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历史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专题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2013高考预测】1.民主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共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调整2.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和根据地的建设3.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的理论创新和执政能力建设4.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立党为公,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努力【命题方向】1.准确理解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很多同学在学习五四运动是错以为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种理解是错误的。(1)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指斗争的坚决性、不妥协性:第一,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不仅规模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是崭新的。这是指五四运动体现了近代以来历次斗争所不具有的广泛性、群众性。第三,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起到了先锋作用。开始时,具有自发性,由于李大钊和陈独秀对学生的指导和推动运动的发展,所以比较有组织,并坚持到底。(2)“五四运动”虽没有取得收回山东主权的最后胜利,但“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了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直接斗争目标实现了,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为后来的斗争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例1】有人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其主要依据是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收回了一战期间日本占领的山东主权C.五四运动斗争的直接目标得以实现D.坚决不妥协的革命斗争精神心24\n革命斗争精神。故D符合题意。【答案】D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类别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相同点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反帝反封建斗争对象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不同点领导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三民主义最终前途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革命纲领没有彻底的革命纲领有彻底的革命纲领群众基础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不敢发动人民群众【例2】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对某事件这样评价:“在其开始,是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是当时运动中的右翼)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的革命运动。它的弱点,就在只限于知识分子,没有工人农民参加。但发展到六三运动时,就不但是知识分子,而且有广大的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成了全国范围的革命了。”这一事件指3.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转折点中共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的时间,多少危急时刻,多少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了一次次伟大的历史转折。不朽的业绩,定格在一个又一个历史的关节点上。中共十七大召开前有人形象地将这二十八年的斗争历程的主要关节点用以下几个词来概括。24\n“日出东方”标志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星火燎原”标志着中国第一个红色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燃起星星之火,并发展成为燎原之势,从此中共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力挽狂澜”代表着在红军长征图中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灯塔指引”是指1945年4月至6月在延安中国召开七大,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进京赶考”是指1949年3月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确定从农村向城市进军的历史转折,为人民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共每一次的成功都是在这些关键的历史点上转折的。【例3】红色旅游,是一种可供人们吸取历史知识与感受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文化遗产。右图为某中学参加红色旅游团选择的地区所反映的历史史实,你认为下列拟定的旅游主题符合图画历史信息的是()A.历史转折,出奇制胜B.革命摇篮,燎原之地C.延安精神,革命圣地D.艰苦卓绝,革命奇迹【答案】D【难点突破】难点1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的理论刨新和执政能力建设1.中共一大确定的任务与目标包括()①领导工人运动②打倒封建军阀③争取民族独立④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24\n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2.毛泽东“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从本质上说就是《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A.阶级斗争学说B.暴力革命学说C.无产阶级专政学说D.无产阶级政党学说3.下列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在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B.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4.1949年,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的最大贡献是()A.解决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B.解决党的工作重心转变的问题C.制定社会主义革命的总任务D.统一全党的思想防止腐败5.大革命的失败,使共产党意识到要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就必须()24\nA.脱离国民党,另立门户B.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C.强化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D.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特别提醒】分析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的理论创新和执政能力建设,要注意抓住中国的具体国情这一关键点,要从理性上把握中共逐步走向成熟,能够将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并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难点2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立党为公.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努力1.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主要是因为毛泽东()A.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B.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C.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D.率领工农革命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要求指出毛泽东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贡献。各选项中,A项是思想而不是实践;B项是暴动而不是“割据”;C项是军队建设,与“割据”无关;D项符合题意,井冈山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答案】D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下列充分体现这一原则的是()A.开展土地革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B.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D.在根据地进行经济建设24\n3.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础的重大军事战略行动是()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B.战略反攻C.战略决战D.