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 )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A.国家宪法日B.宪法C.法律D.公约2.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不因场合而变化,那就是( )。A.孩子B.学生C.顾客D.公民3.( )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A.法律B.宪法 C.权利4.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修订后的( )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n5.下面不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有( )。A.选举权B.人身自由权C.保守国家秘密D.隐私权6.2014年,我国将( )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A.8月4日B.9月4日C.12月4日D.10月4日7.国籍的取得方式有( )。A.以出生的方式B.以申请加入的方式C.以上两种都是8.下列关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尊重人权很重要,所以权利比义务重要B.义务是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所以比权利更重要C.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D.权利和义务是矛盾的9.区政府在房屋拆迁中毁损了李强家的屋内合法财产,予以赔偿。与此生活场景对应的宪法条款是( )。A.第十二条 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第十三条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10.( )是世界上侨民最多的国家,侨民散布于全球各地。\nA.韩国B.中国C.法国二.填空题(共10题,共36分)1.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 )、( )、( )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2.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 )、( )、( )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3.( )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4.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包括( ),(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5.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需要( )的共同参与。6.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 )、( )、( )。7.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 )的。8.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 ),它们如同( ),缺一不可。9.( )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10.2020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7个法定南京大屠杀国家( )日。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小学生也可以参政议政。( )2.新学期开学典礼,校长带领师生全体肃立,一起唱《义勇军进行曲》,与其相对应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3.饭店规定不满300元不能开发票,这是逃税行为。( )4.《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约》保证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原则适用于全体工人。( )5.中国公民到其他国家,不用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6.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所有人犯同样的罪都应当受到同样的处罚。 ( )7.各种规则都是约束人的行为的,不会给人带来好处,更不会令人觉得快乐。( )8.尊老爱幼只关系道德,不是法定义务。( )9.公民履行义务包括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情,但没包括我们禁止做的事情。( )10.中国公民在国外居住时间长了,就不是中国公民了。( )四.连线题(共2题,共12分)\n1.连线。2.将下列所宪法条款和对应的场景内容连起来。\n五.简答题(共5题,共28分)1.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2.根据你对法律的认识,说一说刑法的职能有哪些?3.我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共同作用?4.你知道生活中在哪些地方需要用到身份证吗?至少写四个。5.请列举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三种方式。六.辨析题(共1题,共5分)1.设立宪法日具有什么重要意义?七.材料题(共1题,共5分)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彰显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实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决定,建立宪法宣誓制度。2018年3月17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以全票当选为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成为第一位进行宪法宣誓的共和国领导人。\n你认为进行宪法宣誓的意义有哪些?八.综合题(共3题,共19分)1.谈一谈有哪些事情让你体会到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如科技、体育、经济等领域取得的成就。2.看一看下列事件对应公民的哪项义务,将选择写在( )中。(1)秦朗和同学在车站等车,按照顺序上车。( )(2)张奶奶卧病在床,她的儿子和女儿轮流照顾她。( )(3)张华和蒙古族同学经常互相帮助,还一起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维护民族团结”主题演讲比赛。( )(4)李红红的爸爸在军事研究机构工作,每次有人问红红妈妈关于爸爸工作单位的情况,妈妈都说:“对不起,无可奉告。”( )A.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B.保护国家秘密的义务C.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D.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3.遇到下列情形会运用到下列哪部法律维权?请将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写在( )中。A.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E.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F.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露露的叔叔对交警作出的罚款决定不服。\n( )亮亮的爸爸经常在酒后打他。( )15周岁的周某参与贩卖毒品被警察抓住。( )学校附近刚开了一家网吧,小学生郭某放学后经常偷偷去那里打游戏。( )玲玲的爸爸被施工队拖欠工资。( )王敏和妈妈被没狗链的狗咬伤。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D3.B4.D5.C6.C7.C8.C9.B10.B二.填空题1.人生权;财产权;受教育权2.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3.宪法4.纳税;服兵役5.世界各国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7.界限8.社会规则;鸟之双翼、车之两轮9.公民身份证号码10.公祭三.判断题\n1.√2.√3.√4.√5.×6.√7.×8.×9.×10.×四.连线题1.《儿童权利公约》----每个儿童有团有的生命权,各国应最大限度地确保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承诺禁止并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保证人人有不分种族、肤色或民族或人种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权利。《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本公约締约各国承认人人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约》----凡会员国,应通过与现行决定报酬率的方法相适应的各种手段,促使并在与这种方法相一致的条件下保证男女工人同工同酮原则适用于全体工人。2.如下:五.简答题1.首先有生存的权利,有要求父母切实履行抚养义务的权利,其次有学习的权利,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再次有要求父母,老师尊重自己,平等对待自己的人格的公民权。2.刑法惩罚犯罪,保障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3.法律、道德、纪律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规范。他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4.在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到邮局寄物品,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5.信访举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n六.辨析题1.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普及日、教育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我国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七.材料题1.体现了国家工作人员对宪法忠诚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将极大增强广大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极大鼓舞社会公众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培育宪法信仰。八.综合题1.2008年在北京举办第29届夏季爽运会中华民族实现了举办奥运会的百年梦想;2016年中国女排在巴西举办的奥运会上夺得冠军;我国自主设计的深海载人潘水器“蛟龙号”,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最大载人下潜深度记录,成为全世界第5个掌握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只要是中国近年来取得的成就,答出三条,即可。)2.D;C;A;B 3.F;A;B;D;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