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1.(2019·四川攀枝花)清晨,人们在公园散步的时候常常看到树叶和青草上挂满晶莹的露珠。从物态变化的角度看,露珠的形成属于A.汽化B.升华C.熔化D.液化【答案】D【解析】水蒸气是气态,露珠是液态,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变为液态小水滴,发生的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2.(2019·湖北咸宁)下列自然现象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初春,湖面上的冰逐渐变薄B.盛夏,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C.深秋,草叶上出现晶莹露珠D.寒冬,树枝上形成茸茸雾凇【答案】C【解析】A.湖面上的冰逐渐变薄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B.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C.草叶上出现晶莹露珠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树枝上形成茸茸雾凇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3.(2019·湖北孝感)寒假,小华一家人驾车出去旅行时,小华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出现了一层水雾。打开除雾开关后,不一会玻璃上的水雾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水雾出现在前窗玻璃的内表面C.水雾是空气液化形成的D.水雾消失是升华现象【答案】B【解析】A.水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B.冬天驾车,车内的温度相对较高,车内温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在玻璃内表面液化形成小水滴,即水雾,故B正确;C.水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D.水雾消失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4.(2019·湖南衡阳)“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形成是汽化现象【答案】A【解析】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A正确;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B错误;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D错误。5.(2019·四川巴中)风景优美的光雾山,夏天云雾缭绕,冬天大雪纷飞,宛若人间仙境,其中关于雾、雪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液化、凝华B.汽化、凝华C.汽化、凝固D.液化、凝固【答案】A【解析】雾的形成过程,水蒸气变为液态水,属于液化;雪的形成过程,水蒸气变为固态的雪,属于凝华过程。故A正确,BCD错误。6.(2019·湖北襄阳)下列现象或过程中由于熔化而形成的是A.滴水成冰B.秋天清晨树叶上的露珠C.隆冬清晨植物叶片上的霜D.冰雪消融【答案】D【解析】A、滴水成冰,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A错误;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D、冰雪消融,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正确。7.(2019·宜宾市)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下列图中各图是小丽拍摄的生活美景,其中属于液化的是A.草叶形成“白霜”B.冰雪遇暖消融C.露的形成D.冬天河水结冰【答案】C【解析】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为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D、河水结冰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8.(2019·广东深圳)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4℃B.乙图中,某晶体熔化图象中bc段,晶体内能不变C.丙图中,花儿上的露珠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D.丁图中,烈日下小狗伸出舌头降温,是因为水汽化放热【答案】A【解析】A.温度计读数,液柱所在刻度在0℃下方,且分度值为1℃,故读为−4℃,故A正确;B.此图像为晶体熔化图像,晶体熔化时吸热,故内能增大,故B错误;C.花儿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不是凝华,故C错误;D.小狗伸舌头降温是利用水汽化吸热的原理,不是放热,故D错误。9.(2019·湖北鄂州)如图所示是加热–30℃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B.水的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C.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说明冰是晶体D.加热相同时间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大【答案】C【解析】A、图像中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虽然温度不变,但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故A错误;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故B错误;C、由图像可知,在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该固体的熔点是0℃,此过程中物质正在熔化,是晶体,故C正确;D、冰在完全熔化为水时,质量不变;同一个加热器进行加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冰升温比水快(即冰的上升温度较高),由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小;故D错误。10.(2019·湖北鄂州)“梁湖碧玉茶”是鄂州市梁子湖的特色农业品牌,曾在“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荣获特等奖。下列对于沏茶和品茶过程中情境的解释,正确的是A.沏茶时,杯内水面上方出现白雾,这汽化现象B.沏茶时,玻璃杯的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C.品茶时茶香四溢,这是一种升华现象D.品茶时茶香四溢,这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D【解析】A、沏茶时,杯内水面上方出现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B、沏茶时,玻璃杯的内壁上会出现小水珠,是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CD、茶香四溢是因为茶水的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故C错误、D正确。11.(2019·山东淄博)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描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热过程中,水含有的热量增加B.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烧杯上方带孔的纸板可以减少热量散失D.水的沸点是98°C,此时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答案】AD【解析】A.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热量,其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B.水在沸腾过程中,仍然要吸收热量,由图可知其温度保持99℃不变,故B正确;C.烧杯上方带孔的纸板可以减少热量散失,能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故C正确;D.由图可知,水的沸点是99℃,沸点低于100℃,此时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故D错误。12.(2019·湖北鄂州)小曦用高压锅帮妈妈煲鸡汤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高压锅煲汤更快是因为液面上方的压强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B.鸡汤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煲鸡汤过程中,限压阀转动,此过程的能量转化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似D.限压阀口“烟雾缭绕”,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答案】B【解析】A、液体沸点与压强的大小有关,压强越高液体沸点越高,高压锅煲汤更快就是因为液面上方的压强大,液体的沸点高,故A正确;B、正在沸腾的鸡汤,温度虽然不变,但不断吸收热量,所以其内能增加,故B错误;C、煲鸡汤过程中,限压阀转动,此过程的能量转化情况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似,故C正确;D、限压阀口“烟雾缭绕”,“烟雾”不是气体,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正确。13.(2019·湖北鄂州)关于内能、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冰没有内能B.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其热值越大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D.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转移【答案】C【解析】A、内能是物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管在什么样的温度下,物体都会存在内能,0℃的冰也有内能,故A错误。B、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越多的热值越大,故B错误;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可能是状态发生了变化,例如晶体的熔化过程,故C正确;D、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有温度和质量,温度高的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故热量可以从内能少的物体传向内能多的物体,故D错误。14.(2019·湖北黄冈)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清晨,缭绕在山间的雾是水汽化形成的B.清晨,附在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C.夏天,往地面洒水降温,利用了水蒸发吸热D.夏天,在食品运输车里放些干冰降温是用干冰熔化吸热【答案】C【解析】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B错误;C、在地面洒水降温,这是利用了水的蒸发吸热,C正确;D、夏天,在食品运输车里放些干冰降温,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D错误。