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有人将“不发言只围观”的普通网民称为“吃瓜群众”,以“吃瓜群众”自嘲或互嘲,用来表示一种不关已、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作为公民,在社会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中不能只作“吃瓜群众”,这是因为(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公民有关心国家和社会并履行义务的责任C.提高公民意识能够消除社会各种矛盾冲突D.政治生活的内容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2.在( )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A.法律B.道德C.刑法D.民法3.在法律规定下,( )不是我们享有的权利。A.人身权B.乘坐大巴逃票C.财产权D.受教育权利4.生活中公民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监督,例如( )。A.采用书信B.电话和网络C.以上都是5.( )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nA.法律B.道德C.纪律6.下列关于公民履行义务说法错误的是( )。A.做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B.不做法律禁止的事C.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D.可以随意选择义务7.身份证上的前6位数字表示居民的( )A.户口所在地B.电话号码C.邮政编码D.家庭关系8.以下对设立“宪法日”的认识说法错误的是( )。A.“宪法日”的设立使宪法精神抵达民心,是中国社会法制意识减弱的表现B.“宪法日”的设立有利于普及宪法,让全体国民都能敬畏宪法,遵守宪法C.“宪法日”的设立有利于各级国家工作人员依宪执政,依宪行政。9.以下没有选举人大代表资格的是?( )A.小学生B.18周岁公民C.退休的老人10.在我国,工作满12个月的人员可以享受不同时间的带薪休假,这体现了我国公民享有( )。\nA.财产权B.休息权C.人身自由权二.填空题(共10题,共38分)1.(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2.宪法是国家的( ),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3.不同的( )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4.2014年国家宪法日主题:弘扬( ),建设法治中国。5.宪法是国家的( )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 )和根本( ),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6.行政法约束行政机关的( ),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7.法律规范着我们的( ),保护着我们的( ),协调着人与人( )。8.(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 )和( )的集中体现。9.( )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实施,为( )或( )中的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服务。10.( )与国家密切相关,标志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在饭店用餐后,不用开发票,不会对国家的税收造成影响。( )2.作为小公民,我们小学生依法享有权利,也要履行义务。 ( )3.出国的人就不是中国公民了。( )4.新中国成立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出了保障国民权利,能够很好的保障公民的权利。( )5.刑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6.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 )7.学生乘坐大巴车去春游、爸爸妈妈带孩子去医院看病,这些活动是不受到法律约束的。( )8.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9.宪法是母法,物权法和刑法是子法。 ( )10.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 ( )\n四.连线题(共2题,共12分)1.阅读下面的情景描述,把与情景对应的的法律用线连起来。2.你知道下面这些国家的宪法日分别是哪一天吗?请连线。五.简答题(共5题,共34分)1.阅读宪法内容,从宪法内容中,我们有什么发现?2.想一想,说一说。\n如果没有法律约束,上述场所将变成什么样子?3.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至少写出四种)4.列举近几年国家宪法活动日的活动主题。(近五年)5.“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的”。请你说一说,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六.辨析题(共1题,共5分)1.如果妈妈就职的公司拖欠妈妈工资,你认为妈妈应该怎么办?七.材料题(共1题,共8分)1.2018年7月初,被告人张某从某公司获知,刘某借该公司一笔大款未还,就伙同被告人夏某、于某(另案处理)从该公司取得欠条,替公司向刘某追讨欠款。2018年7月3日凌晨,被告人张某伙同夏某、于某在一宾馆内找到刘某,强行将其带至开发区一出租屋内,限制其人身自由,并催要逾期未还的欠款。后强迫刘某向家人索要6000元交给被告人张某,一直到7月5日,被告人张某才将受害人刘某放走,非法限制其人身自由长达30多小时。经刘某报案后,警方将被告人张某抓获。2019年8月9日,经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检察院提起公诉后,法院判决被告人张某犯非法拘禁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1)刘某拖欠某公司的欠款,这属于侵犯该公司的什么权利?公民享有这一权利吗?这项权利为什么这么重要?(2)法院判处张某有期徒刑八个月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八.综合题(共3题,共20分)1.陆飞爸爸的成长经历,反映出他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履行哪些基本义务?\n2.搭配题。(把下面法律填入对应的括号里)(只填序号)①行政法 ②民法 ③刑法(1)( )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2)( )惩罚犯罪,保障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3)( )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3.某市进行旧城区改造,许多房屋面临拆迁。张某有私房一处,也在拆迁的范围内。因为就拆迁补偿的有关事宜同开发商没有达成协议,张某不同意拆迁。后来,开发商见事情拖得太久,耽误施工进度,就派来铲车要强行拆除张某的房子。张某手拿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站在自家房前,挡住铲车,大声呼喊:“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你们这样做是违反宪法的!”工作人员气愤地说:“快让开!宪法算老几?我们是根据市里的拆迁条例来办事的。”张某说:“宪法刚刚修改过,你那个市里制定的拆迁条例和宪法不符,不能算数。”工作人员说:“市里搞拆迁,本市的拆迁条例不算数还有什么算数?”双方一直纠缠不清。1.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合理?为什么?2.这件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参考答案\n一.选择题1.B2.A3.B4.C5.A6.D7.A8.A9.A10.B二.填空题1.宪法;国家宪法日2.根本法3.法律4.宪法精神5.根本大;制度;任务6.权力7.行为;权利;之间的关系 8.宪法;党;人民意志9.法律援助;经济困难;特殊案件10.公民身份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学校门口的墙上、街道边的电钱杆上被人贴满了烟草广告,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n新学期开学典礼,校长带领师生全体肃立,一起唱《义勇军进行曲》,这是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张兰大学毕业,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被聘为一所学校的数学老师,这是在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所规定的权利;一家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导致大量鱼虾死亡,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如下:五.简答题1.(1)我们应当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家庭受到宪法的保护。我们今天接受父母的抚养,将来也要关爱、瞻养父母。(3)我们村的大明哥哥光荣入伍了。听爸爸说,宪法规定公民有服兵役的义务。(4)我们未成年人也有受教育权的。2.如果没有法律,上面这些地方可能就会一片混乱,没有秩序,有可能会出现安全事件。3.1.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2.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3.维护祖国团结的义务4.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4.2014年主题: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2015年主题: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2016年主题:学宪法,讲宪法;2017年主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2019年主题: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5.权利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的。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得与国家、社会、集体和组织的利益相冲突,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六.辨析题1.首先,和公司协商,把拖欠的工资补上。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就需要走法律途径。面对公司拖欠工资的行为,一定不要忍气吞声,一定要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七.材料题1.(1)财产权;享有;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2)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八.综合题1.陆飞爸爸的成长经历,反映出他享有受教育权、劳动权和被选举权;反映出他有受教育的义务、劳动的义务、服兵役的义务。2.②;③;①3.(1)张某的观点更合理。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是其他法律法规的立法基础和依据,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它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本题中,市里制定的拆迁条例中有关条款同宪法相抵触,应当视为无效。拆迁工作人员无视宪法的最高地位、尊严和权威是错误的。(2)宪法与我们密切相关(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树立宪法意识);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有人缺乏宪法意识,不能依宪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