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永济市涑北中学高三地理测试题2下图所示地区位于我国东部,甲图山峰A为海拔最高点;乙图为甲图B区域的等高线和地层分布图,虚线表示地层接线,地层①②③由新到老。回答1~2题。1.甲图中A峰附近山脉的走向是A.西北—东南走向B.东西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D.南北走向2.B区域地形特征及其成因是A.地势较低的丘陵;向斜成岭B.地势较低的谷地;向斜成谷C.千沟万壑的丘陵;背斜成岭D.地势较高的谷地;背斜成谷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所示山地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10-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远造成基带差异大4.该山地位于A.喜马拉雅山脉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D.昆仑山脉位于陕西和山西两省交界处的黄河壶口瀑布,有“天下黄河一壶收”之誉,其景观随流量变化而变化。右图为壶口瀑布景观图,读图回答5~6题。5.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带箭头的曲线表示河流,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能正确反映壶口瀑布的是6.与图中景观突出反映的地质作用相同或相似的是A.黄土高原的形成B.青藏高原的形成C.路南石林的形成D.华山的形成下图为某大洋东岸大陆等高线地形图,左图为丙区域的放大图,其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地层界线。回答7~8题。7.下图中能反映左上图地层剖面的示意图是-10-8.若丙地区终年受西风控制,则关于甲、乙两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河北岸冲刷严重B.与乙河相比,甲河径流的季节变化更小C.与甲河相比,乙河的航运条件更好D.甲河的水能比乙河更丰富下图是我国鄂尔多斯(中部某地)地区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自然地带摆动关系示意图。据图和所学知识回答9~10题。9.该地区自然地带A.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 B.数量的增加与热量相关C.数量的减少与水分相关 D.数量的变化与地形有关10.有关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干燥期沙地面积有扩大趋势,应注意营建防护林体系 B.湿润期森林草原农牧业带扩大,可以大规模进行开垦C.湿润期来自西部的水汽增加,使自然地带向西部摆动D.短时期内发生湿润期和干燥期转变是受全球变暖影响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11~12题。-10-11.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C.地理位置D.下垫面状况12.近年来该地频繁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是下列何种因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A.气候B.地形C.植被D.河流读甲、乙、丙三地的人口统计图,回答13~14题。13.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B.丙、乙、甲C.甲、丙、乙D.乙、甲、丙14.丙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教育压力大B.就业困难C.人口老龄化D.死亡率极高根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课题小组的研究报告,1952年,我国农业的劳动力容纳力已基本饱和,大体维持“一个人的活儿,一个人干”。假设“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率”,结合右图回答15~16题。-10-15.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C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B.②时期,人口增长暂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C.③时期,人口增长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D.④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16.图示时期,大多数年份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较大,这说明我国CA.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提高B.人口出生率特别高C.城市经济发展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有限D.城市化进程大幅加快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人口密度、土地价格、交通通达度、夏季平均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17~18题。17.图中四条曲线,表示人口密度变化的是A.a曲线B.b曲线C.c曲线D.d曲线18.b曲线在距市面上中心4千米附近出现高值的原因可能是A.距离市中心最近B.位于市内两条交通干道交汇处C.交通通达度最好D.该处人口最稠密读某城镇略图,回答19~21题。-10-19.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A.①住宅区②工业区③商业区B.①工业区②住宅区③商业区C.①商业区②住宅区③工业区D.①住宅区②商业区③工业区20.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在甲处布局印染厂主要是A.距离城市较远B.位于河流下游C.地处盛行风下风向D.靠近铁路21.若乙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A.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C.视野开阔,俯瞰全城D.绝版水上名邸,上风上水城市首位度,一般用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来表示这个最大城市的首位度,通常用来反映该国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读我国各地区首位度统计表,回答22~23题。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平均值广东平均值湖北平均值青海1984年2.335.222.517.624.9610.261997年1.993.852.325.884.178.3922.中西部地区城市首位度过高主要是因为A.中西部自然条件差,自然资源在首要城市分布集中B.土地面积大,城市数量多发展快C.区域经济落后,城市体系不完善D.政策优惠,集中发展首位城市-10-23.造成1984年到1997年的14年间,广东的城市首位度大幅降低的原因是①经济特区的设立②城市化进程的推动③逆城市化现象的推动④产业转移导致大量人口和资产外迁A.①③B.①②C.②④D.①④图A和图B是欧洲某特大城市道路交通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图A图B24.甲点的等道路密度与车行速度可能为A.4.4Km/Km43Km/hB.5.2Km/Km47Km/hC.3.8Km/Km46Km/hD.2.8Km/Km42Km/h25.下列地理事物在甲处不可能出现的是A.城市放射线路与环路交汇处B.大面积的绿化用地C.城市新区或卫星城D.城市次级商业中心二、综合题(共50分)26.(20分)读“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⑴描述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规律。 ⑵A地气温年较差比B地________;形成亚欧大陆东岸森林类型由南向北变化的基础因素是____________。⑶图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别说明它们对应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及成因。-10-⑷简述C岛东部热带雨林形成的原因。 ⑸简述世界热带雨林的破坏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27.(18分)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城市的“空心”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材料二 “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⑴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________,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有关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10-正确的说法是(双选)(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⑶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________水平,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⑷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中国家城市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12分)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设想一: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为论证这一设想,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地区降水时间分布年降水量(mm)年平均气温(℃)年溶蚀率(毫米/年)广西中部相对均匀1500~200020~220.12~0.3湖北三峡中等1000~120012~150.06河北西北部集中400~6006~80.02~0.3问题⑴分别解释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设想二: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问题⑵补充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问题⑶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与植被覆盖率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问题⑷南方喀斯特地貌区降水量大,为何地表易缺水?-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