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评点〗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生于浙江绍兴。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接着陆续发表了《孔乙已》《药》《祝福》等,为我国现代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1921年12月发表著名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丰碑。在儿童文学评论、理论研究、翻译介绍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全部著作,充实了世界文学宝库,被誉为世界文坛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本文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文章。文章所记的几个片断,都是日常生活小事,却很生动地反映了鲁迅高尚人格的若干侧面。由于是以小孩的口吻叙述的,更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伯父”是侄女对鲁迅的亲切称呼,“先生”则是对鲁迅的崇敬与爱戴,因此,题目就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无比热爱与敬仰之情。〖阅读欣赏〗写纪念性的文章,可以从大处着眼,概括被纪念者一生的事迹的主要方面,使人获得整体性的概括的印像;也可以从小处落笔,结合个人的感受来写,使人因小见大,这篇文章就属于以小写大。这种写法比较容易写具体、生动、亲切,给人的印像也会更深刻。第一部分具体写送花圈、挽联的人多,说明鲁迅受万众敬仰爱戴;谈《水浒传》体现了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笑谈“碰壁”表现他不顾个人安危顽强斗争的精神;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反映鲁迅对劳苦大众深深的爱。几件事又都充分体现了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文章的结构活泼而又严谨。从外在的叙事线索看,文章从鲁迅逝世,万众哀悼这件--7--
事写起,然后回忆鲁迅生前的几个生活片断,最后写到鲁迅逝世后一个普通女佣工对他的赞美,大体上是按近期——远期——近期的时间安排的,而且首尾呼应;从内在的思想感情线索看,是按自身——身边——身外(他人)的体验来反映“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个中心上。“为别人”即文中提到的作者及下一代少年儿童、车夫、女佣及劳苦大众;“为自己想得少”,即为揭露社会黑暗,抨击反动派的罪恶,同情救助劳动人民,不怕“碰壁”“一点也不在乎”自己的病,也正因为这样,他才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五个片断,看似并无紧密联系,实际结构相当完整,并非东拉西扯。文章语言朴实、描写细腻,如“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等都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心理来叙述,给人真实、亲切感强。又如“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以及救助车夫的一系列动作。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3.学习本课生字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教具准备:--7--
1.鲁迅像2.生字生词卡片3.写有“思考、练习”3的小黑板。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学生通过阅读“导读”,了解本单元的重点课和主要训练点。2.我们今天来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课题,出示鲁迅像)二.检查预习。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侄女)你是怎么知道的?(题目及文中内容)对。本文的作者叫周晔,她是鲁迅先生弟弟的女儿。2.这篇课文共有几段?(五段)你是怎么知道的?(段与段之间空了一行)3.在预习中发现了哪些不懂得地方?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做上了记号。三.初读课文。1.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读完一段就说说这段主要讲什么。2.同座轮流分段朗读,互相纠正读音,讨论每段的内容。3.指名讲每段的段意。四.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思考:“我”为什么惊异?(板书:惊异)2.讨论:--7--
“惊异”是什么意思?(惊奇、诧异)我对什么事感到惊异?(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不理解感到惊异)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找出来读一读。(他的遗体……格式各样的人都有)“失声痛哭”是什么意思?(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说明悲伤到极点)伯父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的原因是什么?读了后面的文章大家就明白了。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五.布置作业。自学第二至第五段。要求是:读读课文,想想“思考、练习”1中的三个小题。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1.查生字读音。2.指名朗读第一段。这一段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后面的几段。二.指导学习第二段。1.各自朗读第二段,想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3.讨论:(1)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伯父和“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我是怎么读的?(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伯父是怎么说的?听了伯父的话,“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7--
受?(1)从这件事情,你觉得鲁迅先生怎么样?(关心孩子,善于启发教育孩子。)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三.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自学第三、四、五段。1.总结学习第二段的方法。第一步,想想着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步,联系具体内容理解比较难懂的重点句子;第三步,透过这件事,体会鲁迅先生怎么样;第四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2.学生按此方法自学。四.讨论第三段。1.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鲁迅谈“碰壁”)2.鲁迅是怎么谈的?把鲁迅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3.“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我恍然大悟”,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起来?4.鲁迅说的“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5.从谈“碰壁”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什么?(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各自练习,再指名分角色朗读。五.讨论第四段。1.这段讲的是什么事?(鲁迅热情帮助受伤的黄包车夫。)鲁迅是怎样帮助他的?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你觉得鲁迅帮助受伤车夫的态度怎样?(细心、周到)--7--
1.读课文,体会鲁迅帮助车夫后的心情怎样?2.做了好事,鲁迅的脸上为什么变得严肃起来,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时候鲁迅可能在想什么?(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只救助一两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使广大劳动人民摆脱贫困和痛苦。)从鲁迅当时的表情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忧国忧民的深刻思想。)3.有感情地齐读第四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六.朗读第五段,想想五段内容之间的联系。第三课时一.讨论第五段。1.指名朗读第五段。2.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个方面的意思?3.“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句话与女佣阿三的话有什么联系?(从阿三的话中可以看出鲁迅是这样的一个人。)4.最后这句话与整篇文章又有什么关系?二.练习给每个部分加小标题。1.指导:加小标题,就是用最简短的话说出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是一个段句,也可以是一个词语。2.学生试加小标题。3.讨论交流:可用:深切的怀念谈《水浒传》讲“碰壁”救助车夫女佣阿三的回--7--
忆三.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从作者写的这几件具体事例中体会文章的中心。四.抄写本课生字词。五.布置作业。1.复习生字词,准备下一课时听写。2.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谈《水浒传》关心、教育孩子讲“碰壁”顽强斗争深切怀念救助车夫忧国忧民女佣阿三的回忆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