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下面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上印有的信息是( )。A.出生日期B.学历C.公民身份号码D.有效期限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扶按宪法,紧握右拳,依照宪法规定,庄严宜暂,体现了(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宪法具有最高权威C.领导人的示范作用D.国家工作人员对完法忠诚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3.公民履行义务包括( )。①做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 ②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 ③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A.①② B.②③ C.①③4.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这是因为( )。A.法律有国家制定或认可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C.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工具5.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不因场合而变化,那就是( )。\nA.孩子B.学生C.顾客D.公民6.( )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A.国家宪法日B.世界人权日C.国际家庭日7.小明一家在出国旅游期间遇到了危险,他们可以拨打( )求助。A.110B.12308C.12306D.123668.( )被确定为世界人权日。A.12月9日B.11月10日C.12月10日D.12月10日9.公交车上一位大学生没有给老人让坐,受到很多人的谴责,这位大学生违反了( )的要求。A.纪律B.道德C.法律D.宪法\n10.下面关于宪法表述错误的是(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B.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和基础C.宪法没有法律效力二.填空题(共10题,共48分)1.中国是世界上第( )个掌握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我国自主研发的( )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到7062米。2.( )除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3.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 )。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 )。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 )。4.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 ),具有( )和( )。5.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中国( )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6.我国的第一部宪法于( )年颁布。2020年宪法宣传日的主题是( )。7.居民身份证上有姓名、生日、( )等信息,应注意( )。8.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 )制定和颁布,具有( )和( )。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 )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 )、( )和诬告陷害。10.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 )、( )、( )和( )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2.人们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义务与法律无关。( )3.我们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只有对国家、社会的义务。( )4.在疫情发生时,对病人、疑似病人等进行必要的隔离侵犯人权。( )5.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 )6.法律援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 )7.明明在学校的网络论坛上,把跟他闹矛盾的同学侮辱了一番。( )8.中国公民到其他国家,不用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9.公民个人形象和行为与国家无关。( )10.宪法是母法,物权法和刑法是子法。 ( )四.连线题(共2题,共12分)\n1.将下列所宪法条款和对应的场景内容连起来。2.阅读下面的情景描述,把与情景对应的的法律用线连起来。\n五.简答题(共5题,共35分)1.国籍的取得有哪几种方式?2.“每个中国人走出国门,都是中国的名片。”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呢?写一写你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好中国的名片呢?3.护照上有哪些重要信息?4.举例说说法律规定了我们哪些义务。5.和同学老师、爸爸妈妈讨论一下,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维护宪法权威。六.辨析题(共1题,共8分)1.公民的身份证复印件能随意丢弃吗?为什么?七.材料题(共1题,共8分)1.六年级2班召开了“宪法权威我之见”主题班会,同学们纷纷发言。张同学说:宪法有权威,国家秩序才良好,人民生活才美好。王同学说:维护宪法权威,我们就必须全面实施宪法。李同学说:我们的宪法宣誓制度就是为了彰显宪法权威。赵同学说:任何纽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是宪法权威的具体体现。郭同学说:尊重宪法就要先了解宪法,让我们一起诵读宪法吧!(1)你对上面的观点有什么看法?你认为生活中应该怎样维护宪法权威呢?(2)请你写两个宣传宪法的标语,作为国家宪法日的宣传标语。八.综合题(共3题,共21分)1.如果爸爸就职的公司拖欠爸爸工资,你认为爸爸应该怎么办?2.中国是全世界第五个掌握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在海洋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载人下潜深度纪录。(1)“蛟龙号”创造的这一载人下潜深度纪录标志着什么?(2)还有哪些事情让你体会到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写出两个。3.\n“宪法”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木是组织、确定的意思。中国古代就有“民不举官不究”“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2014年国家宪法日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并回答:(1)我国将每年的( )月( )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了解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家宪法,请你为国家宪法写一句宣传标语。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D3.A4.B5.D6.A7.B8.C9.B10.C二.填空题\n1.5;蛟龙号2.宪法3.对错;方向;后盾4.国家制定和颁布;强制力;权威性5.奋斗者6.1954;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7.家庭住址;保密8.国家;强制力;权威性9.人格尊严;侮辱;诽谤10.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其他公民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如下:2.学校门口的墙上、街道边的电钱杆上被人贴满了烟草广告,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新学期开学典礼,校长带领师生全体肃立,一起唱《义勇军进行曲》,这是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张兰大学毕业,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被聘为一所学校的数学老师,这是在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所规定的权利;一家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导致大量鱼虾死亡,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n五.简答题1.两种,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2.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在国外的任何行为,都代表了国家的形象。我们应当遵守当地法律,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这样才能做好中国的名片。3.姓名、性别、国籍、户口所在地、身份证号码、照片、个人签名、工作单位。4.过马路,要遵守交通法规;在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5.(1)学习宪法,领会宪法的精神实质。努力学习法律常识,特别是要掌握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最基本的法律常识,以此让自己具备守法、用法、护法的前提条件。(2)宣传宪法,以宪法为行为的最高准则。让守法成为青少年的基本素养,真正能将“法”根植于内心,从而成为一个理性的守法公民。(3)自觉遵守宪法,依法行使宪法和正确享受赋予的权利,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要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三思而后行。(4)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同一切违宪行为作斗争。善于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而借助法律维护他人的权益,维护国家的利益,维护法律至高无尚的尊严。六.辨析题1.公民的身份证复印件不能随意丢弃。因为居民身份证上有姓名、生日、家庭住址等信息,应注意保密,避免因个人信息泄漏后,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害自己或家庭的利益。七.材料题1.(1)上面的观点都有道理。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宪法知识,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人和机构都没有超越宪法的特权,违反宪法的活动都应该得到追究;维护宪法权威,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就必须做到遵纪守法,还要宣传宪法知识,让宪法深入人心。(言之有理即可)(2)守法光荣、违法可耻;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我守法,我光荣。(言之有理即可)八.综合题\n1.(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2)最有效的是直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不收费,不用律师),通过劳动仲裁下达的裁决书,向单位索赔,如果还不赔,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2.(1)蛟龙号下潜最大深度至7000米,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标志着“蛟龙”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的成熟,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标志着中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2018年,中国登上了无人敢去的月球暗面;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3.(1)12;4(2)普及宪法知识,树立宪法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