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育才中学高2022届10月历史试题2021年10月本试卷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有的学者估计西周全盛时期和春秋中后期人口的最高峰值可达2000万人。从战国时期开始,人口不断增长,到公元前4世纪前期,全国人口达到3200万以上。这一变化说明A.社会稳定促进人口增长B.农业承载人口能力提高C.管理体制变化的结果D.民本思想被各国普遍采用2.陈苏镇指出“在统一战争刚刚结束的西汉初期,文化上的战国局面依然存在,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赵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势力。……汉初王国的从俗现象(即在要求中央直辖郡县“奉汉法以治”的同时,允许或默许东方王国不用汉法),正可起到缓解东西文化冲突的作用。”这说明A.汉初郡国并行制的合理性B.文化差异决定汉初王国的设置C.高祖错误吸收秦亡的教训D.秦朝灭亡原因是未实行封国制3.生活在明代中期的王阳明曾评价当时的戏曲:“只取忠臣孝子故事,使愚俗百姓人人易晓,无意中感激他良知起来,却于风化有益。”他意在说明A.戏曲具有教化民众功能B.统治者借戏曲愚弄百姓C.纲常伦理受到官方重视D.激发良知需要知行合一4.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中国传统经济社会结构变动的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文中的“新生产方式”指的是①中国工业化的开端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③农产品开始商品化④“纺织分离”与“织耕分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20世纪初,不裹足会和天足会等组织在中国城乡相继建立;追求婚姻自由和向往新生活的新女性崭露头角,女子已开始有了上学甚至出国留洋的机会;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了《令内务部通各省权禁裹足文》。这说明A.妇女解放扩大了辛亥革命的基础B.中国女子解放由此开始C.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女子解放D.男女平等思想深入人心6.中国近代前期新办工矿业发展情况统计如表所示,导致以下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阶段新办工矿业数(家)资本总额增长(万元)1872一1894年722090.71895—1898年8017871899—1913年46910242.7A.列强侵华方式的改变B.政府投资力度的加大C.资产阶级地位的提高D.政府政策调整的推动7.1949年1月22日,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及民主人上55人联名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这个声明发表的背景是A.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B.三大战役即将取得最后胜利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8.被毛泽东誉为“钢铁公司”的邓小平,其强硬的原则与灵活的妥协在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中表现得酣畅淋漓,也为世界提供一种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争端的成功范例。材料强调A.解决争端要以和平谈判代替武力B.香港回归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C.“一国两制”蕴含丰富的政治智慧D.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
8.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律规定:凡被外籍人解放的奴隶成为外籍解放自由人,不能在罗马城及其周围100里以内居住,违者将被没收财产,永远罚为奴隶,不得再被解放。而《民法大全》规定:奴隶一经解放,成为自由人,享有与生俱来自由人相同的权利。这主要是由于A.罗马公民权的日益扩大B.奴隶阶级的不懈斗争C.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善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10.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评价新航路开辟时,指出:“交换手段扩大的结果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点已毫无疑义。”马克思指出的“交换手段扩大”导致A.贸易的中心发生转移B.商业经营方式发生改变C.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D.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出现11.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当时一些欧洲人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时间1684年1689年1701年售价(荷兰盾/磅)80752.32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价格革命来势汹汹C.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D.商业革命不断发展12.在凡尔赛军队与巴黎公社的战斗中引发了巴黎大火。使巴黎人民的财产遭到严重损失。西方资产阶级学者说,5月23日至25日,公社社员火烧宫殿、市政府等。而在公社参与者、历史学家普·利沙加勒的著作中则强调巴黎大火是由凡尔赛军队进攻的炮火引起的。由此可见A.史料互证能确认巴黎城遭到了战火破坏B.火烧的责任者明确,应避免各执一词C.都是珍贵的一手史料,可信度很高D.现有史料无法证明火烧责任者归属13.1917年11月8日,苏俄政权颁布《和平法令》,法国作家巴比塞认为人类应当纪念列宁和《和平法令》,挪威社会民主党正式提议推荐列宁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美国也被迫做出回应(随后抛出“十四点计划”)。这突出说明《和平法令》A.符合巩固新生政权的现实需要B.反映了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心声C.