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分析题的答题思路:(一)史料价值类的该史料来自于……,属于……类型的史料,(也可以说属于历史研究的一手或者二手史料),对于研究……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民族关系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材料中关于………………的史料反映了………………,可用来研究…………。材料中关于………………的史料反映了………………,可用来研究…………。材料中关于………………的史料反映了………………,可用来研究…………。综上所述,该史料对于研究…………十分重要或者说为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但是由于该史料…………,具有一定的……性,因此在研究历史的时候应该注意对史料的甄别,注意多则史料相互论证。(二)评析史料的注意从史料的来源、史料的内容、史料的影响和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三)史料的类型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四)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 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4、时代的局限性等。图片信息提取题的答题思路:(一)总体审视图片和图表如果是多个图表注意进行对比,图片类的要注意地域分布、时间长短、文字内容等信息,图表类的注意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二)图片判定类的语言组织的模板例如,图1:该图的……主要分布在……,这与……时期的……相吻合,由此判定该图为……。谈理解认识类的答题思路1.首先表达态度:例如……提出的……观点表面了……,我认为应该值得肯定或者否定。2.进行背景写作:例如,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西方列强不断的加深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等等3.进行主题写作:这部分内容主要写材料中体现的人和事情,或者论述某一个事件的主要内容。如以邹容为代表的部分先进知识勇于学习西方先进知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等等。4.进行评价或者写影响或者进行主题升华,谈谈自己怎么做。如:梁启超的这个观点充分表明了少年群体在推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所做的重要贡献。这启示我们以后也要以他们为榜样,勇挑时代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案例分析1: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始终同人民在一起,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人类进步大势、顺应人民共同期待,自觉担负起时代使命,(2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或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支持革命。(3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或全面建设)时期:大力进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等事业都有较大发展。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提振了贫困地区群众的发展信心,为经济平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3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或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允许个体经济发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解决了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3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8年持续奋斗,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3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坚持理论创新,顺应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党的政策,推动了人民事业持续发展进步。(2分)案例分析2: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国家名义高规格纪念辛亥革命,充分说明了辛亥革命巨大的历史功绩和深远的历史影响。(2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的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4分)辛亥革命不屈不挠奋斗的革命精神,为振兴中华,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努力,形成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革命传统和文化传统,成为团结和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重要源泉,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2分)通过纪念辛亥革命,缅怀民主革命先驱的光辉业绩,深刻认识革命先烈为中国独立和富强所做的努力,让青年一代感受并铭记这段历史,(2分)有利于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国家的团结和发展,有利于振兴中华、民族复兴。(2分)原因背景类答题语言1、春秋战国时期(1)政治: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动荡(2)经济:铁器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以确立(3)思想文化:百家争鸣;私学创立;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士阶层兴起。2、秦汉时期(1)政治:国家统一;政局稳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郡县制使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2)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小农经济占主导;国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3)思想文化:秦朝法家思想占统治地位;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确立思想界的主流地位;丝绸之路开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3、魏晋南北朝时期(1)政治: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2)经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思想文化:佛、道教盛行,冲击着儒家思想的同时三种思想也不断融合;4、隋唐时期(1)政治:国家统一,国力强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2)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开始超过北方;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商人地位提高,坊市界限被打破(3)思想文化:思想文化兼收并蓄,三教合一;政府执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5、宋元时期(1)政治: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民族融合加强(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繁荣;市民阶层出现;经济重心南移完成(3)思想文化:儒学思想发展为理学并确立思想界的统治地位;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兴起海上“丝绸之路”;科学技术领先;市民文化兴起。6、明清时期(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国家统一,政局稳定(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3)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理学占统治地位;八股取士,思想文化专制;早期西学东渐、西方科技传入;(4)社会:人口快速增长,人地矛盾突出;大量土地被开垦,自然环境遭到破坏7、晚清民国时期(1)政治: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各阶级救亡图存;(2)经济: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化进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并发展(3)思想文化:西学东渐,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推动新式教育的发展。8、新中国成立初期(1)政治:新中国成立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外交上一边倒,朝鲜战争爆发,中美关系破裂。(2)经济: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一化三改,奠定了工业化基础;三大改造后,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3)思想文化:1956年,双百方针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9、改革开放时期(1)政治:民主法治建设逐渐完善(2)经济: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经济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高;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3)思想文化:解放了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了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10、古代希腊罗马时期(1)政治:民主法治逐步发展;古希腊民主制(直接民主制),小国寡民;各邦独立自治(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海洋文明,工商业、航海业发达;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壮大(3)思想文化:思想文化繁荣,人文精神的出现。11、西方近代前期(1)政治: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天主教会和专制王权的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西方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改革或统一,颁布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2)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重商主义盛行;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推动了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自然科学的发展。12、两次工业革命时期(1)政治: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使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不断扩展和完善,政党政治逐渐形成。