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1 细胞的分化、衰老、 凋亡和癌变一年模拟试题精练1.(2022·河南实验中学期中考试)将经处理后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到因胰岛受损而患糖尿病的小白鼠体内后,该鼠血糖浓度趋近正常。上述事实说明( )A.该过程体现了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B.胚胎干细胞经处理后进行了定向分化C.移植的细胞中所有的基因都得到了表达D.移植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2022·江西五校第一次联考)下列生命活动中,一般不发生细胞分化的是( )A.被激活的B淋巴细胞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C.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甲状腺细胞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D.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马铃薯茎尖获得脱毒苗3.(2022·山东临沂期中考试)研究表明,人体内的蛋白激酶RIP3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可以将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转换为细胞坏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人体造血干细胞中不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B.通过调控RIP3的合成可以调控细胞死亡的方式C.若抑制RIP3的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坏死D.上述研究结果证明细胞坏死与部分基因表达有关4.(2022·湖北重点高中期中联考)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含量比正常细胞多B.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胚胎干细胞形成神经细胞、蜥蜴断尾再生都是细胞分化的实例D.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5.(2022·浙江山河联盟期中考试)为探究物质P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效应,研究人员使用不同浓度的物质P处理人的离体肝癌细胞,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物质P浓度的增加,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作用越明显,但与处理时间无关B.随着物质P处理时间的延长,其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越明显,但与浓度无关C.物质P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D.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物质P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最适浓度为1.00g/L6.(2022·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视网膜母细胞瘤为恶性肿瘤,其发病与RB基因有关.RB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称为RB蛋白,分布于细胞核内,能抑制细胞增殖。正常人体细胞中含有一对RB基因,当两个RB基因同时突变产生突变蛋白时,会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RB基因发生突变属于显性突变5\nB.突变蛋白可以延长细胞周期C.突变蛋白的产生体现了细胞分化的实质D.RB基因为抑癌基因,能抑制细胞癌变7.(2022·安徽江淮十校联考)人类各种癌症中的关键基因之一是原癌基因。研究发现,蛋白X是细胞膜上的一种受体,由原癌基因X编码,在一些肿瘤细胞中,原癌基因X过量表达会持续激活细胞内的信号传导,启动细胞DNA的复制,导致细胞异常增殖。(1)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来源于受精卵的分裂与分化。正常情况下,体细胞核遗传信息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过检测原癌基因X的________和________可判断其是否转录和翻译。检测成人多种正常组织后,发现原癌基因X只在乳腺、呼吸道等上皮细胞中有微弱表达,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测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苦马豆素(SW)因从灰苦马豆中分离出来而得名,被认为是“未来的肿瘤治疗药物”。以下是相关的实验研究过程及结果。A.将等量的小鼠肝癌Hepal-6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若干个含有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B.将培养瓶放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h,静置、去除上清液;C.分别加入等量但含不同浓度SW的培养液,于37℃、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D.分别在24h、48h、72h时吸取培养液,观察结果,得到不同浓度SW对细胞存活率影响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步骤C中需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应为______________。步骤C中每个实验组设置5个培养瓶同时进行培养,计数后统计平均值,这是为了____________,使实验结果更准确。5\n考点11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两年高考真题演练】1.A [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的有关知识,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较小。胚胎细胞来自受精卵,含有该生物的全套基因,当然有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A正确;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正常表达,细胞才不癌变,若二者基因突变,则导致细胞癌变,B错误;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方式,C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均发生变化,D错误。]2.B [本题考查人体造血干细胞及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考查知识识记,难度小。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分化产生的红细胞表达的酶与造血干细胞中的酶存在差异,A正确;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不可逆,B错误;人体的骨髓中有许多造血干细胞,它们能够通过增殖和分化,不断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补充到血液中去,C正确;红细胞的寿命为120d左右,白细胞的寿命为5~7d,D正确。]3.C [本题考查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考查知识的识记,难度小。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A正确;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B正确;人在胚胎时期,要经历有尾的阶段,后来尾部细胞自动死亡,尾才消失,所以细胞凋亡可以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C错误;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正确。]