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儿的信学科语文课题致女儿的信年级九课型流程具体内容方法指导一、目标导学【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用故事去阐释道理的方法,体会故事背后的寓意。2、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3、继续学习在语境中领会语句含义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4、引导学生理解爱情的本质,适当进行青春期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二、自主学习1.走进苏霍姆林斯基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2.字词积累繁衍()忐忑() 一抔黄土()伫立() 无与伦比()怒不可遏()伫立()幢() 忐忑:繁衍:化为乌有:无与伦比:怒不可遏:真谛:方法指导遇到难字生词查工具书解决温馨提示:(用时3分钟)三、问题探究1、读完文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2、上帝在创造了人后,3次来到人间,每次都分别看到了什么?每次看到的变与没变的又分别是什么?(三)组间展示,精讲点拨 阅读课文第5—25段,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方法指导通过自由朗读、自由感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进而把握文章主旨。温馨提示:(用时分钟)3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6.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四、反馈提升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提示: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方法指导温馨提示:(用时分钟)五、达标运用品味语言: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2.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3.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坏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方法指导温馨提示:限时分钟3总结与反思【知识梳理】【收获与反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