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br />一、单元复习目的 <br />1、知识与技能目标: <br />(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原子的结构。 <br />(2)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br />(3)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br />(4)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记住水的密度。 <br />(5)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br />(6)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br />2、过程与方法目标: <br />(1)会调节天平,会使用天平测质量。 <br />(2)会用量筒、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br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美的欣赏能力。 <br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br />重点:质量、天平的使用、密度的测定及应用。 <br />难点:密度的概念。 <br />三、知识梳理 <br />四、教学课时:三课时 <br />第一课时 <br />一、基础练习 <br />1.物质存在有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中分子间距最大的是 。 <br />2. 银河系只是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但也异常巨大,要表示银河系的大小使用长度单位 最方便. <br />3.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大还是变小?你能举出两种现象支持你的说法吗? <br />4.我们知道:“当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请你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的不同谈谈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br />二、复习内容 <br />1、物质:(1)组成:分子、原子 <br />(2)原子结构:原子核、和外电子 <br />(3)固、液、气宏观及微观特点 <br />2、质量: <br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br />物体和物质是不同的概念。一切物体由物质构成;物体有质量物质有密度。 <br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br />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br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br /> <br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br />(4)、测量: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小质量的物体要用测多知少法。 <br />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br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br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br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br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br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br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br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br />⑶ 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br />【质量的测量】 <br />(1)直接测量质量:对于干燥的、颗粒状的且没有腐蚀性的固体,可直接测量。如:铁、铜、木、蜡块等。 <br />(2)间接测量质量:对于潮湿的物体(包括固体、液体等)、粉末状的固体粉末以及有腐蚀性的物体,应借助容器或有关器皿进行间接称量。具体步骤:① 先测量m器 。② 再测量m总。③ 求m待。测量次序能倒过来吗?原因:如果先将液体倒入容器测m总,再将液体倒出测容器质量梳,由于容器中必然会有残余液滴即液体质量的一小部分留在容器内,所以这样测量误差较大。 <br />【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br /> 1、 不能超出天平的秤量。 (天平能够称的最大质量叫天平的最大秤量) <br /> 2 、砝码要用镊子夹取,并轻拿轻放。 <br /> 3、 天平要保持干燥清洁。 <br /> 4 、不要把潮湿的物体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内 <br /> 5 、不要把砝码弄脏弄湿,以免锈蚀。 <br />3、体积 <br />测体积——量筒(量杯) <br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br />⑵使用方法: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