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李浩和同学去旅游,按照顺序上车,这是依据宪法规定,公民有( )的义务。A.保守国家秘密B.维护民族团结C.遵守公共秩序2.关于道德与法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道德与法律一样都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都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B.道德与法律如同鸟之双翼C.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3.《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 )。A.老人节B.老年节C.重阳节D.敬老节4.下列哪一项内容不属于民法规定的范围?( )A.公民的生命健康权B.公民的财产权C.行政机关履行职责5.姐姐求职时,被招聘单位“仅限男性”的条件给拒绝,这是侵犯了姐姐行使( )。A.劳动权B.平等权\nC.人身自由权D.物质帮助权6.( )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华民族实现了举办奥运会的百年梦想。A.2008B.2009C.20187.六年级学生小林在街上看到两名不法青年抢劫超市,这时他正确的做法是( )。A.事不关己,置之不理B.讲究策略,赶紧报警C.赶紧走开,免受伤害D.不顾一切,维护正义8.生活中,身份证的用处有( )。A.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B.在机场办理登记手续C.在邮局邮寄物品D.以上都是9.小叶买了一双鞋,穿了一天,鞋跟就掉了。小叶不应该( )。A.找商家索赔B.算了,自认倒霉,下次注意点C.实在不行通过法院起诉10.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 )成功举办,中华民族实现了举办奥运会的百年梦想。A.北京\nB.上海C.深圳二.填空题(共10题,共44分)1.公民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第1---6位是( )码;第7----14位是( )码;第15------17位是( )码;第18位是( )码。2.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最高的法律权威,任何人都必须在这个权威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个权威就是( )。3.( )是国家的根本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 )、( )、( )。4.中国公民不仅应当在中国境内遵守法律,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学习、工作、旅游时,也应当遵守( ),尊重当地的( )。5.中华民族是智慧、( )、( )的民族,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举世瞩目。6.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 )成功举办,中华民族实现了举办奥运会的百年梦想。7.2018年3月17日上午,( )主席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庄严的宪法宣誓。8.( )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 )”载入宪法。9.( )与国家密切相关,标志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10.法律如同( ),衡量着我们行为的对错,合法的行为受到法律的( ),违法的行为受到(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2.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 )3.宪法规定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4.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被选举权,但有选举权。 ( )5.宪法与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它是人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武器。( )6.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是公民享有的权利,而不是履行的义务。( )7.地方制定法律可以不以宪法为依据。( )8.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9.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 )\n10.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示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四.连线题(共2题,共14分)1.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将下面左右相关的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不同的身份 不同的场所家里 学生学校 孩子商场 公民社区 居民国家 顾客2.我国制定了很多法律,具体落实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对应的内容连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 人身自由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劳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物质帮助权五.简答题(共5题,共25分)1.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是什么关系?请你运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一下。2.说出工厂里、道路上、超市内和学校中所涉及到的法律:3.法律和纪律、道德有什么不同?作为一个小学生,简单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4.面对欺凌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办?5.根据你对法律的认识,说一说刑法的职能有哪些?六.辨析题(共1题,共5分)1.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七.材料题(共1题,共9分)\n1.阅读以下《日记一则》,根据我国公民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日记中的“爸爸”履行了哪几项义务?(请结合日记内容加以说明,至少说明三项)《日记一则》我的爸爸是个退役军人,他身材高大魁梧,做事富厉风行。今天一大早,我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吵醒,原来,爸爸已经在厨房忙开了……等我起床,桌上的饭莱已经摆上了。“赶紧吃,今天提早送你去学校,爷爷身体不舒服,我得请假带他去医院检查……”爸爸一边以他军人的速度穿戴整齐,一边催促着我。看着爸爸忙碌的身影,我默默地快速地把碗里的粥喝完……八.综合题(共3题,共23分)1.阅读下面情景描述,把与情景对应的法律前面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有一家造纸厂向河里排放污水,导致河水污染。( )(2)新学期开学典礼,你们学校全体师生肃立,共唱《义勇军进行曲》。( )(3)刘慧大学毕业,取得了教师资格证,通过教师招聘考试成为一所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老师。( )(4)董叔叔和张阿姨在谈恋爱,准备春节期间结婚。( )(5)某厂家夸大产品功能,在电视上做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E.《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我来区分刑法、民法和行政法。(把序号填入对应方框中)\n3.观察下图,完成问题。(1)说一说这种做法是否合适,原因是什么。(2)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身份信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n2.A3.B4.C5.A6.A7.B8.D9.B10.A二.填空题1.地址;出生日期;顺序;校验2.宪法3.宪法;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4.当地法律;风俗习惯5.勤劳;勇敢;成就6.北京7.习近平8.人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9.公民身份10.尺子;保护;制裁 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如图:\n2.《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人身自由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物质帮助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劳动权。五.简答题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宪法如同一棵大树的树根,其他法律如同树枝一般,树根为树枝输送养分,树枝依托树根生长。2.(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3.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4.我们应该勇敢的对欺凌行为说“不”,对于校园欺凌行为,我们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请求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5.刑法惩罚犯罪,保障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六.辨析题1.因为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如有抵触,则应对普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进行修改或废止。七.材料题1.《日记一则》中的“我的爸爸是个退役军人”可见“爸爸”履行了依法服兵役的义务;“爸爸”一大早为我做早餐,送我上学,可见“爸爸”履行了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爸爸”带爷爷去医院检查身体,可见“爸爸”履行了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爸爸”无法上班,要请假,可见“爸爸”履行了遵守劳动纪律的义务。八.综合题1.D;A;E;C;B2.如图:\n3.(1)随意丢弃车票的做法不合适,因为车票上有身份证号码、姓名、生日、家庭住址等信息,这些信息应注意保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后,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害自己或家庭的利益。(2)生活中,我们要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以及其他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不要随意乱扔;不要随意透露或在网上发布单据的二维码、条形码等;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写明用途,在含有身份信息的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某某用于某某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身份证丢失,要及时到公安机关挂失;身份证最好不要借给他人使用。如果请他人代自己办事,也要托付给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