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2022年上学期巴东一中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祝考试顺利第Ⅰ卷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并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墨家为春秋战国时期之显学,以“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其“显”在于“兼爱”、“非攻”的政治活动上,而关注自然科学方面是不受统治者和群众欢迎的,甚至在墨家内部反对者也大有人在。材料说明了( )A.墨家接纳了儒家的仁爱思想B.百家争鸣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C.墨学更受当时统治者的青睐D.社会政治问题备受思想界的关注2.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 )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B.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3.“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这段话意在强调( )A.“知行合一”B.“致良知”C.“格物致知”D.“心外无物”4.下列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言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5.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这一思想( )①认为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②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③强调知识的作用和人自身的理性判断④为政治改革找到了一个辩护的理由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6.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B.贵族共和C.君主立宪D.君主专制7.他们面临着双重使命: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返,又要展示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民嘉年华”的年代。“他们”( )A.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B.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C.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D.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4/4\n8.两千多年前,中国先人通过观察等活动,探寻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凝练成了“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 )A.历代气象的变化有规律可寻B.中国先人有“道法自然”的理念C.重农抑商政策对科技发展有影响D.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可控性9.材料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材料二:《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研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C.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10.古代中国是一个发明和发现的国度,许多门类的学科与近代西方科学原理相通,不过传统的学科思维模式难以用西方理论进行系统解释,与源于欧洲的现代科学不太相容。但是在今天的“非典”和“禽流感”中,中国古代文明却日益受到重视,与之相关的代表性著作是( )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伤寒杂病论》D.《甘石星经》11.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傩戏12.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13.20世纪20年代末,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不确定原则”。根据他的理论,同时说明原子微粒的位置和速度是不可能的,对电子的位置测定得越精确,对它的速度测得就越不精确。这一原则( )A.开始突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B.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C.证明了时空连续场存在弯曲D.发展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论14.有学者在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指出:它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一次类似牛顿力学定律出现时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这项成就应该是()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C.普朗克的“量子假说”D.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15.德国政府希望利用“工业4.0”的巨大潜力来夯实其制造业的基石,如果零件本身能够与生产设备进行交互,或者如果零件在需要修理时能够自我完成修理,当人、机器和工业生产过程能够实现智能联网时,就实现了“工业4.0”。这表明德国经济的变革( )A.兼顾到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B.突出了信息革命的效用C.致力于挖掘德国经济的潜能D.构建起完整的工业体系4/4\n第Ⅱ卷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16.(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10分)17.(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材料二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材料三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材料四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回答:(1)材料一出自哪部著作?简述这部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3分)(2)请分别说出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文学作品的体裁。(3分)4/4\n(3)材料三的文学作品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说说你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认识。(7分)18.(10分)中外教育的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徽州文化发达,乃“程朱桑梓之邦”,早在南宋时期,徽州书院就纷纷建立,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崛起,徽州宗族办学热情的高涨,书院教育远胜于前。……徽州宗族书院较之其他书院平民教育的功能更加明显。休宁《茗洲吴氏家典》记载:“族内子弟有器宇不凡,资禀聪慧而无力从师者,当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以膏火(注:指学费),培植得一个两个好人作将来楷模。”——张晓婧《论明清徽州书院的社会功能》材料二卢梭谈到教育时指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人生来爱自由……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给他添加什么东西。他的天性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碰去,东弯西扭,不久就弄死了。”——卢梭《爱弥儿》1762年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徽州书院教育发展的特点。(4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6分)玄奘西行路线玄奘归国路线鉴真东渡路线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