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咏雪》刘义庆
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它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纂而成。“志”是记的意思。“志人小说”主要是记述人物言行事迹。
一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世说新语》两则柳絮xùyìyùn谢道韫无奕fù谢太傅zhòu雪骤chānǐ差可拟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读准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读准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
二读疏通文意要求:一、前后联系,归类总结1.通假字2.一词多义3.古今异义4.词类活用5.特殊句式6.重点字词二、根据注释,翻译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家庭聚会子侄辈不久,一会儿大Zhòu高兴的样子sìchā大致,差不多相比nǐ诗文寒冷的,下雪的什么谢安哥哥的长子,即谢朗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xùlèyì不如比做随,凭借表示判断的语气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谢道韫,东晋有名的才女,聪明有才高兴就是飘起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诗论文。不一会,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做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后来成了)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吾日三省吾身能张目对日若未若柳絮因风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天若有情天易老内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一词多义每天天家庭太阳如如果像内心
古今异义词语古义今义儿女文义因风起家中的子侄辈子女诗文文章意思凭借因为
三读角色扮演要求:体验当时情境,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加语气、动作,表情。
四读问题探究
1、“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比喻“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没有标准答案,请各抒己见,关键是言之有理。2、谢太傅对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作者也没有表态。那么作者赞赏哪个呢?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四读、问题探究
“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没有标准答案,请各抒己见一般认为“柳絮因风起”更好。因此“咏絮才”成为典故,谢道韫被称为才女。但“撒盐空中”在某一种情况下更合适——雪成“霰”(xiàn)时。关键是言之成理
1、谢太傅对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作者也没有表态。那么作者赞赏哪个呢?作者虽没表态,却在后面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就暗示他赞赏道韫的才气。后来作诗的才气被称为“咏絮才”《红楼梦》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就是这样。其中“咏絮才”指林黛玉。四读、问题探究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融洽 欢快 轻松东晋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之家,为首的是谢安。这样的家庭环境,再加上这样的气氛,当然要出才子、才女。
阅读第一则咏雪
1、雪,如花瓣在天空翩翩起舞。2、鹅毛大雪,满天飞舞!3、美妙的小雪花呀,像只只空灵飘逸的玉蝴蝶,扇动着薄翼,初降人间。4、水晶一样的雪飘落在冬季,像飘落的白茶花一样铺在大地。未若鹅毛因风起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cén)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赏析]以“梨花”喻雪,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幅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拓展:你能说出古诗中运用比喻的咏雪诗句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赏析]这首诗诗人赋情于雪,仿佛白雪也嫌春光来迟,像落花一样飘飞,来装点春色。
《北风行》唐·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赏析]燕山一带的雪花大得像席子一样,一片一片吹落在轩辕台上。这是李白描写雪花的名句。燕山在今河北蓟县东南,这里泛指我国北方。这是高度的艺术夸张,但又不失其真实,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华幼武《春雪》[赏析]用“玉蝶”比喻“飞雪”,突出雪的美丽洁白纯净和活泼之意。“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张元所《雪》[赏析]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夜雪唐·白居易已讶衿(jīn)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赏析]:这首诗采用侧面烘托陪衬的手法,从感觉、视觉、听觉入手写雪,尽现雪之寒、大、重。短短四句诗,把夜雪描写得曲折、细致。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
道旁苦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曾经争着跑
《世说新语》中,王戎在这群人中是个非常聪颖的一个孩子,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什么变化呢?大家课后去读一读《世说新语》。
课后作业:1、每人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咏雪诗,并背诵下来。2、背诵《咏雪》。
1.检查实词与实词的积累(提问)1、俄而:片刻。2、 骤:急速。3、欣然:高兴的样子4、撒盐空中差可拟5、拟:比,比拟6、未若柳絮因风起7、未若:比不上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8、集:集会2、翻译句子(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看谁的记忆力好:《世说新语》是()(朝代)的()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南朝宋刘义庆志人小说第一回合
《世说新语·咏雪》
《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
陈纪(128-199),字元方。以道德知名于世。兄弟友爱,孝养父亲,家中和睦亲善,其家风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陈纪也曾遭到党锢,他在家发奋著作,写成《陈子》一书。党禁解除后,朝廷虽然多次征召,他都拒绝出仕。中平六年(189)灵帝去世,少帝即位,大将军何进再次谋除宦官,辟召智谋之士二十余人,陈纪被举为五官中郎将。但当陈纪应召到达京都洛阳时,形势已发生了大逆转,何进在与宦官的斗争中被杀,长期盘踞宫廷的宦官也被翦除殆尽,但政权却落入了奉召领兵入洛
的凉州军阀董卓手中。董卓大量选用党人名士以便获得支持,陈纪被任为侍中,又考虑进一步任其为司徒、尚书令。当时董卓意欲挟持新立的献帝徙都长安,陈纪劝谏董卓应谦远朝政,专精外任,不可擅意徙都。董卓很不高兴,但敬畏陈纪的名望,也无可奈何。陈纪见天下已乱,乃请出为平原相,并且立即赴任。建安初,拜为大鸿胪。四年(199)去世,年七十一。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正音,正确朗读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shěfǒu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相约而行。期,约定到达放弃离开才嬉戏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正午过了那个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不再等候离开了,陈太丘走后那人才到达。元方当时才七岁,在门外嬉戏,那人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对别人父亲的尊称通“否”等待不是丢下,舍弃
“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你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便生气的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我父亲就信用惭愧拉回头看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一同出发),中午(到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客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
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吾日三省吾身能张目对日若未若柳絮因风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天若有情天易老拟撒盐空中差可拟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内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一词多义
找出本文的古今异义字古义今义儿女文义因去委不顾家中子侄辈子女诗文文章意思借因为离开到……去丢下舍弃委托不回头不理睬
1、“君”“尊君”“家君”这三个称谓各表示什么意思?君:对别人的敬称,犹今之“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思考问题
问题研究:其他敬称和谦称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敬词有③④⑥⑦⑨谦词有①②⑤⑧
考考你:补出课文中的省略部分。例如:期日中,过中(友)不至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 )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友友于元方家君君家君人君君
2、“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3、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4、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勇敢、明理(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
客人既已认错,就应原谅他,而元方“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很尴尬。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这一则重在表现元方什么特点?懂得为人道理(知书达理);聪敏过人。
6、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借元方责客之语,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也赞扬元方的聪敏。
7、元方斥责“友人”无信,令你想起我们学过的《<论语>十则》的哪句话?与朋友交而不信乎?8、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做人要讲信用
1、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词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尊君在不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当时嬉戏通“否”,吗离开拉回头看随堂小检测
2、解释本文的古今异义词丢下舍弃委托不回头不理睬,不管古今异义古义今义去委不顾离开到……去
拓展提升古代神话中说月亮上有桂树等,下面这则小故事就是由这个说法引出的。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耶?”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世说新语·言语》)【注释】徐稚,字孺子。尝:曾经。若令:如果使。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邪: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瞳子:瞳仁。1.解释红色的字词。①尝月下戏()②人语之曰( )③当极明邪( )④不然( )嬉戏,玩耍告诉,对……说明亮这样
2.翻译下面句子。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评价一下徐孺子的观点。好比人的睛睛里有瞳仁,如果没有这个,眼睛就一定不亮了。
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地比喻,凝练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小结
作业:1、将文中重点字词的翻译总结到笔记本上。2、熟读基础上背诵两篇短文。
【原文】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政事第三/3)【译文】陈元方(纪)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