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在召开“宪法权威之我见”主题班会上,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王攀:维护宪法权威,我们就必须全面实施宪法。B.赵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C.孙磊:只要掌握一点宪法知识,就是树立宪法权威。2.( )是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A.签发机关B.公民身份号码C.有效期限3.以下关于公民履行义务的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①履行义务包括做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 ②履行义务也包括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 ③如果我们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④不能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4.( )是世界上侨民最多的国家,侨民散布于全球各地。A.韩国B.中国C.法国5.2020年,我们国家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是( )。A.钟南山B.屠呦呦\nC.李兰娟6.下列哪些地方不能用到身份证?( )A.在车站自助取票机打印车票B.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C.在手机营业厅办理开户业务D.去饭店就餐7.有的人在复印身份证时,在复印件上都写上了该复印件的某项用途。这种做法( )。A.利于保护自己B.不信任他人C.不尊重他人8.公民的( )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A.户口本B.出生日期C.身份证号D.年龄9.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下列关于宪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②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③宪法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权威和地位④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④D.①③10.下列行为或说法不正确的有( )。A.马英上课认真听讲,刻苦学习\nB.商场保安怀疑消费者李某偷窃,便对李某进行搜身C.杨雪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D.人权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二.填空题(共10题,共44分)1.为了证明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的身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便于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国家为每个公民确定了公民身份号码每个公民( ),( )身份代码。2.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 )的。3.( )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我国把每年的( )月( )日设立为国家的这个节日。4.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 ),具有( )和( )。5.新中国成立之前,虽然《( )》提出了保障国民权利,但是当时内忧外患,公民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6.2014年我国将( )月( )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7.在家里,我们是( );在学校,我们是( );在商场我们是顾客。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一个身份是共同的,那就是( )。8.刑法规定了什么样的( )是犯罪,对于犯罪应该给予什么样的( )。9.与纪律、道德不同,( )由国家制定和颁发,具有( )和权威性。10.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论( )大小,我们都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 )和( )的权利,对他们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 )、( )或( )的权利。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身为小学生的我们没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2.“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这句话是毛泽东提出的。( )3.我国已经参加了20多项国际人权条约。( )4.宪法是母法,物权法和刑法是子法。 ( )5.我国法律上指的外国人就是指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不包含无国籍的的世人在内。( )6.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一样。 ( )7.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8.妈妈把不用的身份证复印件撕碎后,扔进垃圾桶。( )\n9.民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 )10.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 ( )四.连线题(共2题,共16分)1.把下列情境与宪法规定的相关权利连起来。2.无论我们是什么身份,在哪里,在怎样的场景中,都有相关的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在约束我们的同时,也是在保护着我们的权利,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对应的内容连一连。张默和老王签订房屋买卖合同 刑法税务机关对某民营企业进行征税 民法李江醉酒驾驶造成多人死伤 行政法五.简答题(共5题,共32分)1.哪些事件令你感到“我骄傲,我是中国人”?2.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保密自己的身份信息?请举例说明。(至少2例)3.公民身份证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于公民进行社会活动,请说说身份证的作用。(至少写3条)4.身份证虽小,但作用可大了,生活中有哪些情况用得上身份证呢?(请至少例举三种)\n5.请同学观察图并回答我国在( )年设立国家宪法日,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六.辨析题(共1题,共5分)1.如果妈妈就职的公司拖欠妈妈工资,你认为妈妈应该怎么办?七.材料题(共1题,共6分)1.活动园。12月10日是世界人权日。在这天,六(1)班以“人权保护在身边”为主题召开班会,同学们列举了自己身边的人权保护事例。请你对照《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年—2020年)》目录,找一找他们说的分别是哪项人权,然后再说一说我们身边的人权保护事例。(1)我表姐今年上大学,她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不用担心学费问题了。(2)我家旁边新建了一个公共图书馆,周末我可以去那里读书。(3)我作为校报小记者,经常登录市政府的网站查询政府公布的要闻动态。(4)我爷爷住的村子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现在自来水的水质好多了。(5)在我的家乡西藏,很多学校都实行汉藏双语教学。(6)上周学校举办人权讲座,邀请了一位教授给我们讲人权知识。八.综合题(共3题,共25分)1.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在以下几件事你要怎么做。答:(1)过马路:( )。\n(2)借了别人的东西:( )。2.判断下面的人员是否具有选举资格。有选举资格的打“√”,没有选举资格的打“×”。 ( ) ( ) ( ) ( ) 3.你认为下列情形会涉及到哪部法律,请把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内。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⑥《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李某初中没毕业,家里人就让他辍学打工( )。 赵某某的爸爸经常在酗酒后打他( )。\n15周岁的罗某参与贩卖毒品被警察抓住( )。 小学生张某经常放学后去学校附近的网吧打游戏( )。爸爸就职的公司拖欠员工工资( )。 爷爷举报附近的饭店有偷税漏税行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A4.B5.A6.D7.A8.C9.C10.B二.填空题1.唯一的;终身不变的2.界限3.宪法;12;44.国家制定和颁布;强制力;权威性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12;47.孩子;学生;公民8.行为;惩罚 9.法律;强制力10.年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三.判断题1.×2.√3.√4.√\n5.×6.×7.√8.√9.×10.√四.连线题1.小亮的爷爷今年年80岁,他领取了当地政府发族的高龄津贴----物质帮助权;家琪的爸爸工作的公司要求员工工作12小时,还没有加班费----劳动权;小明给同桌同学起外号叫“大傻”---名誉权;月月设问姐姐大学毕业,考工作时,看到要求“仅招男性”---平等权;晓红在教育局长留言板就校园环境提建议----建议权。2.如图:五.简答题1.示例: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的举办;等等。2.例如:自己的身份证不随意借给他人使用;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写明用途;妥善处理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或资料;身份证丢失要及时到公安机关挂失等。(结合自身体会,言之有理即可)3.①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 ②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 ③在火车站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4.身份证用处多。全家旅行,在机场办理登机手续的时候,要用身份证;在火车站购买火车票的时候,要用身份证;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的时候,要用身份证;在邮政局邮寄物品时,要用身份证;在银行办理业务时,要用身份证;在医院看病时,要用身份证……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结果。我国在2014年,讲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宪法日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这正是忠于宪法、维护宪法的具体体现。六.辨析题1.首先,和公司协商,把拖欠的工资补上。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就需要走法律途径。面对公司拖欠工资的行为,一定不要忍气吞声,一定要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n七.材料题1.以上事例分别说的是受教育权、文化权利、知情权、基本生活水准权利、受教育权和知情权;人权保护事例:我们经常登录政府网站去浏览政府信息,还给市长打热线电话提出自己的意见。八.综合题1.走人行道;要及时归还2.√;×;√;×3.①;③;②;④;⑤;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