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为子女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家长应当去户籍所在地的( )。A.交通执法大队 B.税务管理部门C.医疗保障部门 D.教育管理部门2.( )第十条规定义务教育小学入学年龄。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犯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我们义务的是( )。A.乐乐说我们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B.丁说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C.军军说在交通拥挤的时候我们要指挥交通4.我们要依法行使监督权,在提出批评、检举问题时应该( ),不能诬告陷害。A.尊重事实 B.大胆随意5.2020年,我们国家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是( )。A.钟南山B.屠呦呦C.李兰娟\n6.( )是国家最高军事指挥机关,领导全国武装力量。A.国务院B.中央军事委员会C.人民检察院D.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7.( )是证明公民身份,记录居民家庭关系状况的法定证件。A.户口簿B.身份证C.电话号码D.邮政编码8.2020年沸沸扬扬的“张玉环杀人案”,最终被江西省高院撤销原审裁判,宣告张玉环无罪,该院向张玉环送达了国家赔偿决定书,共计赔偿约496万元,以上内容说明了( )。A.行政机关权力至高无上,不容他人损害其威严B.冤假错案在所难免,赔些钱就可以息事宁人C.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行使权力,侵犯公民权益,造成损害的,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9.公民履行义务包括( )。①做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做的事情②不做法律禁止公民做的事情③法律规定必须做的事情可不做④法律禁止的事情偶尔可以做A.①② B.②④ C.③④10.下列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是( )。\n①罗某初中没毕业,家里人就让他辍学打工②贾某某的爸爸经常在酗酒后打他③学校附近刚开了一家网吧,小学生杨某放学后经常偷偷去那里打游戏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二.填空题(共10题,共30分)1.在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有两种方式,分别是( )和间接选举。2.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运用( )手段依法维权,而不是采用违法方式维权。3.子女在( )后,还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4.在我们权利受到侵害时,需要运用( )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遵守法律,做( )公民,不违反法律。5.( )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 )的身影。6.( )是由政府机关出版发行的以登载法令、方针、政策、宣言、声明、人事任免等各类政府文件为主要内容的连续出版物。7.( )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运用它依法维权,而不能采用( )方式维权。8.有些工作岗位比较特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 )时必须穿制服。9.( )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运用( )手段依法维权,而不能采用违反法方式维权。“运用法律维权益,以暴制暴不可取。”同时,权力的行使和保护也有边界。权利人应当在( )的范围内行使和保护权利,而不能超越法律范围滥用权利,超越法律的诉求得不到法律的支持。10.人民政府是我国的(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极大地限制了我们的自由。( )2.张兵的爸爸经常在酗酒后打他,他应该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通过。 ( )4.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5.李叔叔在军事科研所工作,别人问他的工作情况,他都给别人说不知道。( )6.走出国门,每个人都代表中国。( )7.发票、指纹、视频等能够证明案情事实的材料都可以成为证据。( )8.我国宪法保护公民享有的所有权利。 ( )9.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直接管理国家大事。 ( )\n10.法律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四.连线题(共1题,共4分)1.连线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劳动就业等权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尊重保障人身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民事权益五.填表题(共1题,共4分)1.判断下列分别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哪项权利。六.简答题(共5题,共33分)1.刑法的作用?2.你了解的国家机关有哪些?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一部怎样的法律?4.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n5.人大代表要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选民的意见和要求,你认为人大代表怎样才能不辜负人民的重托呢?七.辨析题(共1题,共6分)1.判断下列行为是否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并说出理由。某电视台记者将犯故意杀人罪的两名未成年人的照片、姓名、年龄公之于世,还将其犯罪行为予以公开报道。八.材料题(共2题,共10分)1.朱先生是一位民营企业家,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他得知将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便将自己的想法和详细建议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很快,这名人大代表打来电话告诉朱先生,将把他的建议整理提交。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向全国公开征集意见,朱先生又把自己的建议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相关机构,其中部分观点还在财经媒体上刊登。看到自己的建议受到重视,朱先生很高兴:“作为公民,我很开心能有这样的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你发现朱先生是通过哪些方式关心国家大事的?2.杜某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因为是家里的“独苗”,父母、爷奶都格外疼爱。上小学时,杜某变成了一个招人讨厌的孩子,经常打架、骂人、欺负他人。老师多次批评他,并让爸妈管教。15周岁那年,杜某因拦截、欧打低年级同学,强行索要财物,被派出所进行了治安处罚。后来,杜某又因盗窃被公安局收容教养。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的,法律规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由父母、学校管教;(2)由公安机关治安处罚;(3)由政府收容教养;(4)由法院追究刑事责任。说说杜某实施了哪三类不良行为,分别受到了哪些处理?(由轻到重的顺序填写在对应的答题卡)九.综合题(共2题,共16分)1.(1)看看下面的图,在正确的议政方式下面画“√”,并说说你还喜欢用怎样的方式建言献策。\nA.( )B.( )C.( )D.( )E.( )(2)请同学谈谈公民参政议政有哪些好处?(3)请同学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就你关心的某一个问题,提出你的建议。2.\n材料分析:15岁的小林是某校九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不爱学习而且经常违纪,于是班主任多次责令他退学,小林就不想读书了。小林的父亲就送他到一家餐馆当服务员,这期间小林结识了一些不良青年,不仅学会了吸烟、喝酒、赌博,还偷了客人的钱财,受到了餐馆老板的警告。9月的某天晚上,他竟入户盗窃,因数额较大,触犯了刑法,被逮捕归案。请问:①材料中哪些人违反了法律?他们违反了什么法律?②小林一步步走向犯罪,是因为没履行哪些义务?③从材料中你受到了有哪些启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C3.C4.A5.A6.B7.A8.C9.A10.A二.填空题1.直接选举2.法律3.成年4.法律;守法5.法律;法律6.政府公报7.法律;违法8.职责9.法律;法律;法律10.行政机关三.判断题1.×2.×3.√4.√5.√6.√\n7.√8.×9.×10.√四.连线题1.如下:五.填表题1.决定权;任免权;立法权;监督权六.简答题1.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2.我了解的国家机关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而制定的法律。它于1986年通过,经2006年和2015年两次修正,它强调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理念,关注弱势群体的受教育问题是这部法律的重要特点。4.权利: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国家应充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让人们可以安心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让每个公民在困难时获得帮助。义务:我们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既有对国家、社会的义务,也有对家庭的义务。公民履行义务既包括做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如纳税,服兵役,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也包括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如不偷别人的财物,不伤害别人。5.人大代表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深入了解社情民意,了解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征集全国和省两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议案、建议案,向国家机关部门反映人民呼声,提出意见和建议。七.辨析题\n1.是。记者公开报道此事,尤其将未成年人的隐私信息公开,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八.材料题1.朱先生是通过参政议政、舆论监督、积极建言献策来关心国家大事的。2.不良行为处理措施1打架骂人,欺负同学父母、学校管教2拦截殴打同学,强行索要财物公安机关治安处罚3盗窃政府收容教养九.综合题1.(1)ABCD√;参加听证会,直接和人大代表反映。(2)①公民参政议政是权利也是责任;②它不仅有利于政府听取广大人民的意见,更好地实现民主,科学决策,管理好国家事务;③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愿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示例:通过在政府网站留言的方式,建议本地举办给垃圾分类的讲座,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①小林的班主任、小林的父母、餐馆的老板、小林本人都有违法表现,他们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②受教育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③青少年要珍惜学习机会认真学习;严于律己不做违法的事情;享受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洁身自好拒绝不良嗜好;学法守法护法;学会依法律己,依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