15.(2019·湖北黄冈)非物质文化遗产——画“糖人”,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其作画过程是:艺人先将红(白)糖放在热锅里,由于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糖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而熔化。然后用小勺子将糖汁淋在玻璃上或刻画有戏曲人物、小动物等的造型模板上,待糖汁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后,栩栩如生的“糖人”就制成了。【答案】热传递凝固【解析】将红(白)糖放在热锅里,是通过热传递方式,使糖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而熔化;加热时糖变成糖浆,即由固态变为液态,这是熔化现象;将糖汁淋在玻璃上或刻画有戏曲人物、小动物等的造型模板上,糖汁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糖人”。16.(2019·湖北襄阳)小明同学在“探究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水沸腾时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当时的气压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在加热到第8min时小明将酒精灯撤走,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仍为98℃,但沸腾却停止了,上述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答案】小于水沸腾需要继续吸热【解析】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据图像中所示可知水的沸点是98℃,此时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加热到第8min时小明将酒精灯撤走,温度计的示数仍为98℃,杯中的水不能吸收到热量,因此沸腾停止了,水沸腾的条件:一是到达沸点,二是继续吸热。所以这个现象说明了水沸腾需要继续吸热。17.(2019·新疆自治区兵团)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min0123456温度/℃94959697989898由实验数据可知,当地水的沸点是_______℃。水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其体积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水的比热容c=4.2×103J/(kg·℃)若烧杯中水的质量为0.5kg,水沸腾前lmin内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J。【答案】98增大2.1×103【解析】由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在加热到第4min、5min、6min时,水的温度为98℃保持不变,所以当地水的沸点应为98℃;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水沸腾前1min内,水吸收的热量:Q=cmΔt=4.2×103J/(kg·℃)×0.5kg×(98℃–97℃)=2.1×103J。18.(2019·四川攀枝花)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过程中,将水温与加热时间记录在下表中。时间/min…33.544.555.56…温度/℃…929496979797…(1)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______;(2)由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3)加热6min后提高火焰的温度,水温______(填“会”或“不会”)升高。【答案】(1)相平(2)97(3)不会【解析】(1)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2)由实验数据可知,从4.5min开始,水的温度不变,所以沸点为97℃;(3)水沸腾后不断加热,水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加热6min后提高火焰的温度,水温不会升高。19.(2019·河南)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1)按规范组装器材,在安装温度计时,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此时应适当将______(选填“A处向上”或者“B处向下”)调整。(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3)由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还可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答案】(1)A处向上(2)缩短加热时间(3)98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解析】(1)铁架台安装顺序为自下而上,下端为酒精灯,则当玻璃泡挨着底端时应调节上部,则应适当将A处向上移动;(2)加入热水能够更快达到沸腾,缩短实验时间;(3)当温度达到98℃时,继续加热温度不再升高,则可得水的沸点为98℃,还可得到水在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升高。20.(2019·云南)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1)如图甲所示的器材组装有一不当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使晶体受热均匀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2)待温度升高到4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则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__℃,熔化经历了________min,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_______液态时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__________晶体可以继续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答案】(1)试管内晶体露出水面,受热不均匀使用搅拌器、采用水浴法(2)485大于(3)水的温度高于晶体的熔点吸收【解析】(1)如图所示,实验采用了水浴法给试管内物质加热,并且用搅拌器不断搅拌,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晶体受热均匀,但是实验装置试管内的物质没有全部在水面以下,会影响实验效果;试管内晶体露出水面,受热不均匀,使用搅拌器、采用水浴法。(2)晶体在熔化时不变的温度即为该晶体的熔点,如图乙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48℃;熔化从第5min开始到第10min结束,总共持续了5min;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固态时的图象的倾斜程度要大于液体时图象的倾斜程度,相同热源相同时间产生热量相同,即Q相同,固体熔化成液体过程中质量不变即m相同,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固体温度变化小,即Δt固<Δt液,根据Q=mcΔt,可得c固>c液。即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大于液态时的比热容;(3)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烧杯内水的温度高于试管内晶体的熔点,两者存在温度差,晶体可以继续吸收热量。21.(2019·云南昆明)今年5月,昆明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30℃左右,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昆明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冻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档),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__________的关系;(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___________。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档)___________,观察蒸发情况;(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档)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_________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___________;(5)发烧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6)小林同学上公共厕所洗完手后,用如图所示的烘干机(手一放进去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液体表面积大小(2)控制两滴水其它条件都相同时吹其中一滴水(3)错误改变水温度的同时,改变了水表面空气流速大小(4)避免木板吸水对本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5)液体的蒸发速度还可能与液体种类有关(6)左手干燥,吹热风时蒸发较缓慢感觉到的是热风;右手潮湿,吹热风时加快了皮肤表面液体蒸发速度,蒸发吸热因此感觉是凉风【解析】(1)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保持了温度、空气流动速度相同,只有液体表面积不同,因此,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2)根据控制变量法,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保持:两滴水的大小、温度和表面积相同;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档)对其中一滴水吹风,观察蒸发情况;(3)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应控制表面积和空气流动速度相同,而如果用吹风机(加热档)去吹其中一滴水,则空气流动速度和温度都发生了改变,因此这样做是错误的;原因是改变水温度的同时,改变了水表面空气流速大小;(4)实验中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防止因材料吸水影响实验效果;(5)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可做出的猜想是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6)因为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所以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由于水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吹的却是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