义。 <br />(2)写出压强的公式,单位,会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br />(3)说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复述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br />(4)写出液体压强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解释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br />(5)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br />2、过程与方法目标: <br />(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br />(2)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br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学会与同伴的合作交流 <br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br />重点:(1)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定义,说明压强的物理意义。 <br />(2)浮力的应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br />(3)说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复述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br /> (4)解释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br />难点:(1)会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br />(2)液体压强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br />三、知识梳理 <br />四、教学课时:三课时 <br />第一课时 <br />一、基础练习 <br />1、压力是指垂直压力物体表面的力。 <br />2、压力的方向:垂直于作用面和作用点:接触面表面 <br />3、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br />4、压强的计算公式:P=,其中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P表示压强。国际标准单位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 <br />5、增加和减少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可增大压强,减小压力可减小压强。在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可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 <br />二、复习内容 <br />1、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br />压力: <br /> <br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br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br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br />F <br />F <br />F <br />F <br />F <br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br /> <br /> <br /> <br /> G G F+G G – F F-G F <br />⑸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br />(1)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 <br />(2)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是由于物体间的挤压形变而产生的,施力物体是施加压力作用的物体,受力物体是被压物体。 <br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压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撑面,由于物体支撑面有不同的方向,所以压力也有不同的方向。 <br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br /> ⑴课本P73图13、1-3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将图甲图小桌上的砝码去掉,将看到的现象是:泡沫塑料压下深度减小。该现象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br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 对比法 <br />、压强: <br />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br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br />⑶ 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br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r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⑷ 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br />⑸灵活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br />(1)利用p=F/S计算固体压强的关键是确定受力面积,解题时,要抓住“受力”二字, <br />分析物体表面到底有多大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