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要想自己的家乡越来越好,我们不应该( )。A.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B.让偏远地方孩子们上学的道路更平坦C.每天让爸爸开车送自己上学,从来不坐公交车2.我们要这样放垃圾( )。A.先分类,再放垃圾桶里B.扔到地上C.在公共场所,放哪儿都行,有清洁工人打扫呢3.我们在学校食堂打饭时要( )。A.能插队就插队 B.乱哄哄使劲往前挤 C.排队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 )。5.到公共场所应该遵循的规则有( )。A.公共场所不喧哗 B.随便乱画 C.随地吐痰6.得了流行性感冒,应该回家( )。\nA.玩游戏 B.看电视 C.休息7.鹏鹏的家住在黄土高坡上,那么你觉得他的家乡可能( )最多。A.花草 B.高山 C.沙子8.下面同学的想法不正确的是( )。A.今天我值日,所有同学都要听我的。B.教室是我家,我们要一起努力把它变得更美。C.今天我值日,要把教室打扫干净,让同学们在教室里更好地学习。9.吃月饼、赏月是( )的主要活动。A.元宵节 B.清明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10.我们班没在同年级中拿学习第一,我们应该( )。A.放弃努力B.灰心丧气C.一起加油二.填空题(共10题,共38分)1.我知道我们身边还有很多( )的人,我要为他们( )!2.我要把地打扫干净,让大家在教室里学习地更( )。3.秋天里,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节日,比如( )节、( )节。\n4.( )月( )日被定为我国的国庆日,也叫国庆节。今年的10月1日是第( )个国庆节。5.为班级集体服务的机会其实很多的。除了为集体服务,擦黑板,将桌子摆放整齐、出板报,向学校广播站投稿,为同学解答学习上的问题以外,还( )、( )、( )等。6.作品墙上可以贴( )和( )。7.教室是我们的( )。8.秋游时要带上一个( )。9.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 )、( )、( )。10.老师还没有到教室里的时候,我们应该保持(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小鹏说,他的家乡没有物产。 ( )2.兜里有了废纸,可以随便扔到地。 ( )3.到图书室看书的时候,保持安静。 ( )4.露露把破损的人民币拿到银行更换。 ( )5.教室里的桌子摆放地整整齐齐。 ( )6.重阳节也叫“敬老节”。 ( )7.不排队,乱哄哄,不文明。 ( )8.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9.秋游时不用带垃圾袋。 ( )10.冲着别人咳嗽。 ( )四.连线题(共2题,共13分)1.把相对应的内容连起来。一月一日 儿童节十月一日 教师节六月一日 元旦九月十日 国庆节2.连线。元宵节 农历九月初九 清明节 公历五月初五 中秋节 公历四月五日 \n端午节 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 农历正月十五 五.填表题(共1题,共8分)1.家乡物产我知道。六.简答题(共5题,共28分)1.小商在上学的路上吃东西,吃完的果皮和食品袋全被他扔在路上,作为他的同学,你打算如何劝说他?2.今天我值日啦,要做哪些事呢?3.一周很快就会过去,这个周末你想做哪些事情呢?适合做哪些事情呢?4.家乡的标志性建筑是什么?5.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家乡特产,写几句赞美的话。七.材料题(共1题,共8分)1.今天轮到聪聪和鹏鹏值日了,聪聪早早地来到教室,鹏鹏快打上课铃的时候才不慌不忙地来到教室,你觉得聪聪和鹏鹏谁做得不对?为什么?八.综合题(共2题,共16分)\n1.综合题。上面是强强和童童对下个假期的一部分计划,请你也为下一个寒假做一个计划,说一说下个寒假你怎么安排。2.文明行为的画面的画“√”,不文明的行为画“×”,想想为什么? ( ) ( )\n ( ) (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A3.C4.B5.A6.C7.C8.A9.C10.C二.填空题1.了不起;点赞 2.舒服3.赶秋;望果(答案不唯一)4.10;1;715.擦窗户;拖地;倒垃圾6.美术课上画的画;习字7.家8.垃圾袋9.阳光;土壤;水 10.安静三.判断题1.×\n2.×3.√4.√5.√6.√7.√8.√9.×10.×四.连线题1.如图:2.如图:五.填表题1.白菜;苹果;电视上;金丝小枣六.简答题1.乱扔行为是不文明行为,也是不爱护环境的表现,我们小学生要学会文明出行,爱护环境。\n2.(答案不唯一)①要给大家做榜样。②我要早点到校,给大家开门。③我要把地扫干净,让大家在教室里学习得更舒服。④帮助老师检查作业。3.早上起床,吃完早点,先把作业做完,然后在家可以看看电视、看看书或者打扫打扫家里的卫生,帮爸爸妈妈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再和小朋友出去玩等。4.铁狮子、清风楼。5.家乡的大红枣又甜又有营养。(答案开放性很强,根据自己的家乡作答。)七.材料题1.鹏鹏做得不对。因为值日生需要提前到教室开门,在上课前把地扫干净,鹏鹏这样会耽误大家上课时间。八.综合题1.这个暑假我想和我的爸爸妈妈去祖国的首都北京去看看,听说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我还想去北京大学去看一看,看看他们在大学里是如何学习知识的。2.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