渡江战役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材料二: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以上两则材料引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材料三: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是列宁创造的党。无论什么时候,现在、将来,我们一辈子、我们的子孙,都要向苏联学习,学习苏联的经验。不学习苏联,要犯错误。——引自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1962年1月)请回答:(1)简要说明康有为、孙中山如何“向西方寻找真理”。(2)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走俄国人的路”取得的成就和遭受的挫折是什么?(3)在社会主义建设之初,中共继续“走俄国人的路”以后又“走中国自己的路”。这两种路具体指什么?结果如何?(4)结合所给材料和以上史实,你对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有什么认识?24\n【特别提醒】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建立统一战线,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经过28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易错点点睛】易错点1民主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共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调整1.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确立于()A.中共“一大”B.南昌起义C.三湾改编D.遵义会议2.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依据是()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24\nB.国民党营垒出现分化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抗日救亡运动高涨3.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对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罪行,采取了坚决回击的方针,其主要举措是()A.发动南昌起义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重建新四军军部D.举行战略大反攻【错误解答】D【错解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要明确抗战期间中日民族矛盾始终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对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罪行采取的是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具体到皖南事变,中共的方针是在政治上坚决回击,在军事上严守自卫,其中包括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其他选项都与皖南事变无关。【正确解答】C4.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思想主要针对()A.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骗局B.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出的求和声明C.民主革命胜利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D.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24\n【特别提醒】分析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要善于抓住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对其他矛盾的影响这一关键点进行分析,要从理性上把握住中共逐步走向成熟,能够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变式训练】1下列关于对中国共产党在二大时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评述,正确的是()A.中国革命的唯一动力是工人阶级B.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革命C.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D.中国革命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统一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2“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小兵张嘎”是哪个时期的象征()A.北伐战争B.解放战争C.抗日战争D.十年内战2.C解析:题干中涉及的战术是游击战术,而游击战术为主要作战方法的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3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其主要内容是()A.政府与军队共同努力作战B.在一切日军占领区都进行抵抗C.海外华侨也要参加抗战D.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进行人民战争4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A.影响战略决战的主攻方向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C.改变敌我双方力量对比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24\n5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党的建设特别告诫共产党人()A.吸取苏联个人崇拜的历史教训B.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C.反对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的作风D.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5.B解析: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易错点2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和根据地的建设1.关于平型关战役属性的正确表述是()A.防御阶段配合正面战场的战役B.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战役C.相持阶段配合正面战场的战役D.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战役2.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抗日根据地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相比,相同点是()A.政权组织原则B.土地政策C.军队性质D.主要地域分布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1年u月,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选出的9名常驻议员中,共产党人占3人;18名政府委员中,共产党人占6人。24\n材料二:美国记者怀特写道:“共产党……让他决定自己应缴纳多少赋税,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他必然会拥护这个政党。”材料三:抗战爆发后,来自海内外的捐款源源不断地汇集到延安。在许多国家的街道上,经常能看到华人为抗战募捐的场面。(1)1941—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依据上图和材料一、二、三概括陕甘宁边区能够战胜困难、坚持抗战的条件。(2)结合遵义会议与材料一、二信息的内在联系,分析当时广大人民“必然会拥护这个政党”的原因,由此得出什么结论?【错误解答】审题不清,答题不全。【错解分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敌后根据地的建设,进而认识到中共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品质。第一问比较容易,直接从各个材料中提取信息进行解答。第二问难度较大,关键是要抓住遵义会议的意义(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党开始走向成熟,开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迁移、分析。【特别提醒】在解答中共的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问题时,要注意掌握中共进行和领导的武装斗争及其阶段特征:包括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注意这些战争的进程、阶段特征、中共的战略战术等。中共领导的根据地建设包括,农村革命根据地、敌后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等。归纳时应从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军事建设、思想建设等方面概括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变式训练】1.“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工人阶级应准备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这表明()A.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B.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C.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24\nD.中国共产党正式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2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根据地在政权建设上采取的重要措施是()A.