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西北地区一、选择题(2022石家庄)读图1,完成1~3题。图11.图示区域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干旱 B.高寒C.温热 D.冷湿2.植物生长与水分关系密切,读图推断该地区从东往西植被的变化规律大致是( )A.荒漠草原→草原→荒漠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C.草原→荒漠→荒漠草原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3.影响该地区降水和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因素D.人类活动(2022东营)读新疆年降水量和河流分布示意图(图2),完成4~5题。图24.关于新疆年降水量分布和河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B.山地降水多于盆地C.南部河流数量多,流量大D.河流都为内流河5.导致本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4\n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C.地形因素 D.夏季风河西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而得名,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农耕区。读河西走廊地区示意图(图3),完成6~8题。图36.①②③④四地,降水最丰富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7.制约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地形C.土壤D.水源8.河西走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A.水土流失B.土地沙化C.湿地破坏D.冰川消融(2022白银)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图4),完成9~10题。图49.关于该盆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盆地内河流众多,水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③聚落多分布在山麓绿洲之上 ④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0.该盆地内河流多为时令河,但天越旱,这里的人们就越盼望见到太阳。主要是因为( )A.天越旱,地下水越丰富B.气温越高,瓜果越香甜4\nC.天越旱,盆地光照越强D.气温越高,冰雪融水越多二、综合题11.(2022郴州模拟)读西北地区略图(图5),完成下列问题。图5(1)山脉A是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C地有被誉为“塞外江南”的____________灌溉农业区。(2)新疆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集中分布在D盆地,该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____________________。来自这里以及中亚的天然气输送到我国的东部,这项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新疆还有著名的地下水灌溉工程______________。(3)西北地区农业以__________业为主。但该区生态环境脆弱,过度放牧等人类不合理活动,容易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环境问题。12.(2022邵阳)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新疆水土、光热资源得天独厚,发展特色农业优势明显。“红色产业”是该地区红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业的统称。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材料二:新疆地区略图(图6)。图6(1)图中铁路线是__________线。(2)新疆物产丰富,有“一黑一白一红”之说。其中“红”是指红花、番茄、枸杞等。根据图文材料推断“黑”是指__________、“白”是指____________。(3)轮南油气田是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气源地,西气东输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4)简析新疆棉花质量好、产量高的原因。4\n13.(2022惠安质检)图7为我国某省区简图,该省区是我国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7(1)该省区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____;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______。(2)该省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发展种植业的不利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3)甲河的名称是__________,其河水来源主要依靠A______________山脉和B__________山脉的冰雪融水。(4)该省区生产的瓜果甜度高,主要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5)请你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该省区经济发展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即可)参考答案1.A 2.D 3.B 4.B 5.C 6.B 7.D 8.B 9.C 10.D11.(1)大兴安岭 天山 河套平原(2)塔克拉玛干沙漠 西气东输 坎儿井(3)畜牧 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12.(1)兰新 (2)石油 长绒棉 (3)管道运输(4)日照时数多,昼夜温差大。13.(1)乌鲁木齐 维吾尔族 (2)水源(3)塔里木河 天山 昆仑(4)日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5)(促进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财政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