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仙逸中学2022-2022学年上学期中段考试卷高一历史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共计3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70分)1.周王朝历时近八百年,为了有效统治,西周实行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2.“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3.秦朝的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A.郡县长官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4.“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引文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财政官制()A.汉代 B.唐朝 C.宋朝 D.元朝5.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6.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C.监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7.政论家认为,唐宋以后,丞相制度最好的时代是唐代。这主要是因为()A.任命一人当宰相,避免纷争B.三省分权,相互牵制C.宰相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大权D.尚书台掌管军国大事8.“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察举C.投笔从戎戍边D.投作官吏幕僚9.宋朝大臣文彦博曾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这明显地体现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是()A.皇权高度加强B.皇权制度与官僚制度的结合C.皇权制度与神权制度的结合D.以官僚体系为工具的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形成10.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据此,可以作出合理的史论推断的是()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B.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C.中国古代有把宰相制度看成是“贤人政治”体现的传统政治观念6\nD.宰相制度的废除是明朝中后期政治黑暗的根源11.“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12.“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激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这表明古希腊工商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性格B.经济条件C.政体形式D.地理环境13.《希腊城邦制度》序曰:“希腊史,从头到尾是多中心的。”其中“多中心”是指( )A.城邦林立B.派系众多C.经济繁荣D.文化多元14.依据雅典民主,以下哪些人具有公民大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A.侨居雅典的斯巴达人B.雅典公民克里昂C.公民克里昂的妻子D.贵族布达拉斯的妻子15.古希腊雅典国家的监察制度赋予了公民很大的监督权力,在其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需要指出的是,雅典国家并没有独立的专门监察机关出现,在监察体制上呈现着一种多元化的局面。下面不属于古希腊监察体制上呈现“多元化的局面”的是( )A.公民大会B.五百人会议C.陪审法庭D.首席将军16.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克里斯提尼改革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标志“最高民主阶段”到来B.在雅典“最高民主阶段”,各级官职向全体成年居民开放C.在“最高民主阶段”,五百人议事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D.在“最高民主阶段”,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17.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是A.梭伦改革B.克利斯提尼改革C.伯里克利改革D.《十二铜表法》的制定18.“《十二铜表法》中公法与私法、刑法与民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同态复仇与罚金、氏族继承与遗嘱等等相互交错。”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的哪一特点( )A.注重保护私人财产B.注重诉讼程序C.法律至上D.内容广泛庞杂19.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是( )A.法典明文规定保护所有人的私有财产B.按律量刑,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D.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20.《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这些规定说明( )A.法典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B.法典是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的万民法6\nC.法典注重调解民事纠纷D.法典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服务2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A.平民的斗争B.帝国皇帝的重视C.罗马的扩张D.法学家的努力22.《十二铜表法》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而同时期中国臣民的财产随时都可能被剥夺和被抢劫。造成以上区别的根本原因是( )A.古罗马的法制比中国健全B.古罗马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中国以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C.古罗马实行共和制,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D.古罗马是奴隶主贵族专制,中国是君主专制23.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24.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A.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B.公职人员的普选制C.奴隶主阶级的民主D.公民享有法律上的平等权利25.“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该材料A.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B.平衡议会和国王的权力C.说明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D.说明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26.2022年7月,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卡梅伦下台。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A.卡梅伦所在执政党保守党的民意支持率B.英国国王的态度C.议会对卡梅伦政府的信任程度D.在野党工党的态度27.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近代美国实现这一“梦想”的重要举措是( )A.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B.实行联邦制政体C.坚持人民主权原则D.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28.《联邦党人论稿》的“引论篇”中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美国那种“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为解决文中的现象,1787年宪法( )A.确立自由平等原则B.确立了共和制原则C.确立了联邦制原则D.确立权力制衡原则29.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30.下列关于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B.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C.英国内阁是国家权力中心D.英国首相和议会对内阁负责31.19世纪晚期在德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政治民主发展滞后”表现在( )6\n①实行联邦制 ②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③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④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32.根据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图,你能得出的有效信息有( )①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②其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政体形式的斗争上③共和制派力量占明显优势④从过程看,反映出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33.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建立了代议制民主,其主要的共同点是( )A.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B.内阁成员都由选举产生C.议会都拥有立法权D.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34.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女王在英国A.无所事事B.“统而不治”C.掌控议会D.领导内阁35.著名历史学家刘宗绪认为,“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斗争中所创造的有力武器,其宗旨是要把封建君主制彻底改造成资产阶级君主制”。关于19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征表述错误的是( )A.国王服从法律B.议会权力至上C.依法而治D.君主拥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第Ⅱ卷二、材料题(共2小题,第36题16分,第37题14分,合计30分)36.(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6\n,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4分)(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4分)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3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就被欧洲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历史必修Ⅰ》(1)据材料一,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德四国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4分)上述四国的代议制有哪几种类型?(2分)材料二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此处指开始资本主义化的贵族地主)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为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旧势力再煽动民族情绪,挑起对外战争,结果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2)据材料二,“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2分)这种“错位”给世界造成什么影响?(2分)这说明德国有着怎样的色彩?(2分)(3)综合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民主制度建立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民主制度建设的认识(2分)6\n仙逸中学2022-2022学年上学期中段考试卷高一历史答案一、选择题1-5.BBDCC6-10.ABABC11-15.CDABD16-20.DBDBD21-25.CBDCC26-30.CDCAB31-35.BDCBD二、非选择题36.参考答案:(1)程序:中书省草拟皇帝关于兴建此项工程的报告(1分),门下省审议(1分),尚书省将审议通过的兴建计划提交工部,由工部具体实施(2分)。(2)措施:在军事上收回将领的兵权,充实中央禁军,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在财政上地方赋税由中央掌控。(每点2分,共4分)看法:阻止了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官僚机构膨胀,在北宋后期形成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造成靖康之变,北宋被金灭亡。(2分)(3)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2分);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领导六部,行使宰相职权。(2分)37.参考答案:(1)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法国1875年宪法的制定,德国1871年宪法的颁布。(4分)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2分)(2)答:①“错位”指容克地主贵族而不是资产阶级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2分)②影响: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2分)③色彩: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2分)(3)答:符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制度才是最好的制度。„„„„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2分)6