建立政治协商制度B.实行“三三制”C.实行减租减息D.开展整风运动2.B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再现能力,A项在时间上不对,C、D两项不属政权建设。3抗战初期敌后游击战争的作用有()①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②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力③对日军后方构成严重威胁④彻底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4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政治建设主要体现为()①召开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②开展土地革命③制定宪法大纲④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4.C解析:②④不属于“民主政治建设”。5阅读以下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有关的材料材料一:蒋介石要求国民党军,对根据地“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不能鼠窜,困守一隅,束手待毙”。——《处理剿匪省份政治工作报告》(1934年)材料二:粟裕在回忆第五次反“围剿”时说,十九师是红七军团的主力,战斗力强,擅长打野战,但没有见到过装甲车……部队一见到(国民党军的)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手足无措,一个师的阵地硬是被两辆装甲车冲垮。材料三:长期的战争使扩大红军指标难以如期完成。如“上杭县才溪乡,共有二千余人口,在一次一次的扩军突击后,乡里只剩下壮丁七人,还要进行突击(扩大红军),这当然不现实”。——《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24\n材料四:粮食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地摆在我们面前,谷价到处高涨,有些地方如会昌、瑞金、博生、于都等处已涨到七八元一担。应该收集的土地税和公债谷子还差着很巨大的数目。——《红色中华》第146期(1934年)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红军在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时所面临的严峻内外形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指导方针和客观形势两方面分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5.(1)国民党军对革命根据地的封锁更加严密;国民党军在装备上比红军强大得多;红军在兵源(征兵)、物资(粮食)等方面都已相当匮乏。(2)主要原因:指导方针:“左”倾错误主导红军的军事指导方针,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守中的消极防御。客观形势:敌我双方力量悬殊。【2013高考突破】1《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是《马克思研究》专号。至此,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宣传发展到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阶段。对这种宣传转变起直接作用的事件是()A.俄国十月革命B.五四爱国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巴黎和会召开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其先进性主要体现在()A.有一批伟人的领导B.组织有序,纲领明确C.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D.具有先进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2.D解析: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马克思主义是最科学、革命的理论,据此选出D项。3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C.民主集中制原则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4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25年出现工人运动高潮,这一“高潮”的本质特征是()A.上海、广州是运动中心B.建立了统一战线组织24\nC.集中反对帝国主义侵略D.民族资产阶级始终参加革命严4.C解析:1925年的工人运动高潮主要是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其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属于工人阶级掀起的反帝高潮。5“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这就意味着党()A.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途径B.永远走上正确的革命道路C.即将取得中国革命的新胜利D.根本改变了党的指导思想6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A.《井冈山的斗争》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论持久战》D.《论联合政府》6.A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能力,B、C、D三项的著作在时间上也不对应。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通过土地革命建立起来的土地制度的实质是()A.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B.农民集体土地所有制C.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D.封建土地所有制8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表现是()A.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B.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C.成立了三人军事小组D.摆脱了“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领导8.D解析:只有D项属于“解决问题”,因而才有A、C项等措施。9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各界同胞、党派和军队捐弃前嫌,抵御外侮,是因为()A.党修改了民主革命的纲领B.中国需倾全国力量抗日救国24\nC.抗日战争全面爆发D.党重新认识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9.B解析:《八一宣言》是针对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民族存亡关头,阶级矛盾从属于民族矛盾。10抗日战争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出现两个战场。最早形成两个战场的战略格局的地区是()A.东北B.华北C.华东D.华南10.B解析:共产党最早在华北开辟敌后战场。11下列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是中国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②具有反法西斯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的双重性③出现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④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2毛泽东著名的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远大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的陕北。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候,中国工农红军()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C.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D.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12.C解析: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131945年秋,毛泽东在重庆将这首《沁园春·雪》赠予柳亚子先生。毛泽东此次重庆之行()A.签署了“双十协定”B.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C.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D.通过了《共同纲领》24\n13.A解析:国共重庆谈判达成了“双十协定”,《和平建国纲领》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14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的重大贡献有()①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②指挥了淮海战役③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的重点进攻④主持了北平谈判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③④151949年元旦,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下列对发出这一号召时所面临形势的分析,正确的是()A.国民党主力已从根本上被消灭B.北平已和平解放C.渡江战役已经打响D.中国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15.D解析:A项错在“根本上”,应该是基本上;B项错误,北平和平解放于1949年元旦之后;C项明显错误。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据此回答16~18题。