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有两句话赠给大家共勉:“未出土时便有节,凌云霄时尚虚心”。大家知道这是歌赞什么的精神吗?(生:竹)你对竹了解多少?关于竹的诗文、绘画、用途等都可以说出来,大家交流一下。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竹的材料,如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等等。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一篇文章──《竹林深处人家》。
竹林深处人家黄蒙田
二.自学体验——走进文本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1、走近作者黄蒙田,原名黄草予,又名黄茅,1919年出生,广东台山人。著有《落乡班子》《职业与爱情》《春乱花开》等
2、朗读课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字音。(2)标号自然段,划好重点字词。(3)融情入境,在朗读中初步感知江南竹乡的特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读准下列字的音:晾()山麓()匾箪()沏()隧道()竹坞()缕缕()山岚()器皿()竹箬()忙碌()liàngqilùruòmǐndānlùlánsuìwùlǚ
气势: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某种力量和形势。名副其实:名声与实际情况相符。山麓:山脚匾箪:盛东西的扁形竹器密密匝匝:很稠密的样子词语解释隧道:在山中或地下凿成的通道。屏风:放在室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竹坞:竹林茂盛的山间平地山岚:山林中的云雾束手无策: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4、“竹文化”参考资料:1、竹纹清晰、板面美观、色泽自然、竹香怡人,质感高雅气派;竹不积尘、不结露、易清洁,避免了螨类细菌的繁殖,免去虫蛀之扰;竹能自动调节环境湿度并抗湿,导热系数低,具冬暖夏凉的特性;竹具有吸收紫外线的功能,使人在室内起居时眼睛有舒适感,可预防近视等眼疾的发生和发展;竹吸音隔声、除低音、压残响,有效摈除杂声,还你宁静心境。
“竹文化”2.中国是世界上竹类品种最多的国家,约有30多属500多品种。竹子具有很广泛的用途,其笋可食用,其枝竿可用于制作饰物、器具、乐器、家具。竹性坚贞,刚烈不屈,虚心直节,不畏霜雪,和梅、松被誉为“岁寒三友”。因其具有崇高品质的象征意义,故又和兰、菊、梅并称“四君子”。竹子的坚韧挺拔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节,深植于人们的脑海,成为一种民族性的象征。
“竹文化”3.中国文人中和竹子最亲近的当属蜀人苏轼,他的名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破了苏东坡酷爱竹子的心态,而他策竹杖的风姿,也从此凝固为一种“何妨从容且前行”的造型,如果没有竹林映衬在苏东坡的身后,他迷人的魅力会大大削减。
“竹文化”4.人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爱竹成癖,须臾不离,“……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他曾“四十年来画竹枝”,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画卷和诗篇。“衙前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爱竹之心,爱民之情融成了一体。
5、理清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写作者穿行于江南竹林沿途的见闻感受。按照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行踪,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1):总写江南竹乡竹子之多。第二部分(2):写走入竹海的独特感受。第三部分(3、4):写来到竹坞的所见所闻。第四部分(5-7):写来到竹海山村见到的百姓生活。第五部分(8):写竹林深处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无尽的回味。
三、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勇于展示,师生互动完成探究问题
作者是怎样描写江南竹乡的面貌?
总写静态动态青色山麓山顶平地墨色都被竹海淹没竹海波浪起伏茂密无边
远望(整体感觉):竹的海洋——多而茂密竹浪起伏——宽广深沉竹海之景
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共同品味推涌动态
近观(走入竹海)屏风一样的竹“柳暗花明又一村”深不可测——竹林高大,盖路遮天深不见边,海底隧道
四顾(较高的竹坞)除了竹子,还是竹子。——无边无际竹林茂密,遮山隐土随行画家,束手无策导引朋友,满意微笑
三个角度远望(整体感觉):近观(走入竹海)四顾(竹坞无边无际)移步换景
移步换景是随着作者的活动而展开的,以作者的所见所闻为内容,以空间的转移为叙述的先后顺序的手法。
1.竹的海洋─从平地到山顶全植着竹子,看不到房子小径和其他景物,像被竹的海洋淹沒。2.竹海暗浪─风吹过处,涌起一片嫩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浪,像大海波涛。3.海底隧道─走在竹海裡,竹叶密得教人仰头看不见上空,像走过竹海的海底隧道。4.竹的屏风─有时众竹挡路,像个屏风。作者用了哪四個比喻来描写竹林的茂密?
竹林深处的人家,生活上有什么特点?
竹林人家祥和、欢乐、勤劳朴实房屋墙壁,建筑器物家具器皿,衣食住行
人家遥见炊烟听到禽鸣初识竹乡闻到竹香吃到笋干听到欢笑声音色彩气味
住:房子的栋梁、天棚、板壁、地板、门窗都是竹造的用:家具如凳椅、凉床、衣柜,器皿如鸡笼、斗笠,甚至接山涧水的水管,都是用竹材制成。穿:鞋子也是竹箬做的吃:盐笋干
竹器
竹篓
竹橱
竹桥
竹乡人家生活色彩:新鲜的笋干黄色带斑点的竹箬气味:茶中有一股清香的新竹的气息空气中充满了竹的清香——突出浓郁的竹乡气息
声音: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铺垫和衬托本文用了过半的篇幅来描写竹林,而描写竹林人家部分不到一半,你认为这是不切文题吗?试抒述已见。
1、通过不同的视角来描写茂密的竹林——移步换景。2、对竹景的描绘形象生动,用语精彩。3、结构严谨,过渡自然。写作特点
四、课外延伸-----跳出文本作者笔下的竹林是个绿色的竹的海洋,它宽广无边,深不可测,现在请把你收集到的写竹绘竹的诗文、绘画、摄影作品拿出来在小组里互相交流欣赏。
五、分组朗读课文-----回归文本。全文共8段,每个学习小组读对应的段落,比一比,看哪个组读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