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关于道德与法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道德与法律一样都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都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B.道德与法律如同鸟之双翼C.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2.“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 ),并为古罗马所沿用。A.英国B.古希腊C.古埃及D.中国3.世界人权日是( )。A.12月10日B.6月5日C.9月17日D.12月12日4.( )规定公民有服兵役的义务。A.宪法B.刑法C.司法D.立法5.建设法治中国,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因为宪法是( )。A.一切法律的总和\nB.国家的根本大法C.普通法律的具体化6.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张某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而偷工减料B.黄某一家跟村委会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开发养鱼场C.陈某的工厂向附近的河里排放大量的污水,导致大量鱼虾死亡7.身份证丢失,要及时到( )挂失。A.银行B.车站C.公安机关D.邮局8.居民身份证上有个人信息,应注意保密,避免个人信息滑露后,被不法分子利用。在生活中,我们不可以这样做( )。A.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不要随意乱扔B.不要随意透露或在网上发布单据的二维码、条形码等C.如果朋友要借我们的身份证,我们要信任朋友,放心借给朋友9.根据( ),立法机关可以制定很多法律。A.道德B.社会舆论C.刑法D.宪法10.作为未成年人,应该听从父母的教导,成年后,还有( )父母的义务。A.养育B.照顾\nC.赡养扶助二.填空题(共10题,共54分)1.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 )、( )、( )等权利。2.法律由( )制定和颁发,具有( )和( )。3.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如过马路,要( );借了别人的东西,要( )等。4.中华民族是( )、( )、( )的民族,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5.宪法除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还规定了公民的( ),这体现了( )、( )和( )相结合的原则。6.宪法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 )、( )、( )。7.宪法是国家的( )法,我国将( )月( )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8.人权是每个人做为人所应当( )的权利。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 )。9.中国是世界上第( )个掌握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我国自主研发的( )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到7062米。10.国籍的取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 ),二是(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中国公民有不分种族、肤色或民族,在法律上享有一律平等的权利。( )2.人民警察出于个人意愿可以查验公民的身份证。( )3.全国人大代表都是选民直接选举出来的。 ( )4.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宪法知识。( )5.在手机营业厅,没有身份证的人不能办理手机卡。( )6.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7.宪法日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这正是忠于宪法、维护宪法的具体体现。( )8.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9.民法和刑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而其他法律不是。( )10.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四.连线题(共2题,共14分)1.对应连线:家庭 人身自由权\n学校 抚养权社会 受教育权2.阅读下面的情景描述,把与情景对应的的法律用线连起来。五.简答题(共5题,共32分)1.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哪些方面的权利?2.说说自己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履行过哪些义务?3.阅读宪法内容,从宪法内容中,我们有什么发现?4.宪法对我们提出来哪些要求?5.严某检举乡政府违法占用村民土地。次日一大早,乡政府工作人员破门而入,将还在睡梦中的严某强行带到乡政府“教育”了一整天。(1)乡政府的行为是否违法?(2)你认为严某的哪些基本权利受到了侵犯?六.辨析题(共1题,共8分)1.小明说:“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小红说:“法律只约束那些干坏事的人,而我们都是遵纪守法的人,所以法律离我们很远。”小明和小红谁说的对?为什么?七.材料题(共1题,共8分)\n1.妈妈给小华报了钢琴班,小华很喜欢弹钢琴,经常练钢琴到半夜,这天晚上十点半,小华的邻居来敲门,让小华晚上练琴不要到这么晚,影响他们休息,小华觉得练琴是自己的事情,自己享有在家自由练钢琴的权利。(1)你觉得小华的做法对吗?从权利的行使角度分析一下原因。(2)如果你是小华,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八.综合题(共3题,共28分)1.某市进行旧城区改造,许多房屋面临拆迁。张某有私房一处,也在拆迁的范围内。因为就拆迁补偿的有关事宜同开发商没有达成协议,张某不同意拆迁。后来,开发商见事情拖得太久,耽误施工进度,就派来铲车要强行拆除张某的房子。张某手拿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站在自家房前,挡住铲车,大声呼喊:“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你们这样做是违反宪法的!”工作人员气愤地说:“快让开!宪法算老几?我们是根据市里的拆迁条例来办事的。”张某说:“宪法刚刚修改过,你那个市里制定的拆迁条例和宪法不符,不能算数。”工作人员说:“市里搞拆迁,本市的拆迁条例不算数还有什么算数?”双方一直纠缠不清。1.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合理?为什么?2.这件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法律知识我知道。(填序号)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过期食品吃坏肚子。( )(2)叔叔阿姨去民政局领结婚证。( )(3)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时唱国歌。( )(4)国家规定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师节。( )(5)一家工厂偷偷向河里排放污水,导致大量的鱼虾死亡。( )3.以下是某校六年级小张同学在学校的两段经历。\n对此,六年级(2)班举行了以“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为内容的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其中。(1)请为主题班会拟定一个议题。(2)请你运用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知识,说说小张同学的第一段经历对吗?为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B3.A4.A5.B6.B7.C8.C9.D\n10.C二.填空题1.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2.国家;强制力;权威性3.遵守交通法规;及时归还 4.智慧;勤劳;勇敢5.基本义务;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6.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7.根本;12;48.享有;参与9.5;蛟龙号10.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如下:2.学校门口的墙上、街道边的电钱杆上被人贴满了烟草广告,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新学期开学典礼,校长带领师生全体肃立,一起唱《义勇军进行曲》,这是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n张兰大学毕业,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被聘为一所学校的数学老师,这是在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所规定的权利;一家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导致大量鱼虾死亡,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五.简答题1.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2.受教育、遵纪守法、爱护公务、保护环境、孝敬长辈等。3.(1)我们应当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家庭受到宪法的保护。我们今天接受父母的抚养,将来也要关爱、瞻养父母。(3)我们村的大明哥哥光荣入伍了。听爸爸说,宪法规定公民有服兵役的义务。(4)我们未成年人也有受教育权的。4.任何公民在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5.(1)乡政府的行为是违法行为。(2)侵犯了严某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等权利。六.辨析题1.小明说的对。法律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法律一方面惩罚犯人,另一方面保护好人,所以法律和每一个人都有关系。七.材料题1.(1)小华的做法不对,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利。小华有弹钢琴的权利,但是他损害了邻居合法的权利,他的邻居也有不被他人打扰的权利。我们在行使权力的时候,不能滥用权利。(2)向邻居道歉,不在晚上休息时的练琴,以免影响他人休息。八.综合题1.(1)张某的观点更合理。\n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是其他法律法规的立法基础和依据,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它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本题中,市里制定的拆迁条例中有关条款同宪法相抵触,应当视为无效。拆迁工作人员无视宪法的最高地位、尊严和权威是错误的。(2)宪法与我们密切相关(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树立宪法意识);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有人缺乏宪法意识,不能依宪办事。2.⑤;②;①;③;④3.(1)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2)不对,公民的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我们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个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