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树立宪法权威,我们在行动。下列做法你认同的是( )。①国家要全面实施宪法,加强监督 ②树立宪法权威只是对国家公职人员提出的要求③执行宪法宣誓制度④要通过各种途径,开展活动,尊重宪法、学习宪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我爷爷今年80岁,他领取了当地政府发放的高龄津贴,我爷爷享有( )。A.人身自由权B.物质帮助权C.财产权D.平等权3.下列不属于道德义务的是( )。A.公民居住、生活的场所不受非法侵入和搜查B.公共汽车上人多拥挤,六年级(1)班的馨芸主动将座位让给老人C.丹丹拿出自己的压岁钱,买来书本和文具寄给灾区的小朋友4.下列关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③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和精神病患者也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③5.( )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nA.《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6.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并具备一定条件,可以申请加入( )国籍。A.韩国B.中国C.美国D.英国7.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做法,你认为( )是正确的。A.爸爸酒后不开车B.小明被邻居家的狗咬伤了,只能自认倒霉C.同学欺负我,我就告诉家长去揍他D.公共设施,成人爱护8.我们班小梅是苗族姑娘,我们大家都经常帮助她。这是履行了( )。A.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B.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C.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D.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9.在2019年的“两会”期间,一些网站继续推出“总理请听我说”、“我有问题问总理”等互动栏目。某中学生在网上就校园周边安全问题给总理提出了建议。该中学生是在行使( )。A.监督权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nC.言论自由D.决定权10.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学习( )。A.法律知识B.宪法知识C.法律法规二.填空题(共10题,共40分)1.每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的( )。2.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 )、( )、( )等权利。3.“公民”一词最早出现在( ),并为古罗马所沿用。4.公民履行义务既包括( ),也包括( )。5.法律如同( ),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当我们的( )遭受侵害时,要善于运用( )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6.纪律、道德和( )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 ),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7.( )和( )常常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家乡所在地。8.我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 )国籍。中国公民具备法定条件的,可以经申请批准退出( )国籍。9.不同的( )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10.法律规范着我们的( ),保护着我们的( ),协调着人与人(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我国将12月12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2.我国的宪法日是12月5日。 ( )3.我们依法享有权利,可以不履行义务。(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保护人身自由权。( )5.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 ( )6.我是小学生,只享有权利,没有义务。( )7.社会成员都要避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已的义务,但有些人除外。( )8.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 )9.我国宪法除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 )10.我国公民从出生那天起就有了选举权。 ( )\n四.连线题(共2题,共12分)1.牵线搭桥。 法律 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门口的小商店把烟卖给小学生杨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林林上初二时,家人让他辍学打工赚钱《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5周岁的小罗因为抢劫被警察抓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人保护法》 小玲的爸爸喝醉酒之后经常在家打她2.下面列出了宪法的部分条款和一些生活中的场景,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对应的内容连起来。\n五.简答题(共5题,共37分)1.开展《我的成长与宪法》为题的演讲比赛,写出你的获奖感言。2.公民履行义务包括做哪些事情和不做哪些事情?如果不履行义务,会有什么影响?3.说一说,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印有那些信息。居民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是什么?4.宪法与其他法律是什么关系?5.在日常生活中居民身份证有哪些用途?(至少回答四种)六.辨析题(共1题,共5分)1.六(1)班同学学习了“法律作用大”以后,有人认为纪律、道德、法律的作用是一样的,说话你的看法。七.材料题(共1题,共6分)1.材料: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也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想一想,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可能面临哪些问题?八.综合题(共3题,共26分)1.现在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到海外留学、务工和执行公务的人员越来越多,以下是中国公民在外国的行为,在对的括号里面画“√”。( )要遵守当地的法律。( )要遵守当地的风俗习惯。( )在餐厅吃饭时很大声。( )向外国朋友介绍我们的文化和历史。2.\n某市进行旧城区改造,许多房屋面临拆迁。张某有私房一处,也在拆迁的范围内。因为就拆迁补偿的有关事宜同开发商没有达成协议,张某不同意拆迁。后来,开发商见事情拖得太久,耽误施工进度,就派来铲车要强行拆除张某的房子。张某手拿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站在自家房前,挡住铲车,大声呼喊:“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你们这样做是违反宪法的!”工作人员气愤地说:“快让开!宪法算老几?我们是根据市里的拆迁条例来办事的。”张某说:“宪法刚刚修改过,你那个市里制定的拆迁条例和宪法不符,不能算数。”工作人员说:“市里搞拆迁,本市的拆迁条例不算数还有什么算数?”双方一直纠缠不清。1.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合理?为什么?2.这件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3.请选择合适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内。A.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C.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D.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1)李老板向税务部门缴纳税款( )。(2)微博上谩骂同事,人民法院判决小亮公开赔礼道歉( )。(3)王某破坏路灯被公安机关拘留( )。(4)县政府投入资金植树造林(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B3.A4.A5.A6.B7.A8.A9.A10.B二.填空题1.国家宪法日2.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3.古希腊\n4.做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情;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5.武器;合法权益;法律武器 6.法律;权利7.户籍;身份证8.双重;中国9.法律10.行为;权利;之间的关系 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如下:2.如下:\n五.简答题1.我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颁布的国家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和职权。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必须依据宪法,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与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成长更是离不开宪法的保驾护航。2.答:公民履行义务既包括做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如纳税,服兵役,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也包括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如不偷别人的财物,不伤害别人。如果我们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印有颁发机关及身份证的有效时间,背面印有个人信息及身份证号码,独一无二的信息是公民的身份号码。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印有颁发机关及身份证的有效时间,背面印有个人信息及身份证号码,独一无二的信息是公民的身份号码。4.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不同,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就如同树根,其他法律就好比繁茂的枝叶。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5.①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②在机场办理登机手续;③在火车站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④在手机营业厅里办理业务;⑤在邮局邮寄物品;⑥在银行提取汇款;⑦参加社会保险;⑧领取社会救济;⑨办理个人信贷事务;⑩办理个体营业执照;办理机动车、船驾驶证和行驶证、非机动车执照;参加诉讼活动;办理申请出境手续;前往边境管理区;婚姻登记;兵役登记;户口登记;选民登记等。六.辨析题1.法律的作用大;法律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成员都必须遵守。七.材料题\n1.留守儿童可能面临的问题有:感觉不到母爱、父爱;容易自卑,限入孤独中,从而使性格扭曲;独来独往,缺乏交流,以后在社会上交际能力差;学习中缺少家庭辅导,学习不专心;交友、生活、购物缺少指导等。八.综合题1.(√)要遵守当地的法律。(√)要遵守当地的风俗习惯。( )在餐厅吃饭时很大声。(√)向外国朋友介绍我们的文化和历史。2.(1)张某的观点更合理。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是其他法律法规的立法基础和依据,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它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本题中,市里制定的拆迁条例中有关条款同宪法相抵触,应当视为无效。拆迁工作人员无视宪法的最高地位、尊严和权威是错误的。(2)宪法与我们密切相关(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树立宪法意识);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有人缺乏宪法意识,不能依宪办事。3.D;C;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