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三级排查测试: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教版)"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夏朝出现“家天下”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分封制的目的是指“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即维护天子的权威( )。3.宗法制将“国”与“家”结合在一起,其结合点主要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保障国王的权威和政治隶属关系( )。4.秦朝推行郡县制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5.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统一国家和建立中央集权制( )。6.唐朝藩镇割据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日益突出( )。7.三省六部制的重大突破是决策权与司法权相分离( )。8.隋唐时期的科举制除了更有利于“唯才是举”外,对当时的社会意义还在于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9.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共同职能是参与机要事务,都拥有决策权( )。10.中国古代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是起用身边亲信近臣和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 )。答案 1.√ 2.√ 3.√ 4.√ 5.√ 6.√ 7.× 正确答案:三省六部制的重大突破是决策权与行政权相分离8.√-8-\n9.× 正确答案: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共同职能是参与机要事务,但没有决策权10.√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两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1.“宗,尊祖庙也”。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什么?答案 血缘。2.我国古代文献中有“百世不迁之宗”的说法,这主要指什么?答案 大宗的嫡长子。3.秦朝开始使用的“皇帝”称号和夏、商、周的“王”的称号相比,本质的不同之处是什么?答案 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表现。4.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何处?答案 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5.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害弟,夺得皇位,历来为史学家所非议。这是因为他破坏了什么制度?答案 分封制。6.现行高考制度与古代科举制度“形式上的相似之处”主要指什么?答案 以考试为选拔方式,追求公平、公正。7.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 察举制的推行。8.三省六部制的成熟与完善体现在什么地方?答案 它既削弱了相权,巩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9.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结果。10.元代划分行政区划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行省。元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答案 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11.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什么?答案 专制主义制度。-8-\n12.我国古代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制度变革所反映的趋势是什么?答案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1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表现是什么?答案 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①错误: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错误: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5.错误,改正为:宗法制。②7.错误,改正为:科举制的推行。1.(2010·广东文综,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答案 宗法制2.(2012·海南单科,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答案 突出个人功业3.(2011·海南单科,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答案 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4.(2012·山东文综,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答案 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5.(2012·海南单科,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答案 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6.(2012·全国新课标,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答案 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学以致用:请独自完成5题与6题,巩固落实其它问题。1.史料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各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解读 史料表明中国古代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8-\n2.宗法制的影响(1)确立了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了贵族特权。(2)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促进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对后世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日常生活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修族谱、拜祭祖先、寻根问祖等。3.史料 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解读 史料表明秦亡的原因在于暴政,而不是郡县制的过失。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皇权的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2)皇权借助于神权来巩固和加强;以文化专制来巩固政治专制。(3)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伴随于中央集权制度之中。5.史料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中国政治制度史》解读 6.史料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推荐,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解读 7.史料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解读 史料反映的制度是察举制度,这一制度中官员的产生方式是推荐,但此制度容易形成任人唯亲的现象。8.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2)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9.史料 (明代)明太祖语:“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8-\n解读 史料表明明太祖废丞相的主要原因是认为丞相擅专威福危及君主统治。10.史料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解读 史料表明清代军机大臣无决策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答案 5.史料表明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6.史料表明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小题狂做满分卷本卷共7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钱穆指出:“家族,是中国社会组织中一最要的核心……而家与族之所以组成,以及其维持永远之首要机能,则在‘礼’”。这一说法( )。A.认为孔子的“礼”是社会组织的核心B.指出“礼”是家族形成和维系的核心C.认为宗法制度的维系纽带是“礼”D.认识到“礼”对中国社会影响的片面性解析 钱穆的观点家与族的结合,就是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其核心是礼,是维护其的纽带。答案 C2.现在的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湖北被称为“荆楚大地”,江浙则被称为“吴越之地”。这些名称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上溯到( )。A.大禹治水B.商朝的宗法制C.西周分封D.汉朝设郡县解析 考查分封制。据材料信息中的“齐鲁、荆楚、吴越”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这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答案 C3.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立石琅琊,称“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徙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规定了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B.皇帝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8-\nC.蒙古大漠也受秦朝统治D.反映了国家的大一统解析 本题可根据对秦朝疆域的掌握来排除C项,当时秦的疆域北至河套、阴山、辽东一带。答案 C4.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尚书省B.参知政事C.枢密院D.军机处解析 本题考查了北宋中央政权机构,材料中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机构应是军政机构,根据所学符合题意的是C项枢密院,管理国家军务。答案 C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中央政治制度。秦朝时期建立了三公九卿制,西汉时期继承了这一制度,因此题干中说“是一个大变动”,唐朝时期建立了三省六部制也是一个大变动。九品中正制是两晋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在隋唐时期建立。郡县制在秦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度在元朝时期出现,内阁制在明朝时期确立。答案 B6.从汉代起,皇帝都有特殊的庙号、谥号和年号,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等,这实质上反映了( )。A.人们对皇帝功绩的赞誉B.皇帝地位的独尊C.中央集权不断强化D.皇帝对自己执政成效的美化-8-\n解析 考查皇帝制度的特点。这些特殊的庙号、谥号和年号是皇帝独有的,体现了皇帝的独尊。而C项看不出不断强化这种趋势;A、D不是实质。答案 B7.“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这是雍正皇帝镌刻在故宫养心殿漆红圆柱上的一幅楹联,它反映了( )。A.皇权的“乾纲独断”B.统治者执政为民的理念C.中央集权空前加强D.相权对皇权的牵制作用解析 考查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关键信息:惟以一人治天下。因“岂为天下奉一人”,错选B的可能性大,B、C、D都说法错误,无从体现。答案 A大题限时限字练本卷共1题,满分22分。在该题目中最多用时15分钟,第(1)问限字60字,第(2)问限字60字,第(3)问限字30字,第(4)问限字80字。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材料三 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它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与渐进的制度改革……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从1689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并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据《大国崛起》解说词整理请回答:-8-\n(1)据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3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2分) 限60字(2)观察材料二中三幅图,说明每一幅图反映当时中国政治政体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归纳中国政治体制发展的趋势。(6分) 限60字(3)据材料三,说明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特点和表现。(4分) 限30字(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7分) 限80字解析 考查中国古代、近代政治制度,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变革以及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由材料中“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到“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可以总结出“天下变局”是指统治者由世袭贵族到出身布衣,国家体制方面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第(2)问观察三图可知分别为秦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其特征就一目了然了,发展趋势由专制走向民主。第(3)问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特点把握材料的关键词“和平与渐进”、“议会高于王权”即可解答。第(4)问的认识从适合国情、与时俱进、尊重文明多样性等方面回答即可。答案 (1)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2)图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图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图三:人民民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3)特点:采用和平渐进的方式;议会高于王权。表现:建立君主立宪制。(4)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没有优劣之分;要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