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我国的国家宪法日( )。A.1月2日B.12月1日C.12月4日2.( )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志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A.人民B.公民C.永久居民3.( )是现代社会的一种保障制度,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实施。A.治国安邦B.大力宣传C.法律援助D.开展活动4.下列不属于中国公民的是( )。A.出国的人B.犯罪后被判刑的人C.外籍华人5.2014年,我国将( )设立为国家宪法日。A.12月12日B.12月4日C.1月4日\nD.2月20日6.( )是国家的总章程,规定了社会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A.刑法 B.宪法 C.民法 D.劳动法7.哪一位不是中国公民( )。A.李女士出生在中国,丈夫是德国人,她申请加入了德国国籍B.埃尔克森出生在巴西,现在在中国工作,他放弃了原来的国籍加入了中国国籍C.茜茜的父母是中国公民,但是茜茜出生在英国,爸爸妈妈为她选择了中国国籍8.我国的宪法日是( )。A.12月4日B.12月12日C.9月17日9.能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在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在火车站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的证件是( )。A.学生证B.居民身份证C.驾驶证10.父亲为女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这主要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司法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家庭保护二.填空题(共10题,共40分)\n1.( )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 )”载入宪法。2.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3.为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国家为每个公民确定了公民身份证号码,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 )。4.我国宪法保护公民享有的( ),防止国家机关滥用权力。任何公民的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 )。5.( )受到宪法的保护,我们今天接受父母的抚养,将来也要( )、( )父母。6.“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 ),并为( )所沿用。7.2004年,( )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8.( )是全国统一的纳税服务热线,纳税人可以通过拨打热线电话,查询有关( )的法律和政策。9.居民身份证上有( )、生日、家庭住址等信息,应注意( )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后,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害自己或家庭的利益。10.( )、( )、( )都在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但不同的是( )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中国公民在国外居住时间长了,就不是中国公民了。( )2.小华的妈妈是中国人,爸爸是英国人,小华出生在中国,小华即是中国公民,又是英国公民。( )3.身份证是我们身份的重要证件,不能随意存放。( )4.我长大了要当法官,这样就可以不用遵守法律了。( )5.刑法是规定日常生活秩序和约束行政机关权力的法律。( )6.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7.只有年满18周岁的人,才是公民。( )8.宪法规定公民有服兵役的义务。 ( )9.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 )10.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四.连线题(共2题,共16分)1.连线。纳税 领取高龄补贴 权利 人身自由 \n参加选举 义务 维护国家安全 受教育 2.我会连。李强按时上学认真听课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爸爸当选为人大代表 劳动权叔叔阿姨在工厂上班 受教育权爷爷奶奶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生命 健康权爸爸妈妈相伴到公园锻炼 物质帮助权五.简答题(共5题,共34分)1.没有语言,人和人就无法顺畅地沟通,没有规则,人和人便无法正常地交往。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规则,法律有什么作用?2.阅读宪法内容,从宪法内容中,我们有什么发现?3.学习了本册法律法律专册,你知道你该享有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4.韩非子是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他曾说过“一民之轨,莫如法”,谈谈你的理解。5.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六.辨析题(共1题,共8分)1.小刚说:“如果有人欺负我弟弟,我就找人去教训他。”你认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七.材料题(共1题,共6分)1.李明的爸爸是一名退伍军人,七周岁开始上小学,学习非常努力,高中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从部队退役后回到地方自己创办了公司,做了老板,他诚信经营,按时缴纳税款,去年,他又被选举为全国人大代表。(1)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小明的爸爸享受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2)你还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权利或者应该履行哪些义务?八.综合题(共3题,共28分)\n1.德润心灵,法护成长。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美好的公共生活离不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公序良俗,离不开个人自觉,也离不开法制保障。请把下列法律名称与相应家庭生活、公共生活一一对应起来。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序号。A.《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D.《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E《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 )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支持残疾人事业——( )2.根据你的了解,说一说下列情景体现了我们的哪些权利。(1)我们每天按时到校上学,享有( )。(2)公民向学校领导提出建议,体现享有( )。(3)妈妈被选举为地方人民代表,体现她享有( )。(4)爸爸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体现爸爸享有( )。(5)爷爷去世了,爸爸继承了他的财产,爸爸享有( )。3.下列图片分别表明身份证具有怎样的用处呢?请选择。A.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nB.在火车站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C.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D.在邮局邮寄物品 ( ) ( ) ( ) (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C4.C5.B6.B7.A8.A9.B10.D\n二.填空题1.2004;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2.国籍3.身份代码4.基本权利;基本义务5.家庭;关爱;赡养6.古希腊;古罗马7.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8.12366;税收9.姓名;保密10.纪律;道德;法律;法律 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权利:领取高龄补贴、人身自由、参加选举、受教育义务:纳税、维护国家安全、受教育2.李强按时上学认真听课——受教育权;爸爸当选为人大代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叔叔阿姨在工厂上班——劳动权;爷爷奶奶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物质帮助权;爸爸妈妈相伴到公园锻炼——生命健康权。五.简答题1.1、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2、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法律保障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法律督促我们积极承担起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n3、法律如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合法的行为受到保护,违法的行为受到制裁。当争议和冲突发生时,国家行政、司法机关依据法律,作出公正的处理。4、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经济困难,可以通过法律援助,获得政府提供的免费法律服务。5、人人依法享有权利,人人依法履行义务。在法律的指引和保护下,不人和家庭快乐、幸福,社会与国家公正、和谐。2.(1)我们应当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家庭受到宪法的保护。我们今天接受父母的抚养,将来也要关爱、瞻养父母。(3)我们村的大明哥哥光荣入伍了。听爸爸说,宪法规定公民有服兵役的义务。(4)我们未成年人也有受教育权的。3.我该享有的权利有:人身自由权、财产权、受教育权、姓名权、名誉权、宗教信仰自由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我该履行的义务有:维护国家团结和领土完整、依法纳税和服兵役、遵纪守法、爱护公物等。4.要统一人们的行为规范,没有比法律更好的手段了。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六.辨析题1.我不认同小刚的观点。因为暴力是对公民人身安全的侵害,可以先报告家长或老师,协商不行的,可以采取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申请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无偿的法律援助,还可以直接到派出所报案处理,不要私自解决,因为以暴制暴是不对的,会有很严重的后果。七.材料题1.(1)受教育权、依法服兵役的义务、劳动权、依法纳税的义务、被选举权(2)人身自由权 财产所有权等等(答案不唯一)八.综合题1.B;C;A;E;D\n2.受教育权;建议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劳动权;继承权3.C;B;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