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条规定:“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这说明(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的法律。B.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C.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D.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2.下列做法不属于侵犯公民隐私权的是( )。A.私自窃听他人的电话。B.擅自拆阅他人信件。C.公安人员依照法定程序检查犯罪的身份信息。3.丁瑞达的爸爸从来不告诉别人自己在军事科研机构工作的情况是因为( )。A.公民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B.他不喜欢跟别人说话C.他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在哪里上班D.他认为别人没有资格知道4.下列关于公民履行义务说法错误的是( )。A.做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B.不做法律禁止的事C.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D.可以随意选择义务5.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就必须( )。\n①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有关权利和义务的知识②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法律意识③取得高学历,掌握高科技④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⑤学会独立生活,自食其力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6.赵某上网时发现有人正在利用国际互联网泄露国家重要的政治情报,遂及时将此事报告了有关部门。赵某履行了( )的义务。A.维护国家统一B.维护国家安全C.维护国家荣誉D.维护国家领土完整7.( )是确定国家机构的法律依据。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8.今年7岁的叶知秋成为了一名小学生,她享有( )权利。A.义务教育B.人权C.建议权9.( )并不仅仅是成年人的事,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也可以积极参与。A.参政B.议政\nC.以上都是10.( )的公民自愿领取身份证的,发给有效期五年的身份证。A.未满十六周岁B.16-25周岁C.26-45周岁二.填空题(共10题,共42分)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 ),是( )和( )的意志的集中体现。2.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 )权利。3.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 ),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4.( )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我国把每年的( )月( )日设立为国家的这个节日。5.在( ),我们是孩子;在( ),我们是学生;在( ),我们是顾客。我们的( )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一个身份是共同的,那就是( )。6.纪律、道德与( )规范着我们的行为。7.现行宪法的颁布时间是( );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 )。8.( )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实施,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中的当事人,如盲、聋、哑及( )人无偿提供法律服务。9.纪律、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 )。10.( )与国家密切相关,标志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公民的权利可以放弃,但公民的义务不可以放弃。( )2.居民身份证上有姓名、生日等信息,要注意保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3.每个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想选谁就选谁。( )4.未成年人可以知道法律,但不需要守法。 ( )5.国家必须有一个最高的法律权威,这个权威就是宪法。( )6.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做的主要是学习宪法,不是遵守宪法,维护宪法。( )7.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一样。 ( )\n8.人人在依法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依法履行义务。( )9.我们作为国家的公民,每个人都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10.在世界上,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 )四.连线题(共2题,共8分)1.我国制定了很多法律,具体落实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对应的内容连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 人身自由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劳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物质帮助权2.连线魔方。年龄 发给身份证有效期未满16周岁 20年16—25周岁 10年26—45周岁 5年46周岁以上 长期五.简答题(共5题,共26分)1.为什么要树立宪法权威?2.习近平主席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等文中引用唐代工勃《上刘左相书》中的“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请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列举:身份证虽小,但作用可大了,在你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它呢?请写下来。(至少4条)4.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请同学们想一想,我国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5.简要写一写法律的作用。六.辨析题(共1题,共5分)1.国家宪法日的设立有什么意义?请你谈谈你的理解。七.材料题(共1题,共5分)\n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彰显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实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决定,建立宪法宣誓制度。2018年3月17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以全票当选为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成为第一位进行宪法宣誓的共和国领导人。你认为进行宪法宣誓的意义有哪些?八.综合题(共3题,共21分)1.查阅宪法第二章的规定,看看下列情景对应公民的哪项义务,将序号写在圆圈中。1.维护民族困结的义务2.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3.瞻养扶助父母的义务4.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n2.阅读下面情景描述,把与情景对应的法律前面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有一家造纸厂向河里排放污水,导致河水污染。( )(2)新学期开学典礼,你们学校全体师生肃立,共唱《义勇军进行曲》。( )(3)刘慧大学毕业,取得了教师资格证,通过教师招聘考试成为一所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老师。( )(4)董叔叔和张阿姨在谈恋爱,准备春节期间结婚。( )(5)某厂家夸大产品功能,在电视上做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n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E.《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3.根据宪法第二章的规定,把公民对应的义务序号填在相应图片下的括号里。①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②让孩子接受教育的义务③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④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图一( ) 图二( ) 图三( ) 图四(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C3.A4.D5.D6.B7.C\n8.A9.C10.A二.填空题1.总章程;党;人民2.滥用3.法律4.宪法;12;45.家里;学校;商场;身份;公民6.法律7.1982年12月4日;1954年8.法律援助;未成年 9.行为10.公民身份;国籍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人身自由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物质帮助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劳动权。2.如图:\n五.简答题1.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最高的法律权威,任何人都必须在这个权威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个权威就是宪法。2.法律一经订立,凡有违犯者,必须实施惩治;命令一经发出只有坚持执行,而不能违反。3.酒店住宿、办理手机卡、车站取票、中高考。4.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同时,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②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5.(1)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2)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3)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合法的行为受到保护,违法的行为受到制裁。(4)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六.辨析题1.国家设立宪法日有重要意义,国家宪法日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七.材料题1.体现了国家工作人员对宪法忠诚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将极大增强广大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极大鼓舞社会公众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培育宪法信仰。八.综合题1.如图:\n2.D;A;E;C;B3.②;④;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