4.B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意在考查考生识记、理解与运用能力。难度较小。A项错,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B项对,癌细胞的特点包括在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等;C项错,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不断更新,所以细胞的衰老凋亡与个体的衰老凋亡不是一回事;D项错,成年个体皮肤生发层、造血干细胞等处细胞仍在进行细胞增殖,以便于细胞更新发挥作用。]5.C [由图可知,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为80,而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为40,A正确;在a峰与b峰之间细胞内的DNA在逐渐加倍,所以正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B正确;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中,b峰细胞的数量可以看出,实验组中进行DNA复制的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则说明该药物对癌细胞DNA复制有抑制作用,D正确;在细胞分裂期前、中、后三个时期的细胞应位于b峰,而末期的细胞应位于a峰处,C错误。]6.B [神经细胞和肌细胞高度分化,通常不再分裂,无细胞周期,也无DNA复制;不同种类细胞的产生是由于遗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合成了不同的蛋白质;同一个体的体细胞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基因组相同。]7.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有关知识。(1)成纤维细胞的形成过程为有丝分裂,中心体的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数目的加倍与着丝点分裂有关,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2)分析题图可知,过程①为细胞分化,过程②为细胞分裂。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和细胞数量不变,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伴随着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和细胞的结构不变,细胞数目增加,也伴随着蛋白质的合成。(3)由于A细胞既可以分化成C、D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又可以分化成单核细胞和红细胞,因此A最接近胚胎干细胞。(4)由于PU和GATA可以识别基因的特定序列,从这方面来分析,其结构应该接近限制酶,因为限制酶也能识别基因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5)分析题图,当[GATA]>[PU]时,血红蛋白前体转变成血红细胞,5\n因此若要使血红蛋白前体直接转变成单核细胞,可以降低GATA的浓度或增加PU的浓度。答案 (1)间/G2 后(2)表1事件过程①过程②DNA序列改变××细胞功能改变√×伴随蛋白质合成√√细胞数量增加×√(3)A(4)A(5)-[GATA]/+[PU](降低GATA的浓度/增加PU的浓度)【一年模拟试题精练】1.B [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分化形成各种组织。根据题意可知,小白鼠的糖尿病是胰岛细胞受损引起的。将经处理后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到小白鼠体内后,该鼠血糖浓度趋于正常,说明干细胞经过处理后定向分化形成胰岛细胞,产生胰岛素调节血糖浓度,使血糖浓度正常。]2.C [被激活的B淋巴细胞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就是细胞分化的过程,A错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过程就是细胞分化的过程,B错误;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甲状腺细胞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这是基因的表达过程,没有发生细胞的分裂和分化,C正确;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马铃薯茎尖获得脱毒苗的过程中发生了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D错误。]3.A [人体造血干细胞来源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故细胞内存在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A错误;据题干可知,通过调节RIP3的蛋白激酶调节能量代谢,可以将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转换为细胞坏死,B正确;RIP3的蛋白激酶可诱导细胞坏死,故抑制RIP3的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坏死,C正确;以上研究结果证明细胞坏死与部分基因表达有关,D正确。]4.C [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含量比正常细胞少,A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B错误;胚胎干细胞形成神经细胞、蜥蜴断尾再生都是细胞分化的实例,C正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发生突变,D错误。]5.C [图中显示同一浓度,随着物质P处理时间的延长,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越明显,故A错误。图中显示经过同一时间段,随着物质P浓度的增加,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作用越明显,故B错误。从实验的结果看,该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癌细胞增殖,其作用机理很可能是调控了癌细胞内的凋亡基因,使癌细胞进入自动编程性死亡的程序,故C正确。本实验只是设置了药物的部分浓度,虽然在1.00g/L时抑制效果较另两组好,但不能确定该浓度为最佳浓度,故D错误。]6.D [根据题干信息“当两个的RB基因同时突变产生突变蛋白时,会产生视网膜母细胞瘤”可知,RB基因发生的突变属于隐性突变,A错误;突变产生突变蛋白时,会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连续分裂,细胞周期缩短,B错误;突变蛋白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不能体现细胞分化的实质,C错误;根据题干信息“RB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称为RB蛋白,分布于细胞核内,能抑制细胞增殖”可知,RB基因为抑癌基因,能抑制细胞癌变,D正确。]7.解析 (1)体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2)转录是合成mRNA的过程,而翻译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虽然各种体细胞中都有原癌基因,但只有一定的细胞才表达,5\n这说明原癌基因X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3)通过题目信息可知,原癌基因是通过控制受体蛋白的合成来控制细胞内信号传导,启动DNA的复制;(4)实验设计中应控制无关变量,并通过平行重复实验来降低偶然性所带来的误差。答案 (1)亲代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将复制后的核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2)合成的mRNA 蛋白X 原癌基因X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3)维持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4)加入等量不含SW的培养液(或只加等量培养液) 减小误差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