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关于宪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B.宪法没有法律效力C.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和基础D.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下列关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认识正确的是( )。A.这项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B.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无条件地享有这项权利C.享有这项权利能够保障公民拥有合理的生活水平D.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3.我的姐姐大学毕业求职时,看到县财政局公务员招聘条件之一是“仅限男性”,她要求有( )。A.劳动权B.女性的权利C.平等权D.人权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 )。(多选)A.法律效益B.法律权威C.法律地位D.法律效力5.以下没有选举人大代表资格的是?( )\nA.小学生B.18周岁公民C.退休的老人6.小亮在上学途中被一条小花狗咬伤,他们全家对此事展开了讨论,你认为谁的观点有道理( )。A.奶奶说:“以后可千万加小心,这次就自认倒霉吧!”B.爸爸说:“这是老李家的狗吧,我明天就去找他们算账!”C.小亮说:“我们刚在道德与法制上学的法律知识,我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7.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下列行为属于履行这一基本义务的是( )。A.发现有人路遇军车拍照,上前劝阻B.买到变质食品,与商家交涉C.发现校园欺凌现象,向老师报告8.下列关于我国法律的观点,正确的是( )。A.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B.行政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C.民法是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D.司法惩治贪污受贿等违法行为。9.( )是惩罚犯罪,保障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法律。A.刑法B.行政法C.民法D.劳动法\n10.下列场景反映公民享受权利的是( )。①小明每天高兴地背着书包去上学 ②爷爷90岁了,领取国家的高龄补贴③外公60周岁,政府允许退休了 ④姐姐大学毕业,被招聘到政府部门上班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二.填空题(共10题,共56分)1.宪法除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还规定了公民的( ),这体现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 )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应当履行的义务,既有对( )、( )的义务,也有对家庭的义务。2.中华民族是智慧、( )、( )的民族,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举世瞩目。3.人人依法享有( ),人人依法履行( )。在法律的指引和保护下,个人和家庭快乐、幸福,社会与国家( )、( )。4.中华民族是( )、( )、( )的民族,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5.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 )和( )。6.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 )的对错。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 )。7.( )是维护人们口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民法保护我们的( )、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民法指导人们签订和履行合同,调整生产、贸易、( )等社会关系。8.刑法是规定犯罪和( )的法律,刑法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是( ),对于犯罪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惩罚。9.依据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 )和( )。10.完法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 )、最( )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中( )方面的内容。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公民身份号码的第17位能辨别公民的性别。( )2.公民身份号码由5位数字组成。( )3.权利和义务都可以放弃。( )4.我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与我没有多大关系。( )5.法律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n6.小华的妈妈是中国人,爸爸是英国人,小华出生在中国,小华即是中国公民,又是英国公民。(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自愿领取居民身份证的,发给有效期5年的居民身份证。( )8.过马路,要遵守交通法规;在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借了别人的东西,可以占为已有。( )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一定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10.长城、国徽等图案在身份证的正面。( )四.连线题(共2题,共9分)1.连线。纳税 领取高龄补贴 权利 人身自由 参加选举 义务 维护国家安全 受教育 2.日期与活动主题。5月15日 世界人权日12月4日 国家家庭日12月10日 国家宪法日五.简答题(共5题,共27分)1.为什么要树立宪法权威?2.《管子》中有一句话:“夫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谈谈你的理解。3.采访同学和老师,了解一下我们的学校生活会涉及哪些法律,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4.当未成年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有哪些维权的途径?5.生活中,你遇到的哪些事情和法律有关?六.辨析题(共1题,共5分)\n1.我们为什么要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呢?七.材料题(共1题,共6分)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张国本老汉已70多岁,妻子早亡,他一年到头辛苦劳作,既当爹又当妈,把3个儿子抚养成人。在长子、次子成家单过后,老汉随三子张永华夫妇共同生活。几年后,由于张老汉年事已高,丧失劳动能力,三儿子夫妇便嫌弃老人,侮辱、漫骂、虐待行为越来越多。张老汉只好到村部或车站等地暂求栖身之地。万般无奈之下,他下了决心,将儿子儿媳告上法庭。两人分别以虐待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和1年零6个月。(1)张老汉为什么要告儿子?(2)张老汉的儿子为什么被判刑?(3)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八.综合题(共3题,共23分)1.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在以下几件事你要怎么做。答:(1)过马路:( )。(2)借了别人的东西:( )。2.某市进行旧城区改造,许多房屋面临拆迁。张某有私房一处,也在拆迁的范围内。因为就拆迁补偿的有关事宜同开发商没有达成协议,张某不同意拆迁。后来,开发商见事情拖得太久,耽误施工进度,就派来铲车要强行拆除张某的房子。张某手拿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站在自家房前,挡住铲车,大声呼喊:“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你们这样做是违反宪法的!”工作人员气愤地说:“快让开!宪法算老几?我们是根据市里的拆迁条例来办事的。”张某说:“宪法刚刚修改过,你那个市里制定的拆迁条例和宪法不符,不能算数。”工作人员说:“市里搞拆迁,本市的拆迁条例不算数还有什么算数?”双方一直纠缠不清。1.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合理?为什么?2.这件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3.查阅宪法第二章的规定,看看下列情景对应公民的哪项义务,将序号写在圆圈中。\n1.维护民族困结的义务2.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3.瞻养扶助父母的义务4.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D3.C4.BCD5.A6.C7.A\n8.A9.A10.B二.填空题1.基本义务;个人利益;国家;社会2.勤劳;勇敢;成就3.权利;义务;公正;和谐4.智慧;勤劳;勇敢5.自由;权利6.行为;坚强后盾7.民法;生命;消费8.刑法;犯罪 9.选举权;被选举权10.根本;重要;某一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权利:领取高龄补贴、人身自由、参加选举、受教育义务:纳税、维护国家安全、受教育2.如下:五.简答题\n1.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最高的法律权威,任何人都必须在这个权威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个权威就是宪法。2.法是用来预防和惩罚犯罪的,律是用来解决争端、化解纠纷的。法律政令,就是治理社会的规矩绳墨。3.《教育法》保证了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受侵犯;《教师法》规范了老师的言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学校保护4.应当及时将情况告诉家人或老师,寻求专业法律人员的帮助,向有关部门寻求保护,运用法律维护我们的权利。5.吃东西不干净,食物中毒,要求商家承担责任遭拒;买家电,用了一段时间非人为原因损坏,在三包期限内找商家处理遭拒;某家小孩把另一家小孩打伤了,觉得就是小孩子小打小闹,不肯赔付医疗费……六.辨析题1.身份证是能够证明我们身份的东西,上面有我们很多的身份信息,在我们取车票、住酒店等很多时候都要用到。一旦身份证丢失,就会造成身份信息泄露,会带来很多麻烦。七.材料题1.(1)因为他不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2)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这是他虐待父母造成的。(3)说明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八.综合题1.走人行道;要及时归还2.(1)张某的观点更合理。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是其他法律法规的立法基础和依据,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它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本题中,市里制定的拆迁条例中有关条款同宪法相抵触,应当视为无效。拆迁工作人员无视宪法的最高地位、尊严和权威是错误的。(2)宪法与我们密切相关(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树立宪法意识);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有人缺乏宪法意识,不能依宪办事。3.如图:\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