体现出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性质D.为苏俄政权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14.“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取消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地区’的席位,另外31个人口在20000至4000之间的选区分别减少一个议席,空出的143个席位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据此可知,英国议会改革A.实现男女在政治地位上的完全平等B.阻碍“衰败地区”的经济复苏C.使工业资产阶级控制了英国的政权D.推动英国的议会制度不断完善15.出身容克阶层的俾斯麦,使用战争暴力手段,完成德国的统一,并把德国带入现代发达国家的行列。后世有史学家将其称作“白色革命家”。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德国统一解决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B.经济的工业化和思想的现代化共同发展C.国家统一的革命性和新建政体的局限性D.社会革命的进步性和工人运动的容忍性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历史研究应该坚待“有一分材料,说一分的话。”(12分)史料史料解释结论秦半两钱秦半两钱形状取“天圆地方”之意,外圆象征天命,内方代表皇权。(1)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资治通鉴·唐纪》(2)有利于加强皇权,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
(汴京)马行(街)北去,旧封丘门外袄庙斜街州北瓦子。新封丘门大街,(汴京)两边民户铺席外,余诸班直军营相对,至门约十里余,其余坊巷院落,纵横万数,莫知纪极。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尽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一一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注》,北京:中华书局,1982:111-112(3)(4)根据材料并从论从史出的角度,对表中空缺部分进行补充。17.(17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三代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刑并用。到了战国,法治兴起,刑罚转变为法制,产生了严酷的秦律。汉代以后,王霸并用,礼法釉合,逐步发展形成了“中华法系”。秦汉以来的法制,以皇权为法律的基本渊源,刑法、民法、行政法诸法合一,司法行政不分,形成了中华法系的基本特点。明清的法制体系,把中华法系推到了尽头,却缺乏向近代法制体系转化的内在机制。到了晚清,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冲击下,逼迫统治者对法律条文做了一些修改。但是,最终也未能走上立法民主化、司法独立化的近代化道路。-—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这一命题被提出,它要求的不仅仅是立法上的完善,不仅仅是工具性法治的进步,而是举国实行“法治”,经济基础给上层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思想,他说:“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是我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坚持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1997年,党中央在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摘编自张晋藩《法治的脚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华法系”的特点,并简评中国古代法制体系的历史作用。(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提出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理念的背景和现实意义。(10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图1从中国角度看15世纪的世界〔图中表示明朝时在印度洋的外交活动(实线)以及中国原本可以到达新大陆的航线(虚线)〕
图2从欧洲角度看15世纪的世界(欧洲探险家的路线)—[美]伊恩•莫里斯《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从历史的发展模式看世界的未来》对比两幅图,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8.棉纺织业是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产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17世纪,由印度进口的棉布色彩艳丽、价格便宜,制成的衣服更轻便、更易清洗,也更容易干,因此很受欢迎。棉布的流行使得毛纺织工业受到威胁。1720—1721年英国颁布的《印花布法案》禁止印度棉布进口。然而法律并不能遏制消费者对棉布的狂热。正是这种需求导致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材料二1764年,J•哈格里夫斯夫妇制成以女儿珍妮的名字命名的手摇纺纱机。这种纺纱机尽管仍然采用人力,却是最早的多锭手工纺纱机,装有八个锭子,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珍妮机”纺出的纱质量也较好,因此,其渐渐流传开来了。“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和创新技术的革新。1774年,英国已经具备打破世界纺织品格局的能力,毫不犹豫地废除那些禁止从印度进口棉布的法案。——摘编自金碚《世界工业革命的缘起、历程与趋势》(1)据材料一,指出印度棉布在英国市场畅销的原因,并分析其对英国的影响。(5分)(2)据材料二,珍妮纺纱机如何推动英国棉纺织业发展?(3分)(3)相比材料一,材料二中英国对待印度棉布政策发生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简析其经济要素。(6分)
