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高考班)可能用到的原子量:Na23H1C12O16Br80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52分)1、古籍中记载的下列事实或现象的形成,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本草纲目》:“野外之鬼磷,其火色青,其状如炬,俗称鬼火”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C.《梦溪笔谈》:“石穴中水所滴者皆为钟乳”D.《本草经疏》:“丹砂(HgS),味甘微寒而无毒……若经伏火……则毒等砒硇,服之必毙”2、下列反应属于固氮反应的是()A.B.C.D.3、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Na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如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B.每转移0.1mol电子,消耗1.12L的H2C.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4、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H+B.K+、、H+、Cl﹣C.Fe2+、K+、H+、D.Al3+、H+、、5、把Ba(OH)2溶液滴入明矾(KAl(SO4)2)溶液中,使SO全部转化成BaSO4沉淀,此时铝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A.Al3+B.AlOC.Al3+和Al(OH)3D.Al(OH)36、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LNa2SO4溶液中离子总数为3NAB.1.00mol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6分子C.4℃、101kPa时,54mLH2O中含有的分子数为3NAD.22.4L的CO气体与1molN2所含的电子数相等7、关于甲、乙、丙、丁四套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少量氯化氢C.用丙装置制Fe(OH)2D.用丁装置证明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8、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一定不含Cu2+B.溶液中一定含Fe2+C.加入KSCN溶液一定不变红色D.剩余固体中一定含Cu9、将0.84gNaHCO3和0.78gNa2O2的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将剩余固体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A.B.C.D.610、某烯烃与H2加成后的产物为,则该烯烃的结构简式可能有( )A4种B5种C6种D7种11、某有机物的一氯代物分子中有两个-CH3,两个-CH2-,一个和一个-Cl,则此有机物的结构有( )A3种B4种C5种D6种12、下列叙述正确是()①化合物MgO、AlCl3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②PH3分子稳定性低于NH3分子③SO3和NO2都是共价化合物④单质分子中一定含有化学键⑤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A.①④B.②③C.③⑤D.②④13、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M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M与金属钠完全反应时,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2B.M与碳酸氢钠完全反应时,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C.M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2D.M既能与乙酸反应,又能与乙醇反应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48分)14、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1)汽车尾气中NO生成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甲所示。1molN2和1molO2完全反应生成NO会_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__________kJ能量。(2)通过NO传感器可监测汽车尾气中NO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提示:O2-6可在此固体电解质中自由移动)①NiO电极上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②外电路中,电子是从______________电极流出(填"NiO"或"Pt")。③Pt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3)某温度下在4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填字母)。A.Y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B.X、Y的反应速率比为3∶1C.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D.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E.生成1molY的同时消耗2molZ③2min内Y的转化率为________。15、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原子半径小于B,元素A、E同主族。B是组成有机物的必要元素,C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X与其氢化物Y反应生成一种盐。D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1)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2)A、D两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3)Y的水溶液与氯化镁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6(4)元素B的单质能在加热条件下与浓硫酸反应,产物中含有两种气体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16、如图所示,某同学利用和浓制取并探究其性质。(1)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该实验现象说明具有___________性。(2)能验证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3)探究的酸性强于HClO,该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达成实验目的。A.小苏打溶液B.品红溶液C.酸性溶液D.漂白粉溶液①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纯净___________(选填字母)②可证明的酸性强于HClO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17、(1)0.2mol某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7.6gCO2和7.2gH2O,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结构简式为官能团名称是(2))某含有一个双键的气态烯烃和另一气态烷烃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其密度是H2的13.2倍。在标准状况下将4.48L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溴水,结果溴水增重3.36g,求原混合气体中烯烃分子式为烷烃分子式为烯烃与烷烃的体积比为6(2)化学期中考试答案(3)CDDDBCCACBBBC(4)(5)14、(1)吸收180(2)氧化NiOO+4e=2O2-(6)(7)(3)3X+Y≒2ZAC10﹪(8)(9)(10)15(1)三周期ⅠA族NH4NO3(2)(11)(12)(3)2NH3.H2O+Mg2+=Mg(OH)2(沉淀)+2NH4+(13)(14)(4)C+2H2SO3==加热==CO2↑+2SO2↑+2H2O(15)(16)16、(1)生成淡黄色沉淀;氧化(17)(2)装置D的试管中溶液褪色(18)(3)A→C→B→D;B中品红溶液不褪色,D中出现白色沉淀(19)17、(1)C2H44CH2=CH2碳碳双键(20)(2)C3H6CH42: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