1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在()A.中共二大上B.八七会议上C.遵义会议上D.瓦窑堡会议上17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全面、系统地被传播到完成中国化——毛泽东思想的确立,其间大约经历了()A.15年B.25年C.35年D.45年17.B解析:记住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系统传播,而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18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理论中最重要的是()A.提出了促进全国革命胜利的方针24\nB.强调了党的工作作风C.指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D.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19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①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②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③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④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腐化作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下列历史事件、政策主张体现了中华民族利益是第一位的有()①中共《八一宣言》的发表②一二·九运动③皖南事变的发生及解决④西安事变的发生及解决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1.右图为某班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的20世纪早期一份报纸的一部分,它主要反映了20081014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24\nD.对学生运动的声援22.“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誓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董必武题嘉兴南湖烟雨楼,对联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黄花岗起义 B.南昌起义C.中共成立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23.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恩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④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选C。中共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但是中共仍然在国共两党合作中以及国共对峙时期犯了不同的错误,所以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不能表明中国的成熟。24.1927年7月24日,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宋庆龄所指的人是①蒋介石②汪精卫③陈独秀④李宗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5.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被称为国民大革命。“国民”的主要含义应是A.由国民党发起B.底层民众广泛参与C.以进步各阶级联盟的统一战线为基础D.以反帝、反军阀为革命任务24\n【解析】选C。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国民大革命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而形成的革命统一战线为基础。26.20世纪20至30年代我党经历了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历程。下列关于党的发展历程按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分析国情,提出民主革命纲领②适时完成国内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化③独立自主,妥善解决党内分歧④重心转移,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①②③D.①④③②27.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明确了民主革命时期的基本任务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D.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的开始28.印章可以是政治权力的象征,浓缩着丰富的历史。仔细观察左图,该枚印章见证的历史是:A、北伐战争B、十年内战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解析】选B。印章上写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这是1931年在瑞金建立的,所以选B。29.毛泽东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党开始也不懂得农村工作的重要性,把城市工作放在第一位,农村工作放在第二位。”此处的“开始”是指24\nA.国民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30.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A.遵义会议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土地革命【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反映的是长征,而且是对中共的转折点,所以应该是遵义会议,正确选项是A。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国民政府经济部统计,战前除东北外,在该部登记的正式工厂中,属于西南、西北各省和湖南省的,分别占总数的6%、6.8%和7.2%。在制造业方面,内地十四省所生产的布料,仅占全国总产量的5%,全国最大的省份四川省,只有一家动力工厂、一家水泥厂、五家面粉厂、一家纸厂和两个机械修造厂。……与此同时,沿海沿江的六大城市(上海、天津、武汉、无锡、广州、青岛)的生产总额占全国总数的70%(除东北外)……从抗战爆发到1941年止,内迁工厂600多家,内迁技工12080名,内迁器材12万吨。从1937年至1944年底,大后方新建企业4966家,这是战前的16倍以上。战前中国经济另一个不合理的表现在产业结构中重工业十分落后,轻工业则畸形发展。抗战期间,这种状况得到某种程度的改变,到1942年,重工业工人数在工人总数中的比重已由1933年的36%上升到48.58%,同轻工业的比重大致平衡。材料二:在中共领导的根据地,农业方面由于实行减租减息政策,鼓励私营经济发展,组织合作经济和公营经济,开展大生产运动,……有了很大发展。以陕甘宁边区为例:耕地面积1945年比1937年增长近一倍;……粮食产量1944年比1937年增长八成多,做到了自给有余;棉花播种面积1945年比1939年增长90倍以上,棉花自给率达到70%左右,工业方面,……为保障抗日战争的物资供应,党和政府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指导下,制定了发展工商业的各种政策。1941年,陕甘宁边区的公营纺织、造纸、化工、机修、军工等工业企业97家,职工7000人,还出现了近代重工业,如关中冶炼厂。——郝侠君等主编《中西500年比较》请回答:(1)抗战期间国统区经济的地区布局和产业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4\n(2)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发展原因与国统区相比,有什么不同?32读图回答问题请回答:(1)五幅图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事件各是什么?(2)通过五幅图反映出近代中国人在探索自强之路上体现了哪些阶段特征?(3)分析形成以上特征的原因。33.有人说,“近代中国有两个时期面临危亡的关头。”那么,这两个时期指的是哪两个时期?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是如何得到缓解的?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4\n34.中共七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共八大均为中共历史上的重要会议。试从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等方面概括其相同之处,并结合史实说明三次会议在指导中国革命或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的历史作用有何异同?3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24\n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范书义《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材料二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和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各4分)(2)根据下列表格的提示,写出其中字母A、B、C、D代表的历史含义。(4分)大事件主要领导人革命性质A洪秀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辛亥革命BC五四运动陈独秀、李大钊D(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毛泽东是怎样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上胜利道路的?(4分)(4)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重大事件中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24\n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