重庆育才中学高2022届10月历史答案1.【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从战国到公元前4世纪前期,中国人口数量快速增长,达3200万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推动了农业发展,农业承载人口能力提高,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故选B;战国时期社会动荡,而不是稳定,故排除A;各国的变法及管理体制变化,并非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故排除C;民本思想被各国普遍采用,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2.【答案】A【解析】材料“汉初王国的从俗现象,正可起到缓解东西文化冲突的作用”体现的是郡国并行制是符合当时西汉初年的国情的,A正确;B属于夸大文化差异的作用,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暴政,D排除。故选A。3.【答案】A【解析】王阳明认为当时的戏曲宣扬忠孝,使普通百姓得以知晓以激发良知,有助于社会教化,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出官方及统治者的态度,BC项错误:D项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故选A。4.【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发展过程中兴起了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化的开端,而洋务运动的技术诱导、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刺激以及自然经济的解体有使得民族资本主义产生,A正确;明清时期就出现了农产品商品化,这是传统的经济内容;“纺织分离”与“织耕分离”是自然经济瓦解的表现,也属于传统内容,排除B、C、5.【答案】C【解析】考查20世纪初的女子解放运动。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女子解放运动发展,这深受当时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故选C项。辛亥革命并未与妇女解放相结合,未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女子解放运动开始于20世纪初,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男女平等是否深人人心,故D项错误。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民族企业发展的环境。材料中甲午战后、20世纪初新办工矿业数及资本总额增长迅速,主要原因是政府经济政策改变,故D项正确;列强侵华方式改变并不直接影响民族企业,故A项错误;政府投资只是官办企业,后期增加的主要是民营企业,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地位并没有实质性变化,故C项错误。7.【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月,民主人士联合发表声明,拥护共产党领导,支持建立新中国时,三大战役即将取得最后胜利,B项正确;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是在1945年,A项错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在1949年4月,C项错误;直到1949年9月下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才在北平召开,D项错误。8.【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推动了香港问题的和平解决。由“其强硬的原则与灵活的妥协在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中表现得酣畅淋漓”可知材料叙述的内容是“一国两制”,其中“强硬的原则”指的是一个中国,而“灵活的妥协”则是指两个制度,故选C项;材料指出,“一国两制”是一种解决国际争端的和平方式,并未强调要以和平谈判代替武力,因此A选项错误;香港回归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不是材料强调的问题,故排除B项;D选项中的“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材料中并提及,D选项错误。9.【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罗马法对于自由权的规定发生了变化,联系所学可知,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罗马法相应地调整和完善,故答案为D项;材料反映的是罗马公民权日益扩大的现象,但题干所问是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排除A项;联系所学可知,罗马法发展完善过程中,奴隶阶级的斗争没有发挥明显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现象就是罗马法体系不断完善,其原因也是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排除C项。10.【答案】C【解析】“工资和地租跌价”和“工业利润增多”指“价格革命”,“价格革命”推动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正确。贸易中心的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都是“商业革命”的表现,与题意不符,A、B两项错误;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出现在工业革命期间,D项错误。11.【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引起了商业革命,即商品数量和种类增多,商业中心发生转移。中国的武夷茶在欧洲销售价格持续降低的原因就是商品数量增多,这说明商业革命在不断发展,故D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价格革命是由于美洲金银大量流入欧洲,使其金银贬值,故B项错误。12.【答案】A【解析】无论西方资产阶级学者还是公社参与者都提到巴黎公社时期城中燃烧过大火,这两则史料互证,能够确认的是巴黎城遭到了战火破坏,A项正确;两种说法各执一词,责任者并不明确,排除B项,两则信息中,双方的说法都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可信度有待进一步考证,排除C项;材料中仅提供了两条信息,现有史料“无法证明”火烧责任者归属的说法太轻率、太绝对,排除D项。