(2)经济: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向工业文明转型;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到来。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3)思想文化:自由主义思想盛行;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弊端的逐渐暴露,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1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政治: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剧,一战爆发,政局动荡。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法西斯势力上台;对外扩张,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世界处于战争的威胁之下。(2)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大危机,民主制度受到威胁,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暂时摆脱了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实现了工业化,经济快速发展。14、二战以后(1)政治:雅尔塔体系确立,美苏争霸,冷战开始,两极对峙格局逐渐形成;60年代以后,多极化趋势出现;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经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福利制度确立,70年代经济滞涨,放松对经济的干预。苏联先后进行三次改革,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加速推动着整体世界迅速发展。影响评价类1、中国古代政治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势力;维护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富国强兵;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提高行政效率;扩大统治基础;高素质人才的选拔;打破贵族对权力的垄断;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加强监督、减少腐败等。2、中国古代经济类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减轻农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商品经济)发展,加强地区间的联系。3、中国古代的思想、教育、科技类有利于解放思想,促进思想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利于中华民族性格塑造;教化社会,提高素质,规范行为;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但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人的主观欲求(人性)。4、中国近代政治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各阶层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推翻了(冲击了)君主专制(清王朝的)统治;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推动了政治民主化、法治化的发展:中华民国建立,,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等;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的统治,促进国家统一局面的出现等。5、中国近代经济小农经济解体,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创办近代工业,促进了近代化进程和近代城市的发展;促进近代社会转型,从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和外国企业竞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国的经济侵略。6、中国近代思想文化、教育维新思潮、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思想的理性化和科学化;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冲击了传统的纲常礼教,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维新思潮和三民主义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发生;全盘西化和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一方面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西方思想的传播,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运动的发生,另一方面导致主流文化缺失,传统文化断层,出现思想界的混乱,不利于国家统一和凝聚力增强。探索救亡图存。7、中国现代政治、经济、文化有利于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完善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打破美国对中国的封锁与孤立,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有利于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工业化)一五计划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镇企业活跃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国企改革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增强了企业活力,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体制解放了思想,加速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对外开放加强了和国外的联系,引进了先进的科技,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深圳特区起了试验田的示范作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邓小平理论解放了思想,解决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道路。8、西方近代政治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制逐渐走向完善,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数增加,民主范围扩大。10、9、西方近代经济西方国家从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型;世界市场开始、初步、最终形成;西欧崛起,贸易中心转移;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广锅的市场;人类世界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侵略方式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科技发明的负面作用(危害世界和平)。10、西方近代科技、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思想统治,摆脱天主教会的思想束缚,传播发展了人文主义; 推动了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11、西方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联解体,两极对峙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新经济政策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发展经济,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俄国找到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斯大林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快速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基础,导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经济结构失调,人民生活提高缓慢,压抑地方和企业积极性,后来阻碍了苏联的发展,赫鲁晓夫(农业改革)促进农业的发展,勃列日涅夫工业改革促进工业发展,军备竞赛导致苏联经济失去活力,两次改革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最终失败。马克思主义推动了社会义运动的发展。12、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冷战(两极对峙),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干涉别国内政,危害了世界和平;两强制约,相对和平:欧洲走向联合、日本经济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多极化趋势展,冲击了美苏的霸权:苏联解体,两极对峙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13、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资本主民主制度遭受重大威胁,德意日法西斯势力上台;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暂时摆脱了经济危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福利制度保障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缓和了社会矛盾,刺激了消费,降低了人民的工作积极性,政府财政赤字增加,负担加重。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系的建立,使战后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率,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方便人们的生活;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扩大,增加了世界经济的风险性,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14、趋势用语从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大力干预经济;从闭关锁国到对外开放;从禁止到允许;从非法到合法;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思想方面;从学习西方科技到学习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思想文化;从政府到民间;从中央到地方;从地方到中央;从官营到私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农村到城市;从原工业化到工业化;从轻工业到重工业;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东南沿海到内陆;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到服务型;从任命到选举。民主法治逐渐完善;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消弱;地方权力削弱,中央集权制加强;选官制度逐渐西方近代科技注重实验科学,有科学理论作指导,注重理性;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两极对峙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加强;密切世界各地联系,全球化趋势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