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株洲市二中2022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卷历史试题时量:75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30×2,共60分)1.《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A.郡县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行省制2.家谱,是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古人重视修订家谱的原因不包括A.为了彰显家族的声誉B.为了凝聚亲族C.为了给历史研究者提供历史史料D.为了教化子孙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4.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考古发掘研究表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材料反映出的西周最主要的特点是A.贵族阶层生活腐化奢侈B.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C.西周社会阶级等级严格D.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等级严格-12-\n5.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评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汉书》的记载B.民间的传说C.秦简的记载D.史家的研究论文6.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说明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7.秦朝时期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8.“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A.郡国并行制度B.郡县制C.分封制D.察举制度9.十七世纪某西方人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该制度是指A.分封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0.“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指-12-\nA.西汉内外朝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明朝内阁制度D.元朝行省制度11.《元史•地理志一》中称:“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从实质上说明元朝时A.政府推行民族分化政策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C.边疆地区人民负担沉重D.边疆与内地的差别消失12.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此他对中央机构作出的重大调整是A.设立军机处B.设置枢密院C.实行一省制D.废除宰相制度13.著名思想家黄宗義在评价内阁制度是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由此可知A.内阁提高了行政效率B.内阁成员拥有决策权C.黄宗義肯定内阁制度D.内阁制度强化了专制皇权14.皇帝下达给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政事、责问刑罚失当等机要文书,为防止泄露,不交内阁而由军机大臣密封,加盖军机处印信后,交兵部捷报处寄送各省有关官员,通称为“廷寄”。“廷寄”制度反应出A.军机处权力大于内阁B.军机处提高清政府行政效率C.军机处直接统领兵部D.军机大臣掌握行政决策权15.柏拉图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实际上是建立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基础上的”。得出这种结论的理由包括①只有男性公民享受政治权利②妇女无政治权利③奴隶和外邦人无政治权利④工商业活动者享有公民权-12-\n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6.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演说”中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最能反映以上原则的机构是A.公民大会B.五百人会议C.陪审法庭D.四百人会议17.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群众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对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群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这说明A.雅典民主政治的原则逐渐遭到破坏B.群体决策感情用事影响政治质量C.集体决策有利于维护雅典城邦安全D.雅典的民主只是少数贵族的民主18.为了维护民主,雅典人每年举行特别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此项活动使用一种特殊的“选票”,如果某人得票超过6000,就将会被放逐。下面对陶片放逐法的理解正确的是①运作程序体现出民主精神②体现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③难免会出现个人操纵的痕迹④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贵族,维护了公民的利益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9.成文法的意义在于按律判决,任何人不得随意解释法律。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C、公民法D、万民法20.布鲁图是罗马帝国时期伽太基城里的一个铁匠,他向贵族卡西借了20个金币,并立契约30天以后归还。但30天过去了,布鲁图并没有能力还钱,贵族卡西因此告上法庭,要求布鲁图作他的奴隶。法官同意了卡西的要求。法官这样判决主要是因为A.布鲁图是铁匠,地位低下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2-\nC.罗马法只保护贵族的利益D.罗马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1.万民法规定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宣称保护除奴隶之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这说明它A.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B.便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维护奴隶制度,是统治工具D.规定自由民是享有特权的人群22.促进“公民法”到“万民法”的演变因素不包括A、版图的扩展B、国际交往扩大C、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D、封建主统治的需要23.有人说17世纪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A、光荣革命B、颁布《权利法案》C、形成责任制内阁D、进行议会改革24.在英国逐渐完善议会制度的过程中,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的是A、1688年光荣革命B、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C、1721年责任制内阁形成D、1832年议会改革25.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利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A.征税权B.立法权C.招募军队D.行政权26.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和“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12-\nA.君主制和共和制B.君主制和议会制C.立宪制和共和制D.立宪制和议会制27.美国白人协警齐默尔曼枪杀黑人马丁,未被追究任何责任,佛罗里达州法院在美国民众抗议浪潮中重启此案。在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审理后,认定齐默尔曼无罪。全美各地再次引发强烈反响和抗议活动,美国总统奥巴马表态:“要是我有一个儿子,一定长得像马丁。”以此来安抚民众情绪。这表明在美国A.总统可通过对法院施压促其改判B.民众可通过舆论对法院施压促其改判C.国会可独立修改并通过法律D.法院在各方权力冲突时按法律独立审判28.1787年宪法是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不包括A.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B.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权益的要求C.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D.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说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A.首相对内阁负责而不必对国会负责B.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C.内阁拥有行政与立法大权,对首相进行限制与制约D.首相和内阁成员中的多数可能来自不同的政党,因而相互牵制30.美国1787年宪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这主要体现了这部宪法的A.自由原则B.制衡原则C.民主原则D.平等原则-12-\n二、材料分析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4分)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卷128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晋、冀、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1)材料一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中作者对此看法如何?(6分)(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4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12-\n材料一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摘自古罗马《民法大全》材料三罗马法律制度刚刚建立时就带有某些民主化色彩。其原因是战争需要平民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他们处于要求政治上得到进步的有利位置,在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就采取罢工的形式。他们通过平民大会选举保民官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包括写下法律条文,公诸于众,限制任何个人所能拥有的土地的数量。(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朝制定法律制度的主要原则。(4分)(2)概括材料二中罗马法的法律原则?(4分)(3)据材料三概括“罗马法律制度刚建立时就带有某些民主化色彩”的原因。(4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中国明清时期)“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司法者,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材料二“《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权力。”“英国的行政权由内阁行使,对议会负责;司法权由议会上院行使;立法权在议会下院。”——《历史研究与资源丛书》-12-\n材料三众议院应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一次之议员组成……众议院人数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参议院由州议会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之,参议员的任期为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材料四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个国家在权力分配上的不同点。两国分别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6分)(2)根据材料三,分析这些规定实现了哪些平衡?(4分)(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的“有衡”的,确立这种“有衡”的目的是什么?(4分)-12-\n株洲市二中2022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答题卡考号:班级:姓名:注意事项:1.选择题作答必须用2B铅笔,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笔答题作答必须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填写,答题不得超出答题框。2.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贴条形码区(正面朝上,切勿贴出虚线方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6ABCD7ABCD8ABCD9ABCD10ABCD1ABCD2ABCD3ABCD4ABCD5ABCD11ABCD12ABCD13ABCD14ABCD15ABCD16ABCD17ABCD18ABCD19ABCD20ABCD21ABCD22ABCD23ABCD24ABCD25ABCD26ABCD27ABCD28ABCD29ABCD30ABCD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共,40分)31、(1)(2)(3)-12-\n32、(1)(2)(3)33、(1)(2)(3)-12-\n2022年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BCBDCDBADB11121314151617181920BDDBAABABB21222324252627282930CDBDDBDBBB二、材料分析题。31.参考答案(1)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作者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的失败。(2)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3)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每点2分,共4分)32.参考答案:(1)约法省刑,崇尚宽简;礼法并用。(2)注重证据的原则;合理而有节制地使用拷拷问。。(3)战争需要人民补充人力资源,使他们在政治上的一些权利得到保障;保民官对平民利益的保护;公民大会可限制贵族的利益。(任答2点即可)33.参考答案:(1)不同:中国,君主独揽三权;英国,三权皆统于议会。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英国:君主立宪制度。(2)平衡:大州与小州之间;人民大众与社会上层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政策的流动性与稳定性之间。(任答2点即可)(3)实行三权分立,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分立,又相互之间制约。目的:保障民主(防止专制独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