13.【答案】B【解析】材料主旨是苏俄《和平法令》的颁布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联系一战的灾难可知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期待,故选B;材料反映的不是《和平法令》对巩固新生政权的作用,排除A;CD与题意主旨无关,排除CD。14.【答案】D【解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和1918年法案新增内容都体现了英国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D正确;材料“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中仅仅体现了选举权,并未涉及所有政治权利,排除A;材料体现出议会改革减少了“衰败地区”的议会席位,并没有体现对其具体的经济政策,排除B;材料中增加了新兴大工业城市的议会席位,并不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已经完全控制英国的政权,排除C。15.【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俾斯麦通过战争逐步扫清了统一障碍,完成了德意志统一,推动了德32021年9月29日星期三
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这具有革命性。但他也把普鲁士的专制传统带到了统一后的德意志,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革命家”一词说明其作为的革命性,“白色”一词说明其作为的保守性,故选C项。9.(12分)(1)秦朝:秦半两的设计体现出神权与皇权的结合,凸显君临天下、皇权至上的理念。(2分》(2)唐朝:中书决策、门下(给事中,黄门侍郎)封驳,分权制约;五花判事,中书舍人各自提出对军国大事的处理意见;集体议政。(答出2点得4分)(3)北宋:(汴京)马行(街)民户铺席交错,商业店铺林立,突城坊市分区制度;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早事;最热闹地方,商人通晓不绝。(答出2点得4分,意见相近即可)(4)北宋:(汴京)城市中商业的时空界限被打破,这有利于推动城市布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分)17.(17分)(1)(7分)特点:礼刑并用,礼法融合;以皇权为中心;诸法合一,司法行政不分;缺乏转向机制。(每点1分,共4分)历史作用:维护专制皇权及中央集权统治;有利于社会稳定及国家统一;逐渐脱离世界潮流,成为近代化的障碍。(积极方面两点得2分,消极方面1分,共3分)(2)(10分)背景: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治理国家的需要。(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现实意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等。(每点1分,答出四点得4分)18.(12分)示例:论题:15世纪中西方均进行了远洋航海,但产生的影响不同。(2分)闸述:中西方远洋航海均发生在15世纪。明朝政府派遣郑和先后七下西洋,进行远洋航行。中国远洋航海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航海过程中与所到之国和平交往,促进了贸易和文化交流,但也消耗了国力,难以为继,也未对中国社会产生根本影响;15世纪,迪亚士等欧洲航海家进行远洋航行,开辟新航路。在此基础上,西方殖民者在美洲进行屠杀和掠夺,早期的殖民掠夺也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欧洲远洋航海也进一步密切了世界的联系。(8分)综上,同一时期的中西方航海产生了不同的历史影响。(2分)(其他观点:15世纪中西方奉行不同的外交政策;15世纪中西方不同的世界观,等。)19.(14分)(1)原因:印度棉布物美价廉;英国消费者对棉布的狂热。影响:打击了英国毛纺织业;强化了政府贸易保护主义;客观上刺激了英国棉纺织业发展。(5分)(2)推动:提高生产效率和棉纱质量;引发技术革新和机器发明热潮;提高了英国棉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3分)(3)变化:从禁止进口到允许进口。经济要素: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英国棉纺织业的强盛: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世界市场的拓展。(6分)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原因、进程和影响。(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印度进口的棉布色彩艳丽、价格便宜……更容易于”得出印度棉布物美价廉;根据“消费者对棉布的狂热”得出英国消费者对棉布的狂热。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棉布的流行使得毛纺织工业受到威胁”得出打击了英国毛纺织业;根据“颁布的《印花布法案》禁止印度棉布进口”得出强化了政府贸易保护主义;根据“正是这种需求导致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得出客观上刺激了英国棉纺织业发展。(2)32021年9月29日星期三
根据“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纺出的纱质量也较好”得出提高生产效率和棉纱质量;根据“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和创新技术的革新”得出引发技术革新和机器发明热潮;根据“英国已经具备打破世界纺织品格局的能力”得出提高了英国棉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3)第一小问变化,根据“禁止印度棉布进口”“废除那些禁止从印度进口棉布的法案”得出从禁止进口到允许进口。第二小问经济要素,结合所学,可从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英国棉纺织业的强盛、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世界市场的拓展等角度分析总结。32021年9月29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