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山西省中考冲刺模拟试题(一)语文1.亲爱的同学,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请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找出对其评价恰当的一项()。(2分)A.字形扁方,蚕头燕尾B.工整清晰,端正秀丽C.结构简省,笔画连绵D.形体宽扁,左右对称2.我们的生活需要诗意的滋养。读下面语段,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10分)(1)读诗文,饱览天地胜景:王维笔下有“,长河落日圆”;崔颢诗中有“晴川历历汉阳树,”;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写莺燕飞鸣,再现春到人欢的胜景:“,。”(2)读诗文,感悟人间真情: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吊古伤今,“,”表达壮志难酬以致黯然泪下的心绪;杜甫站在泰山之巅,“,”展现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气概;刘禹锡身居陋室,“,”描绘环境之清幽,流露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志趣。二、读·思(38分)(一)学校举办“逐梦新时代·唱响青春之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一:奉献·绘就最美的“青春底色”】女:疫情当前,一个个封控小区里,一次次的核酸检测里,与病毒“赛跑”的每分每秒里,是一场场爱与温暖的双向传递,更是人们对疫散花开的期许..。男:是啊!无数人的心被牵动..,有人等待,有人徘徊,有人哭泣。但幸好,这里是中国。女:华夏儿女无私勇敢,甘于奉献。中国历经沧桑,仍怀有永不泯灭的爱和希望。男:“我们将继续前行,直至天光大亮。”这一刻不论生死的奉献,这一刻众志成城的信念,让万人奋战,守望无声的寒夜;这一刻铿锵有力的誓言,让汗泪相融,点燃滚烫的善良。合:时代孕育青年,青年也在创造时代。作为00后的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我们已经长大,扛起青春使命,把奋斗当作成长的“精神食粮”,听党话、跟党走,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蓬勃青春在投身强国伟业中绘就最美“青春底色”!第1页共8页3.上文是开场之后的一段朗诵片段。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中加点的三个词语词性相同。B.文中画横线的三个短语结构一致。C.文中的画线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D.结尾合诵时,应当语调高亢,情绪昂扬。【活动二:成长·唱响律动的“青春之歌”】4.活动进行中,大家纷纷在留言板上表达自己对“承担时代使命,不负青春时光”的思考,请将你的留言写下来。要求: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阳光总在风雨后:让我们用年轻的生命追逐时代梦想,唱响青春之歌!用忠诚写下新时代的青年担当,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我的留言:。【活动三:追梦·书写绚丽的“青春画卷”】【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五日/四月一日】聪,亲爱的孩子:每次接读来信,总是说不出的兴奋,激动、喜悦、感慨、惆怅!最近报告美澳演出的两信,我看了在屋内屋外尽兜圈子,多少的感触使我定不下心来。人吃人的残酷和丑恶的把戏多可怕!你辛苦了四五个月落得两手空空,我们想到就心痛。固然你不以求利为目的,做父母的也从不希望你发什么洋财,——而且还一向鄙视这种思想;可是那些中间人凭什么来霸占艺术家的劳动所得呢!眼看孩子被人剥削到这个地步,像你小时候被强暴欺凌一样,使我们对你又疼又怜惜,对那些吸血鬼又气又恼,恨得牙痒痒地!相信早晚你能从魔掌之下挣脱出来,不再做鱼肉。巴尔扎克说得好:社会踩不死你,就跪在你面前。在西方世界,不经过天翻地覆的革命,这种丑剧还得演下去呢。当然四个月的巡回演出在艺术上你得益不少,你对许多作品又有了新的体会,深入了一步。可见唯有艺术和学问从来不辜负人:花多少劳力,用多少苦功,拿出多少忠诚和热情,就得到多少收获与进步。写到这儿,想起你对新出的莫扎特唱片的自我批评,真是高兴。5.傅雷给孩子的家书语言细腻生动,读这些文字,你能想象到什么呢?请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续写下面内容,还原作者读傅聪来信的样子。(5分)傅雷先生打开信,读着读着,两手颤抖起来,他把滑落在鼻尖上的眼镜拿下来,撇在桌子上,眼睛离开了信纸......第2页共8页(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6—7题。小蜗牛觉得自己身上背着一个重重的壳,给自己带来很多的不方便,于是它不解地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蜗牛妈妈拍拍孩子的头说:“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需要这个壳来保护自己啊。”小蜗牛又问:“毛虫姐姐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不用背这个壳呢?”