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在召开“宪法权威之我见”主题班会上,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王攀:维护宪法权威,我们就必须全面实施宪法。B.赵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C.孙磊:只要掌握一点宪法知识,就是树立宪法权威。2.“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 ),并为古罗马所沿用。A.英国B.古希腊C.古埃及D.中国3.以下对我国国籍的取得方式表述正确的是( )。A.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B.以个人的意愿选择而取得国籍C.只要愿意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就能够加入中国国籍D.在我国的现行规定中,中国公民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拥有双重国籍4.( )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A.道德与纪律B.道德与法律C.纪律与法律5.下边漫画中儿子夫妇俩的行为( )。\nA.是认真履行基本义务的表现B.是法律鼓励他们去做的行为C.这种行为不会受到社会谴责D.是没有履行赡养义务的表现6.国庆长假期间,很多游客到四川九寨沟景区旅游。有的游客一边享受优美的风景,一边乱丢瓜子果皮,不履行爱护公共环境的义务。这些游客错在( )。①不懂得权利与义务的差异 ②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③行使了自己所享受的权利 ④不懂得公民享有权利时,还必须履行义务A.①④ B.②③ C.②④7.201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第一条有“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字眼。这表明( )。A.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B.宪法的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D.宪法是子法\n8.“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 )。A.中国B.美国C.古希腊D.印度9.以下对设立“宪法日”的认识说法错误的是( )。A.“宪法日”的设立使宪法精神抵达民心,是中国社会法制意识减弱的表现B.“宪法日”的设立有利于普及宪法,让全体国民都能敬畏宪法,遵守宪法C.“宪法日”的设立有利于各级国家工作人员依宪执政,依宪行政。10.2014年,我国将( )设立为国家宪法日。A.12月12日B.12月4日C.1月4日D.2月20日二.填空题(共10题,共46分)1.作为社会生活中的( ),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 ),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2.居民身份证上的个人信息中,( )是一个人终身不变的信息。3.2008年,第( )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中华民族实现了举办奥运会的( )梦想。4.( )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对于犯罪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惩罚。( )惩罚犯罪,保障( ),保卫( ),维护( )和( )。5.道德、纪律、法律三个行为规则中。最具有权威性的是( )。6.( )是我国的宪法原则。7.作为生活中的基本规则,( )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8.( )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9.宪法是国家的( ),是公民权利的( )。宪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是我们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 )。\n10.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过马路,要遵守( );借了别人的东西,要(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我在自己家里装修房子,即使吵着你,你也无权干涉。( )2.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并具备一定条件,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3.新中国成立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出了保障国民权利,能够很好的保障公民的权利。( )4.《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基本精神就是用法律来维护商家利益的法律。( )5.作为中国公民,我们应为国家繁荣、民族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6.国家宪法日,一年只有一天。但我们对宪法的认识,不能止于这一天。 ( )7.身份证号码是由15位数字组成。( )8.学生乘坐大巴车去春游、爸爸妈妈带孩子去医院看病,这些活动是不受到法律约束的。( )9.学校章程就是宪法。( )10.丹麦的国家宪法日在每年的7月7日。( )四.连线题(共2题,共9分)1.日期与活动主题。5月15日 世界人权日12月4日 国家家庭日12月10日 国家宪法日2.将下列情景与其对应的公民的基本权利连线。\n五.简答题(共5题,共27分)1.在国家宪法日这一天,你发现了什么?2.请谈谈你对《老子》中“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理解。3.我国的刑法规定了400多种犯罪,列举出几种:(至少写出四种)4.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有哪些信息?5.身份证的用处有哪些?六.辨析题(共1题,共5分)1.小明的爸爸晚上开车回家-身酒气,妈妈说了他几句不服气两个人吵了起来。小明过去帮助妈妈讲道理,还被爸爸打了一顿。辨析回答:小明爸爸的做法错在哪了?违反了什么法律?七.材料题(共1题,共6分)1.材料: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也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想一想,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可能面临哪些问题?八.综合题(共3题,共28分)\n1.以下是某校六年级小张同学在学校的两段经历。对此,六年级(2)班举行了以“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为内容的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其中。(1)请为主题班会拟定一个议题。(2)请你运用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知识,说说小张同学的第一段经历对吗?为什么?2.结合不同的情景,看看对应的是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和义务,分别将字母序号填在( )上。A.物质帮助权B.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E.服兵役的义务\nF.监督权 G.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 H.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1.妈妈被选为地方人民代表,她享有( )。2.李奶奶病了,她的儿女轮流照顾她。对应的是( )。3.爷爷今年80岁了,他领取了当地政府发放的高龄津贴,他享有( )。4.小张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在部队里训练,对应的是( )。5.我们每天按时到校上学,享有( )。6.小丽的爸爸经常登录政府网站查看要闻动态,他有( )。7.小明和同学在车站等车,排队上车,对应的是( )。8.丁丁的爸爸在军事研究所工作,每次别人问起他妈妈关于爸爸工作情况时,妈妈都说:“对不起,无可奉告。”对应的是( )。3.陆飞爸爸的成长经历,反映出他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履行哪些基本义务?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n3.A4.B5.D6.C7.C8.C9.A10.B二.填空题1.基本规则;外部保障 2.公民身份号码3.29;百年4.刑法;刑法;刑法;人权;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秩序5.法律6.尊重和保障人权7.法律8.刑法;民法;行政法9.根本法;保障书;权利10.交通规则;及时归还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如下:\n2.如下:五.简答题1.(1)在去学校的路上,我发现路边摆放了许多关于国家宪法日的宣传栏;(2)下午,学校请来了区人民法院的法官,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宪法知识课;(3)放学后,我和妈妈去书店买书,书店设置了宪法图书专区;(4)晚上,爸爸告诉我,他们单位举行了庄重的宪法宣誓仪式。2.这句话的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法律的惩处。3.盗窃罪、抢劫罪、绑架罪、贪污罪、交通肇事罪等。4.身份证正面有:照片、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日、住址、公民身份号码。背面有:国籍、签发机关、有效期限。5.(答案不唯一)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机场办理登机手续;车站取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邮寄物品……六.辨析题1.小明爸爸首先是喝酒开车,违反了《交通法》,然后回家打小明,违反了《反家庭暴力法》。七.材料题1.留守儿童可能面临的问题有:感觉不到母爱、父爱;容易自卑,限入孤独中,从而使性格扭曲;独来独往,缺乏交流,以后在社会上交际能力差;学习中缺少家庭辅导,学习不专心;交友、生活、购物缺少指导等。八.综合题\n1.(1)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2)不对,公民的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我们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个人的利益。2.C;D;A;E;H;F;G;B3.陆飞爸爸的成长经历,反映出他享有受教育权、劳动权和被选举权;反映出他有受教育的义务、劳动的义务、服兵役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