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2、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3、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知识链接: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一、自主学习:1、字词积累:(给加横线的字注音)衰草连天()连翘()纬度()销声匿迹()蓑衣()阻挠()忌讳()悄然无声()2、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3、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4、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语言生动的,(体裁)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的重要意义。二、合作探究:第一部分:1、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按照什么顺序?2、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3、第二自然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劳3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3、第二自然段举的三个例子按照什么顺序?5、第三自然段讲到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用概括的语言回答。6、第三自然段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三、拓展延伸: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四、课堂检测阅读课文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1、理解下句:“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上句中“融化”“萌发”“次第”的作用?3、燕子翩然归来。上句中“翩然”一词的作用?4、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能否将上句中的“孕育果实”改为“结果”?5、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上句中“簌簌”一词的作用?6、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能否将上句中的“销声匿迹”改为“消失了”?7、到处呈现一片蓑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上句中“蓑草连天”“风雪载途”的作用?8、“传语”“暗示”“唱歌”等词的作用?9、“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词的作用?10、“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俗语,模仿布谷鸟的叫声的作用?五、小结3教学反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