蜗牛妈妈说:“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小蜗牛想了想,又问:“可是,蚯蚓弟弟也没有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它为什么不背这个壳呢?”蜗牛妈妈回答说:“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小蜗牛哭了:“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土地也不保护。”蜗牛妈妈笑着对小蜗牛说:“。”6.文章结尾处,蜗牛妈妈会对小蜗牛说什么呢?请为横线处补写相应的内容。(3分)7.生动的寓言作品总能引发我们对生活有益的思考。读了上文,你有什么感悟呢?请以获得的感悟为论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8分)写作提示:①根据文本提炼观点;不少于100字。(三)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唯有积极面对。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古人面对“难”时的情怀吧。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8--11题。[甲]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8.诵其文,读准字音。请你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1)停杯投箸.()(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9.通其意,把握变化。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拔剑四顾.不屑一顾.B.计.日以还百年大计.C.礼愈至.关怀备至.第3页共8页D.俟其欣.悦欢欣.鼓舞10.译其文,理解内容。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4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翻译:抄录完毕,,。(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翻译:又担心没有知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与我一起交游,,。11.悟其情,对话作者。请结合具体内容,完成下列表格。(4分)篇目行路难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欲渡黄河冰塞川,摘录原文1将登太行雪满山。概括内容②无书之难面对仕途艰难,虽有慨叹,但仍读懂作者③然对前路充满信心。人生小幼,精神专利①,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②,犹.不遗忘;二十之外,反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③,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馀,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于暝.目而无见者也。——《颜氏家训》有删改【注释】①专利:专注集中。②理:温习。③坎壈:困顿,不得志。12.晓雯看到上述文段,想到其中的加点词以前在课文中见到过。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至.于今日每至.晴初霜旦(《三峡》)B.犹.不遗忘志想象犹.吾心也(《伯牙善鼓琴》)C.可以无大过.矣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犹为硕.儒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13.文章开篇提出观点:对孩子“”(用原文语句);接着现身说法,告诫子孙不可浪费大好青春时光,错失良机。如果青少年时期失去求学的机会,也应该。(4分)三、读·写(70分)14.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引起了小宇对航天领域的极大兴趣。这一天,他高兴地向奶奶介绍中国航天图标的构图要素和寓意。请你把他的话补充完整。(不少于80字)(5分)第4页共8页注:CASC是“中国航天公司”的缩写。小宇:奶奶,你看这个图标,回乡将军离开的时候,才十八岁。那时,将军背着斗笠,戴着军帽,很精神,也很帅气的。将军是跟着刘邓大军离开的。将军离开时说,自己会回来的。将军拉着张婶的手说:“大妈,你救了我,到时我会回来看你的。”将军红着眼眶对吴哥说:“大哥,你等着,我一定会回来的。”将军挥着手走了。将军这一走啊,南北东西,就是几十年。几十年里,将军汇来东西,打来电话,问张婶好,问吴哥好,问乡亲们好。将军说,自己很想回来,可是,没有时间啊。将军说,自己一旦有时间,一定会回来,一定会看望乡亲们的。大家都说,将军还记得老家,还记得大家呢。张婶擦着眼睛说:“哎,孩子受苦了。”在张婶眼中,将军一直还是个孩子。吴哥也点着头,安慰道:“现在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将军的电话慢慢少了。张婶有时会望着村口,自言自语道:“咋不回来啊,是不是忘了老家啊?”吴哥摇着头,想说什么又没说,只是叹一口气。两人就谈起当年的将军,那样年轻啊,就是营长了,就带着部队打仗,就受伤了,在张婶家养伤。那时,生活多苦啊,没啥好吃的,上顿红薯下顿红薯的。张婶说罢,长叹一声道:“难为了这孩子,也不怪把我给忘了。”吴哥仍不说话,咂吧着烟锅。