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高考模拟试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X页,满分为300分,考试用时为150分钟。(历史部分分值为100分,用时约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试卷的相应位置。3.请将第I卷的答案填在第Ⅱ卷前面的答案栏上。第Ⅱ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答题。选择题部分(共140分历史部分48分)12.【原创】《旧唐书·文苑传中·元万顷传》云:“朝廷疑议及百司表疏,皆密令万顷等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统治者“分宰相之权”的措施表述不正确的是()A.汉代皇帝直接指挥“中朝”对抗“外朝”B.唐代设三省,三省最高长官都称之为宰相C.宋代增设“参知政事”,掌握财政大权D.明代正式下令罢除丞相职位并成定制(出题意图:浙江省近五年的高考试题中均涉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这一主题,且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相关知识点为重,大都以新颖的文献史料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解读史料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题干选用教科书必修一第16页的课后“材料阅读”作为文字情境导入,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演变中“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的史实。答案C。)13.【原创】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元代行省制度便是其中之一。《中国历史教学史料汇编》评价中国古代行省制度“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类事务。”下列可作为上述行省制度评价依据的是()A.是元朝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下设路、府、州、县B.行省官员有更改赋税制度、调动军队的自主权C.元朝全国共设包括西藏在内的10个行省D.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无需呈报中书省(出题意图:浙江省高考命题趋势来看会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理解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本题以政治文明作为切入点,选用《中国历史教学史料汇编》对行省制度的评价进行情境导入,考查学生对行省制度的理解和有关史实的把握。答案A。)14.【原创】2022年6月22日,中国京杭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9-\n。大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运河对中国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经济状况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A.“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B.“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C.“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D.“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唐代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局部)(出题意图:浙江省连续五年都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进行命题,且商业发展状况和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海禁政策为重。预计2022年仍将是高考重点;命题仍将大量采用古代史料作为切入点。因此,本题主要考查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域特点”中相关知识。根据浙江地方时事作为情景导入,选项采用教材各时期对商业表现的表述。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各朝代商业发展表现的掌握。解答本题时应把握题干“唐代”有效信息,进行排除。答案D。)15.【原创】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造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是()A.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B.促使学术思想自由发展,有助于中国文明的传承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D.提出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出题意图:浙江省近五年高考试题中,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儒家思想与现实的结合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在命题思路上主要以史料作为依托,考查对不同时期儒学思想的理解,尤其是理学。因此,本题从《全球通史》对理学的评价,考查学生对在理解宋明理学的基础上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答案A。)16.【原创】随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的提出,人们再次关注东西方的交流,为此某校组织学生进行了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和新航路开辟”的主题探究,下列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汉代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9-\nA.两者都推动东西方文明的发展B.前者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前者双方受益,后者给亚非拉带来灾难D.前者交往有限,后者打破世界隔绝状态(出题意图:五年来,浙江省高考对这一知识点考查偏少,但从实际意义上来看,2022年可能会从世界的角度横向上关注,进行对比考查。本题从现实国家政策出发考查中国汉代丝绸之路和新航路开辟对东西方的影响,及比较分析能力。答案B。)17.【原创】陈勇勤在《中国经济史》中指出:“怎样搞工业化是民国南京政府主要思考的问题,工业化的重点一开始就被确定在重工业。……从资源委员会1937年的实际建设活动看,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钢铁、冶金、燃料、电力、机械、电器、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其活动地区是以江西、湖南、湖北为中心并及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这表明当时()①中国工业经济地区发展不平衡②近代民族工业以重工也为主,轻工业基础薄弱③大量爱国人士迫于战争需要呼吁工厂东部内迁④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需要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④(出题意图:近五年来,本专题是浙江省高考考查的重点区域之一,主要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往往运用新颖的文字、图表材料。本题以抗日战争时期经济发展概况为切入点,突出考查经济发展与政治、思想文化的关系,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答案B。)18.【原创】2022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下面“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中可行度最高的是()A.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937年拍摄记录的迄今唯一的南京大屠杀影像B.时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约翰•拉贝撰写的反映日军暴行的《拉贝日记》C.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印有222名“历史证人的脚印”的铜版路D.美籍华人作家哈金所著的《南京安魂曲》(出题意图:近年来浙江省对本知识点在命题上均有涉及,考查方式较为灵活,侧重能力立意,2022年高考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仍可能会成为命题的热点。本题从现实角度切入,考查学生历史史料研究价值的分析判断以及历史学科情感价值观的渗透。答案A。)19.【根据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质量检测卷15题改编】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曾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即人类文明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少数两三个地区代表着那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吴晓波在《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也提到:“造成“世界时间”大挪移的原因,不是自然性的,不是资源性的,而是制度性的。首先是政治制度,然后是经济和文化制度。”结合-9-\n材料分析关于下列史实表述正确的是()A.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前一直处于“世界时间”之中B.瓦特改良蒸汽机标志英国开始工业革命此后英国跻身到“世界时间”当中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罗马法精神使古罗马处于“世界时间”中的重要原因D.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已经完全建立使中国回归“世界时间”(出题意图:今年来浙江省高考比较关注从不同史学观点角度分析历史事件。本题从“世界时间”的概念及原因分析的阐释为前提,考查学生的历史理解和分析能力。答案:C。)20.【原创】伴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下列四则史料按近代社会潮流兴起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②“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③“倾覆现今之恶劣政府,此造端之事业也。……是故排满者,为独立计。”④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A.②④③① B.