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不属于家庭暴力的是( )。A.殴打B.捆绑C.关黑屋D.思想教育2.父亲有开车接电话的习惯,家人屡劝无果,无奈之下女儿“现场直播”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的行为。“女儿举报父亲”引发网民热议,下列网友观点正确的是( )。A.“女儿做得对,在法律面前,亲情可有可无”。B.“这样做不好,出卖亲人,追名逐利。”C.“为女儿点赞!公民应以法律为准绳,明辨是非。”D.“不孝顺,中华民族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丢了。”3.村里有个孤寡老人八十岁了,最近他从县民政领回了一笔钱,局里同志说是让他改善生活的。你知道民政局同志是根据哪部法律去做的吗?( )A.《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4.县级人大代表选举产生的类型有( )。A.直接选举B.间接选举C.毛遂自荐,直接当选D.人民自行选择5.(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n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这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有( )。A.立法权B.任免权C.决定权D.监督权7.小圳的爸爸刚开的服装店被吊销了许可证。可他不服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就起诉到法依据( )判决认定:行政机关的处罚决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依法予以撤销。A.《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8.小辉在放学的路上遇到有人勒索零花钱,他应该( )。 A.拿出零花钱,然后及时将情况告诉家人或老师\nB.不拿钱,与歹徒进行殊死搏斗C.拿出零花钱,然后找人把这几个人揍一顿9.下列关于中国公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李豪拿到身份证了,终于正式成为中国公民了B.表哥要出国留学两年,真遗憾,从此就不是中国公民了C.祖祖辈辈生活在中国的小丽看着刚出生的妹妹,很高兴家里又多了一个中国公民D.隔壁王叔叔犯罪坐牢,就不再是中国公民了10..公民身份证由18位数字组成,第7——14位为( )。A.出生日期码B.地址码C.顺序码D.校验码二.填空题(共10题,共32分)1.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中国( )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2.国家机构是( )的统称。包括( )和( )。3.( )除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体现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 )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结果。5.(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年农历( )为老人节。6.《中华人民共和国( )保障法》明确规定,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7.近年来,我国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情在拷问道德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未成年人( )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8.( )是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号码。\n9.中华民族是( )、( )、( )的民族,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10.我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以更有效地( ),促进未成年人(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小明的爸爸酒后经常打他,还说打小明是自己的权利。( )2.许多农村留守儿童遭遇着物质与精神双重贫困,我们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3.每个人都可以行使国家权力。 ( )4.法律既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惩处。( )5.参政议政是大人的事,小学生不用参与。 ( )6.法律可以维护公共秩序。( )7.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8.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侵犯了吸烟者的合法权利。( )9.明明今年12岁了,为帮父母减轻负担,可以辍学打工。( )10.我们学校设有负责教育、德育的部门,国家也设有保障国家运转的国家机构。( )四.连线题(共1题,共8分)1.连线题。五.填表题(共1题,共6分)1.你知道人大代表选举的过程吗?将下图填写完整。\n六.简答题(共5题,共34分)1.宪法的重要作用是什么?2.我国居民身份证分为正面和背面,请你在下面方框内写出身份证背面的那些信息。3.未成年人在出现性侵害事件后,应当怎么做?4.作为一名小学生,法律规定了那些义务?5.假期与父母一起外出旅游,有哪些法律在保护我们平安?七.辨析题(共1题,共6分)1.判断下列行为是否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并说出理由。某电视台记者将犯故意杀人罪的两名未成年人的照片、姓名、年龄公之于世,还将其犯罪行为予以公开报道。八.材料题(共2题,共10分)1.材料:“法律应在任何方面受到尊重而保持无上的权威,执政人员和公民团体只应在法律所不及的‘个别’事例上有所抉择,两者都不应该侵犯法律。”——亚里士多德说一说应如何树立法律权威?\n2.材料:王欣的爸爸刚刚开了一家饭馆,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检查时,认为饭馆的厨房不符合卫生标准,吊销了饭馆的许可证。王欣爸爸:我不服,我要去告他们。王欣妈妈:认罚吧!老百姓哪能告政府,就是告也告不赢。问题:你认同王欣妈妈的观点吗?为什么?九.综合题(共2题,共10分)1.认识居民身份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应当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可以依照本法的规定自愿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有了自己的身份证,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1)关于身份证的知识你知道多少?(至少写出两点)(2)在生活中,身份证有哪些用途?(至少写出三条)2.关于欺凌他人的原因,某机构曾发布过一份调查报告。你认为这些说法合理吗?欺凌他人的原因:参考答案\n一.选择题1.D2.C3.B4.A5.A6.A7.A8.A9.C10.A二.填空题1.奋斗者2.国家机构;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机关3.宪法4.中国共产党5.孝敬老年人;九月初九 6.老年人权益7.权利保护8.公民身份号码9.智慧;勤劳;勇敢10.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如图:\n五.填表题1.全体选民——县、乡级人大代表——市级人大代表——省级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六.简答题1.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同时,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2.身份证背面的信息有: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身份证号。3.应该及时求助父母或者依法进行维权。4.(1)学生有接受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的权利。(2)学生有权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学生有权获得学校提供的在当前情况下好的教育。(4)学生有权得到人格的尊严和公平的对待。(5)学生有权对个人的隐私保密。(6)学生有权通过正常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5.《道路交通安全法》《刑法》《民法》《旅游法》等。七.辨析题1.是。记者公开报道此事,尤其将未成年人的隐私信息公开,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八.材料题\n1.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宪法知识。了解宪法如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我们就能体会它在国家和公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它是我们行动的根本依据。2.我不认同王欣妈妈的观点。因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法律规定的权力时必须遵守宪法的规定,为人民服务,同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权力时也接受人民的监督,以保证权力的行使符合人民的意愿,体现人民的利益。如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便是违法行为,作为公民要依法及时纠正,防止造成更大的损失。九.综合题1.(1)①身份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②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③第1-6位是地址码;④第7-14位是出生日期码;⑤第15-17位是顺序码;⑥最后一位是校验码等。(2)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办理登机手续;在火车站自动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在邮局邮寄物品等。2.这些说法并不合理。我们应该勇敢地对欺凌行为说不。对于校园欺凌行为,我们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请求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