那次,国军士兵听说一个解放军伤员在村里养伤,还是营长,就赶来抓。自己听到消息后,赶到张婶家,背起将军就跑,躲在山上三天三夜啊。国军士兵放火烧山。大火呼呼的,将一座山都烧秃了。自己和将军躲在一个水塘里,一人嘴里衔着一根芦苇管,这才躲过一劫。两个老人说着,仿佛再次回到了当年。终于,张婶没有等到将军回来,闭眼前告诉孙子周根,将军回来了,替自己告诉将军啊,当年,生活不好,受苦了啊。周根点头,默默无言。吴哥不久也走了,临走告诉儿子吴竹,将军回来了,告诉将军,老哥哥一直想着他呢,第5页共8页盼着他呢。吴竹也点着头,默无一言。两人都想,将军能回来吗,以老人们所说的年龄,将军现在也是花甲老人了。听村长说,将军身体一直不好,当年的那颗子弹一直没有起出,还在脑袋里。老人们临终的嘱托,能兑现吗?他们心中,就有了心结。他们没想到,将军真的就回来了。将军回来,是在一个深夜,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虫鸣唧唧。一辆车悄悄在夜色里来,又悄悄在夜色里离开。第二天,当村人听到消息后,都围着村长炸开了:“将军回来了,咋不告诉我们一声啊?”有人叹气:“哎,老家毕竟是山里啊。”周根咳了一声,这……这样,自己咋的告诉奶奶啊?奶奶听到这样的消息,会在地下瞑目吗?吴竹更是摇着头,一声不吭。村长低沉着声音告诉大家,车子走了,将军没走,留了下来。见大家都睁着眼睛,四处张望着。村长说,车子带回的不是将军,是将军的骨灰盒。将军十几年前枪伤就发作了,瘫痪在床上,记忆力已经模糊,啥也不知道了。临死前,将军竟然清醒过来,告诉家人,他要回家,要回到霍山去,那儿的乡亲在等着自己,张婶在等着自己,吴哥在等着自己,自己活着不能回去,死后也要回去。大家听了眼圈都红了,有人问:“葬……葬在哪儿啊?”村长说,将军死前吩咐过,将自己骨灰带回来,悄悄葬在霍山的土地上,不要举行追悼会,不要起坟,不要立碑,不要让人发现墓地。周根急了道:“我们该去放一挂鞭炮啊。”吴竹点着头道:“对啊,清明了,也得去挂一串纸啊。”村长摇着头,因为,将军说,当年在这儿,自己受伤,连累了乡亲们,也连累了这儿的树木山林,遭到火烧,自己一想到就愧疚。如果,将来大家要祭奠自己,到了清明节,就栽一棵树吧。栽一棵树,就等于替自己报答了故乡一份情意。大家再次沉默着,久久无语。以后,每到清明,村子里的人都拿着树苗,在山上四处栽着。周根和吴竹栽的格外多,山前山后,河边坝上。他们说,这是替他们的奶奶和父亲栽的,奶奶和父亲是将军的老友,一定更想念将军。村子,于是就掩映在一片绿色里,一片花光中,一片鸟鸣里。因此,当你来到霍山,来到这个村子,千万别寻找将军的墓地,你就默默地栽上一棵树吧。栽上一棵树,就等于祭奠了将军。15.在“赓续精神血脉·汲取奋进力量”文学作品鉴赏活动中,老师推荐了短篇小说《回乡》。请仔细阅读并完成以下问题。第6页共8页(1)小说中始终没有出现将军的姓名,你认为这种写法可取吗?为什么?(5分)(2)有的同学认为小说写到“奶奶和父亲是将军的老友,一定更想念将军”就已经很完整了,结尾两段多余,可以删去;还有的同学认为小说最后一段突然改为第二人称,比较突兀。你同意这些说法吗?为什么?请针对本文的结尾写一段点评。(不少于150字)(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6题。材料一:《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这样说跨学科学习: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学习,或者自己参与的科技活动,学习撰写并分享观察、实验研究报告。材料二:气象学家竺可桢也是语言大师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作为一名气象学家,他写的科普文章《大自然的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知识性、文学性,可见他也是一位语言大师。材料三:这是物理还是数学某同学在物理课上学到小孔成像原理,右图图一是这个实验的示意图。紧接着在做数学练习题时,遇到这样一道题:结合小孔成像原理,根据图二中所标注的尺寸,求这支蜡烛在暗盒中所成的像的高度。他很疑惑:这是考查物理知识还是数学知识呢?通过向老师请教他明白了,原来这是一道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的整合题啊。图一图二16.班会课上,各小组围绕“开展跨学科学习,全面提高能力”的主题,展示了收集到的材料。请认真阅读,完成下列任务。第7页共8页(1)请观察图示,用准确的语言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5分)(2)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开展跨学科学习的看法。(不少于100字)(10分)17.是倔强地盘曲在绝壁之间,还是坦荡地直立在广袤草原,那是树的选择;是欢呼地奔向广阔的大海,还是静谧地流淌在清澈的小溪,那是水的选择。人生在世,在心灵的交汇处,又何尝不是面临这样那样的选择?逆行而上的白衣战士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量,选择了大爱无疆;路遇不平的年轻人经历过视而不见、自保太平的动摇,选择了见义勇为;远行者经历过无怨无悔,选择了风雨兼程;植树人经历过孤寂无闻,选择了一生与林为伴。你一定也有自己的选择,或记忆深刻的经历。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35分,含书写分5分)题目一:这是我的选择题目二:我经历过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如果选择题目二,请务必先补全题目。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