③①④②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出题意图:本专题是浙江省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之一,2022年可能会考查近代思想在不同时期的特点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对我国历史发展阶段产生的影响。本题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为主线,利用教材内外对各阶段思想的表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及材料的理解。答案C。)21.【原创】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学会分析史料。下列是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这部宪法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意味着剥削的自由。”——《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A.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B.20世纪50年代,国内“左倾”思想的出现;C.20世纪70年代,中美意识形态矛盾消除,关系正常化。D.21世纪初,中国思想解放,能更理性地看待美国。(出题意图:浙江省高考比较注重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和理解能力,且注重对历史发展从阶段性角度分析某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相互关联。本题以不同时期我国对美国宪法的不同评价,分析其相应的阶段特征。既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又关注学生的阶段特征的把握。答案C。)-9-\n22.【原创】为探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状况,某历史学习小组选取了以下四个重要话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在全国普遍推广国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②开辟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环渤海地区为经济开放区③指出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④强调判断实践的标准应该主要是“三个有利于”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1532467(出题意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22年仍应关注这一主题。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并注重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进程推进的理解及时间的把握。答案D。)23.【原创】2022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世界各地隆重举行以自由与和平、建设和平、消灭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等为主题的各种形式纪念活动。观察右图,关于这场战争爆发史实表述正确的是()A.一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发生于③处B.1882年①③⑦形成三国同盟,①是三国同盟核心C.1907年⑥⑦签订协约标志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D.1914年一战最先爆发于③④之间(出题意图:浙江省近几年高考试题中一战和二战主要是选择题形式出现,且注重与地图想结合。本题以周年为热点涉及选修三“20世纪战争与和平”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史实。考查考生根据所学知识解读地图能力。答案A。)非选择题部分(共160分历史部分52分)38.【根据漳州八校联考2022届高三历史学科25题改编】“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使世界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材料二日本学者福泽渝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9-\n ——摘编自福泽渝吉《文明论概略》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要引进和利用世界各国的一切先进文明……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在李贽的时代“无法孕育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欧洲和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为例来说明材料二中的观点。(1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外交角度说明新时期我国“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6分)(出题意图:本题围绕着“现代史观”和“全球史观”为主题,从纵向的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间跨度考查中国历史三个阶段的概况并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维度分析原因。并从世界的角度比较中国与欧洲的发展状况及导致这一差距的原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参考答案详见“参考答案文档”)39.【根据山东省淄博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8题改编】当前中国部分学者和文化人提出倡导国学,以保持本民族精神,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弘扬文化传统。但部分学者则指出对待国学不能一味的倡导,而应科学对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26分)材料一《弟子规》是中国古代训蒙读物,李毓秀(1647~1729年)作“总叙”部分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材料二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材料三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之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其中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4分)(2)材料二中的“梨洲”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思想中哪些“仍蹈袭孟子之故辙”,哪些又体现了“转变”。(14分)(3)运用材料三评价黄宗羲的思想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9-\n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8分)(出题意图:本题围绕着“国学”主题,考查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并比较、评价17——18世纪中西方启蒙思想分析各自对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掌握史学方法进行评价的能力。参考答案详见“参考答案文档”)-9-\n2022年浙江省高考模拟试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参考答案第I卷121314151617181920212223CADABBACDCDA第II卷38.(1)原因:君主专制统治加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封建正统思想根深蒂固;海禁闭关锁国政策(8分)(2)欧洲近代化历程:先是思想启蒙,继而是制度建设(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最后是通过工业革命,最终完成近代化。(6分)中国近代化历程:先由器物阶段(洋务运动)开始,再到变革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最后是思想观念革新(新文化运动),结果未能真正实现近代化。(6分)(3)经济上,初步形成了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参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给2分)政治上,1982年制订新宪法,加强法制建设;确立“依法治国”方略并写进宪法。(2分)外交上,制定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给2分)39.(1)思想:孝敬、谨慎、信用、仁爱、学习等。(任答2点4分)(2)黄宗羲。(2分)“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转变”: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标准;工商皆本。(12分)(3)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4分)影响: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传入中国,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4分)准考证号000000001111111122222222333333334444444555555556666666777777778888888899999999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答题纸(4)(4分)39题(26分)(1)(6分)(2)(6分)(3)(10分)(4)(4分)-9-\n姓名考生禁填缺考考生,由监考员用2B铅笔填涂右面的缺考标记注意事项正确填涂填涂样例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和测试号填写清楚。2.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及以上的黑色签字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注意事项正确填涂填涂样例错误填涂错误填涂选择题历史部分12——23题6ABCD7ABCD8ABCD9ABCD10ABCD11ABCD12ABCD13ABCD14ABCD15ABCDDCBA1DCBA2DCBA4DCBA3DCBA521ABCD22ABCD23ABCD24ABCD25ABCD26ABCD27ABCD28ABCD29ABCD30ABCD16ABCD17ABCD18ABCD19ABCD20ABCD31ABCD32ABCD33ABCD34ABCD35ABCD非选择题历史部分38、39题38题(26分)(1)(8分)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39题(26分)(1)(4分)(2)(14分)(3)(8分)(3)(12分)(2)(12分)(3)(6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