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张海华同学爸爸是法国人,妈妈是中国公民,张海华同学出生在法国,下列关于张海华同学国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是法国国籍B.具有中国国籍C.哪个国籍也没有2.在下列的场所中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影子的是( )。A.工厂里B.超市内C.道路上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违反法律和违反学校纪律是一样的B.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有受教育权C.夸大广告宣传没什么大碍D.刑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4.2018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扶按宪法、紧握右拳,依照宪法规定,庄严宣誓,体现了( )。A.国家工作人员对宪法忠诚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宪法具有最高权威D.领导人的示范作用5.下列哪些事情能让我们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①学生乘坐大巴去春游 \n②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 ③交警叔叔在路边指挥交通 ④森林入口处的牌子上写着“禁止捕杀野生动物”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6.法律规定:每年农历( )为老人节。A.五月初五B.九月初九C.八月十五D.七月初七7.身份证的用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B.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C.在机场办理登记手续D.去菜市场买菜8.李亮妈妈在网上购的冰箱,用了两个月就不制冷了。和卖家联系多次,要求其进行维修,但卖家迟迟不给答复。李亮妈妈可以利用下列哪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法》9.纪律、道德与法律的范畴不同,下列行为属于法律范畴的是( )。A.无证驾驶B.无故迟到、旷课C.主动给老人让座10.下列哪种方式不能取得国籍( )。\nA.以出生的方式B.以申请加入的方式C.以旅游的方式二.填空题(共10题,共40分)1.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 )。当我们的( )权益遭受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2.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 )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 )。3.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 )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没有超越( )的特权,一切违反( )的行为都应该受到追究。4.日常生活中,警察基于( )的需要,依法有权查验居民身份证,我们必须配合,这是我们作为公民的( )。5.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 )、财产权、( )等权利。6.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要求我国各级( )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7.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过马路,要遵守( );借了别人的东西,要( )。8.宪法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 ),法律权威,法律( )。9.( )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利,督促其履行自已的职责,管理( ),为公众提供服务。10.( )年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在( )成功举办,中华民族实现了举办奥运会的百年梦想。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 )2.出国的人就不是中国公民了。( )3.向宪法宣誓,就是为了彰显宪法权威。( )4.我是小学生,我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5.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6.商店里出售盗版书籍属于侵犯公民的文化权利。( )7.俄罗斯是世界上侨民最多的国家,侨民散布于全球各地。( )8.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依法服兵役的权利。( )9.在社会生活中,约束调整人们的行为要完全依靠法律。( )10.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四.连线题(共2题,共9分)\n1.阅读下面的情景描述,把与情景对应的法律用线连起来。2.将下列相对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12366 政府服务热线12308 全国统一的纳税服务热线12345 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五.简答题(共5题,共33分)1.我国的刑法规定了400多种犯罪,列举出几种:(至少写出四种)2.想一想,说一说。\n如果没有法律约束,上述场所将变成什么样子?3.国籍的取得有哪几种方式?4.国家工作人员为什么要进行宪法宣誓?5.说一说,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印有哪些信息?正面: 反面: 六.辨析题(共1题,共8分)1.小明说:“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小红说:“法律只约束那些干坏事的人,而我们都是遵纪守法的人,所以法律离我们很远。”小明和小红谁说的对?为什么?七.材料题(共1题,共6分)1.在下列情形中,法律又起着什么作用呢?情景一:叔叔喝酒后,叫了代驾。他说法律禁止酒后开车。我觉得法律( )。情景二:我看到很多残疾人和高龄老人,国家都有特遇。我觉得法律( )。情景三:发生交通事故的邻居,法院判决肇事司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我觉得法律( )。八.综合题(共3题,共23分)1.德润心灵,法护成长。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美好的公共生活离不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公序良俗,离不开个人自觉,也离不开法制保障。请把下列法律名称与相应家庭生活、公共生活一一对应起来。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序号。\nA.《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D.《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E《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 )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支持残疾人事业——( )2.“宪法”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木是组织、确定的意思。中国古代就有“民不举官不究”“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2014年国家宪法日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并回答:\n(1)我国将每年的( )月( )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了解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家宪法,请你为国家宪法写一句宣传标语。3.查阅宪法第二章的规定,看看下列情景对应公民的哪项义务,将序号写在圆圈中。1.维护民族困结的义务2.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3.瞻养扶助父母的义务4.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n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B3.B4.A5.D6.B7.D8.C9.A10.C二.填空题1.坚强盾牌;合法\n2.国家;权威性 3.宪法;宪法;宪法4.履行职责;法定义务5.人身权;受教育权6.国家机关7.交通规则;及时归还8.效力;地位 9.行政法;公共事务10.2008;北京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如下:\n2.如下:五.简答题1.盗窃罪、抢劫罪、绑架罪、贪污罪、交通肇事罪等。2.如果没有法律,上面这些地方可能就会一片混乱,没有秩序,有可能会出现安全事件。3.两种,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4.1.权力是由宪法赋予的。被任命者拥有权力后,宪法宣誓制度可以通过看得见的仪式,表示其会如何对待责任和职权,培养被任命者对法律的敬畏,强化被任命者对自己的约束。2.同时宣誓本身也代表了宣誓人内心的认同和良心上的约束。宣誓人也会因为想到表过态、宣过誓而提醒自己应该履行自己的誓言。5.签发机关、有效期限;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六.辨析题\n1.小明说的对。法律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法律一方面惩罚犯人,另一方面保护好人,所以法律和每一个人都有关系。七.材料题1.规范人的行为;保障人们的生活;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八.综合题1.B;C;A;E;D2.(1)12;4(2)普及宪法知识,树立宪法权威3.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